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第一方”,只需简单五味药,健脾祛湿、益气养阴,常喝补益茶,秋冬少生病

在很多人眼中,只有秋冬才需要进补,夏季天气热、人体内火旺盛,不宜“火上浇油”。但事实真的这样吗?

中医讲究“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俗话说“夏季无病三分虚”,暑邪易耗气伤津,使人正气不足。

按照中医理论,有虚就可以进补,并没有四季限制,只是补法又因季节、个人身体状况而有所不同。

夏季补益正当时

夏季炎热,食欲不振,营养摄入普遍不足;再加上出汗量大,身体营养流失加快,更容易伤津耗气,因此,夏天也应多补充营养物质。

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风湿免疫性等疾病,夏季正是缓解期,提前做好调理工作,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身体寒气重、体虚的人也应抓住时机适当调补,根据传统中医学“春夏养阳”的原则,通过伏夏进补的调养,使阳气得以培补温壮,使一些因阳气不足而在冬季常见的慢性病得以好转,有效预防寒性疾病复发。

夏季如何养生

1
顺时养生 吃应季蔬果

夏季进补应以清补为主,什么是清补呢?顾名思义,就是饮食需要清淡一些,不宜过度进补。

食材选择应季蔬果,推荐绿豆、黄瓜、苦瓜、西红柿、杨梅、草莓、荔枝、李子等。注意清补不代表不能吃肉,高温环境下,人体的蛋白质代谢加快,能量消耗会增多,因此夏季可以多吃些优质蛋白质。

特别推荐鸭肉,鸭肉不仅蛋白质丰富,还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炖煮时加入莲藕、冬瓜等,效果更好哦~

夏季暑湿严重,注意顾护脾胃,避免滋腻,适当选用一些滋补药物和保健品,如银耳、莲子、山药、陈皮、黄芪、茯苓、山楂等。

对于胃口不好、舌苔厚腻的人群,应结合健脾化湿的方法,莲藕、银耳、百合,既可益气养阴又可养胃生津,是夏季出汗多、食欲不振者的养生佳品。

2
少吃生冷食物 避免剧烈运动

到了夏天,随处可见冰淇淋、雪糕、西瓜、冰镇饮料的身影,但生冷食物带来的危害远超一时的口腹之欲, 寒凉之物最大的危害在于损耗阳气,引起人体功能的弱化。

尤其是会对人体的肠胃、肾阳造成损害,容易引起气的停滞和血的瘀结。时间久了,会引起头痛、腹泻、肠胃炎,严重者甚至还需送进医院。

夏季湿气重,运动是缓解困倦、去除体湿、提升胃口的不错选择,但注意不要剧烈运动,本身夏季汗多,身体会流失大量的流失大量钾、钠、碘、镁等元素。一旦人体缺钾,就会感觉到四肢无力,浑身酸软,体力与精神都会下降。

高强度的运动可导致出汗过多,更是加剧了微量元素的流失,损伤体内的津液,导致心阳不足,可出现心悸、气憋、乏力、头晕、恶寒等症状。

因此,夏季运动应根据个人情况酌情锻炼,切勿过量出汗,运动后适当喝点盐开水补充盐分。

3
避免吹风受凉 寒气入侵

每年夏天都有因过度贪凉,得了空调综合征的患者,室内气温过低会导致寒湿之气的加重,寒湿通过毛孔、头部、肚脐等侵入人体,损耗阳气,降低人的免疫力,诱发感冒。

尤其是久坐办公室的人群,长时间吹空调,会使皮肤毛孔开闭功能失常,影响正常的散热排泄,造成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久而久之,寒湿瘀积体内,会引起头痛、关节痛,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

建议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6℃,不要在使用空调的房间里待得时间过长,每隔一小时出去活动一会,经常清洗空调的滤网,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4
夏季养生茶

天热出汗,本是身体正常反应,适量出汗能使阳气外扩到身体表面,将津液输送给肌肤,从而保持机体内的阴阳平衡。但也有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身体出汗量少,中医称为“营卫不和”,而中医“桂枝汤”就可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缓解出不了汗的症状。

桂枝、炒白芍、生姜、大枣、灸甘草各9克,成分简单,但效果很好,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也被誉为是“养生第一方”,孕妇小孩都可放心服用(内热重、阴虚火旺的人不宜服用)。

※健脾祛湿方

这个方子主要以参岑白术散为原方,经过专家加减而成,口感好。

材料:炒白扁豆12克,炒白术12克,茯苓15克,灸甘草10克,桔梗6克,莲子6克,党参6克,砂仁5克,山药12克,薏苡仁20克,陈皮9克。

※益气养阴方

针对气阴两虚的情况,有不错的效果。

材料:南北沙参各5克,百合5克,麦冬5克,石斛10克,玉竹10克,黄精10克,枸杞子15克,太子参5克,生甘草10克,大枣10克。

中医“虚者补之”,并非只适宜在冬季进行,而是应因时、因人制宜,“夏令进补”也是同样重要的,提前做好调理工作,适当温补,有助于预防冬季慢性病、寒性疾病的复发。

精彩内容请点击☟☟节目视频

今日节目预告

2020年“冬病夏治”系列节目》

——解锁小儿“三伏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