【征文选登八】吴金萍:白云深处小山村
白云深处小山村
我的家乡——凤凰古城,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
我出生在凤凰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曾经贫穷与落后,但山青水秀,峰恋雄伟,风景优美。随着岁月的洪流,那份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一直深深的埋藏在我的心里,永远也忘不了。
蓝天白云,牛羊骏马,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地处高山地区。我的家族,虽不是名门贵族,也没出过什么王侯将相,但家人之间相处融洽,邻里和睦。
在我的家乡,村民们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主要种植水稻和生姜为主的农作物。家家户户都会养一些猪、牛、羊、狗等动物。我的父亲也不列为,我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一次清明节放假,我到乡下去看望年迈的父亲。早上,天还没亮,父亲就早早的起来,扛着锄头去田里刨姜。我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去,到了田里,他手握着锄头吃力着往地里刨呀刨呀。看着他黝黑朴实又满带岁月沧桑的脸上留着汗水,我心疼不已,就对他说:“爸爸,我们几姐妹现已经成家立业,种姜太辛苦,你不如歇歇吧”,
“我现在还能干的动,就多干一点,闲下来也不知道做什么呀,再说就当作锻炼身体”。父亲拒接我。
是的,我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为孩子们默默付出,辛苦一辈子的人。
村里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小青瓦,古色古香的。两边的房屋都是面对面的,依山、靠水而建,并坐落在高低不平的两个山腰之间。在屋里,村民们如果要去干农活,或是到别的邻居家串门,都要走上坡路或是下坡路。
小时候的我,完全没有察觉到房屋的地势是凹凸不平,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各种各样的寨子,很多寨子的地势都是平坦的,房屋自然可以建在平坦的地势中,他们走出院子可以省很多力气。心里便有点嫌弃村里的房屋地势为什么不平坦,如果是平坦的话,父辈们干农活也不致于这么辛苦,这么劳累。
但后来我想想,村子里的房屋就应该这样建,建在两边的山腰上,才能体现它独特的地方,体现出它的美,体现它的精致。
村子里有一个学堂,坐落在池塘的旁边。学堂有一栋只有一层楼的教学楼,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厕所,屋顶上都是用青瓦盖的。教学楼内有一条爬满藤蔓的绿色长廊,学堂的前面是一个小小的草坪。
小时候的我求学之路是艰辛,我们那时候没有幼儿园,一到读书的年龄就直接读一年级。由于当时的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师资力量缺乏,教育资源比较薄弱。我们读一、二年级都是在复式班。每上一堂课,老师先教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就自己做作业。教完一年级学生,然后再教二年级学生,而一年级的学生自己做作业,就这样,两个班的学生轮流教。
复式教学,教师直接教学的时间比较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多。但课堂纪律不好,轮到做作业的学生,他们特别喜欢讲话,从而影响到听课的学生。
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到另外一个村庄读书。那时候没有车路,我们上学的时候都要走下坡路,回来的时候都要走上坡路,每天大概要走一个多小时左右,累的我精疲力尽。
我童年的时光是快乐的。白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山上放牛、放羊、砍柴,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到了晚上,我们常常会聚在一起唱山歌,玩捉迷藏游戏。每逢暑假的时候,我们不像现在的小孩一样,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做农活,去河里摸鱼、抓螃蟹、抓泥鳅。虽然太阳当空照,列日炎炎,但我们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每天玩的不亦乐乎。
正是小时候的贫穷,才铸就我健康的体魄。
(本次活动赞助商)
2007年,我考上了株洲的一所学校。那年秋天,我背着承重的包袱去株洲读书。心里默默的是对家乡的眷恋,是对父母的想念之情。这是第一次离开我的家乡,离开我的亲人。看到外面的世界是那么大,那么美丽,那么精彩,我才觉得我的家乡是那么渺小。不过,不管我在天涯海角,我都会为它的小而感到骄傲。它就应该那么小,那么精致而又严密,它也实在是太美了。
村里有一个又大又宽的池塘,正好坐落在中央位置。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小鱼、小虾、螃蟹等等,它们在水里追赶着,嬉闹着,热闹极了。水面波光粼粼的,长着各种各样不知名的小草,和漂浮着一些浮萍。
人们比较喜欢来池塘钓鱼。有一个同事曾经跟我说过,他要来我的村庄钓鱼,我对他说道欢迎你来我村庄钓鱼,欢迎你到我家做客。
无论刮风下雨,都可以看到很多村民围坐在池塘垂钓。他们满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走向池塘,享受着生机盎然的户外生活。
后来的十几年里,我走遍了很多地方,玩了很多山山水水。但只要一回到我的家乡,一回到村庄,才真正的找回自我,找到一种轻松而又踏实的感觉。每一次回归故里,都给我灵魂在充电。
我的家乡很美。春天,大地上生机盎然,换了一层绿油油的新装。青蛙蹦蹦跳跳出来了,鸟儿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着。一排排绿树成荫的树木矗立在村子两边,他们像士兵一样,保护着我们的家园。
我喜欢家乡的春天,因为它是播种的季节,它给我们带来希望。
初夏时节,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开的是那么旺盛,红的、紫的、粉的、黄的。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辛勤的耕耘,忙碌的工作。
夏天的天气炎热的,好多小孩喜欢到池塘洗澡。我小时候也经常到池塘洗澡,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在河里面游泳、捉虾、捉鱼等等,可惜现在再也找不到儿时的那种感觉。
九月一到,便是秋天的到来,秋风吹来让人们的脸上有点发凉,这时候,人们就会立马的加衣裳。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对于夏天而言,我更爱家乡的秋天。
每年的冬天,家乡便会下一层厚厚的雪。寒冬腊月,冰天雪地里,整个村庄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冰箱。下雪了,人们便喜欢堆雪人、打雪仗、掷雪球。
我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非常的贫穷,村里也没通车路,我们到镇上赶场或去县城读书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有时候乡亲们去镇上卖东西,都要背一个重重的小背篓,条件是多么艰苦。
我家有姐妹四人,所有的经济负担都压在我父母肩膀上。每逢赶场的时候,凌晨四点多钟的样子,我还在睡意朦胧,我的母亲便起床了。急急忙忙准备白天摘好的辣椒、茄子、冬瓜等农产品,小心翼翼的装到小背篓,然后背着沉甸甸的小背篓,在黑暗中沿着村子那条蜿蜒而又通往世界的小路赶到镇上去卖。
由于我那时候还很年幼,根本不懂得母亲为什么要起来那么早,又为什么要背着的装满农产品的小背篓到镇上去卖。因此,我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对她说。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风潮,近几年来,人们修建三条通往镇上的村级公路。自从通路了,我们去赶集也方便多了,我们卖东西时不要背着沉甸甸的小背篓走山路。交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了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如今,乡村振兴不断发展,我们村已经改头换面了。以前破破烂烂的房屋现在已经变成一栋栋漂漂亮亮的高楼大厦。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有无线网,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产业的发展,使乡亲们不要再去外面打工漂泊,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够赚到养家糊口的钱,真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村里修了几条公路,家家都通自来水,在池塘旁边修一个亭子和草坪,草坪上装很多健身器材,建造的十分精致。这一些欣欣向荣的景象,处处洋溢着乡村和谐的气氛。
小时候拼命想离开的小村庄,现在却是我最想念的地方,这就是永远的乡愁。
(本文审稿:丁松 编辑:丁智群)
作者简介
吴金萍,女,湖南省凤凰县人,毕业于怀化学院。爱好文字,小学教师,教学之余笔耕不辍。
链接:
(征文本微刊不支付稿酬,奖赏款100%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