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只雄螳螂求偶,活着离开的仅16只,被吃掉的风险高达84%?
说起螳螂,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黑猫警长》里有一集讲得就是螳螂的故事,雌螳螂哭着诉说之所以吃掉公螳螂是为了哺育下一代。螳螂的这种繁殖方式在我们看来,显得很残忍,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
然而随着对螳螂这种生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哺育下一代”的说法似乎已经不能完全解释螳螂“妻食夫”这种现象。而且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物种的雌性在交配期间或交配后吃掉雄性并非只存在于螳螂物种,在蜘蛛和蝎子中也很常见。
研究发现雌螳螂会在繁殖之前、过程中或之后将雄螳螂的头砍下来,并非之前所描述的仅在完成繁殖行为之后。
在螳螂的求偶期,对雄螳螂来说就像是开始了一场义无反顾的“死亡之旅”,因为当它们靠近普遍比自己大的雌性,随时都有被“砍头”的风险。
这种现象在非洲绿巨螳螂中尤为普遍,据研究观察在新西兰有约60%雄螳螂会在求偶过程中,不幸地被雌性吃掉。
多数情况下,雌螳螂似乎将雄性的靠近视为一种入侵,而不是求偶。这也是为什么雄螳螂在求偶时总会小心翼翼,甚至会绕到雌螳螂身后,用两把“大刀”先控制住雌螳螂的原因之一。而非洲绿巨螳螂可以无性繁殖的特性,似乎是提高雄螳螂丧命风险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雄螳螂成功控制住了雌性,一般就会开始它们的繁殖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雄螳螂会在雌性腹部划开一道严重但不致命的伤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雄螳螂要时刻防止自己不被“砍头”。
还是以典型的非洲绿巨螳螂为例,在成功进行繁殖行为的过程中,有约50%的雄螳螂被杀。
而在完成繁殖行为后,雄螳螂有约80%的几率存活。研究人员认为,这很可能与雄螳螂在雌性身上留下的那道伤口有关,它让雌螳螂失血后变得虚弱。
简单来说,如果有100只雄螳螂发起求偶,那么在求偶阶段就约有60只被吃掉,在繁殖过程中又有20只被吃掉,繁殖结束后还有4只遇难,最后能成功离开的仅剩16只……以此计算雄性被吃掉的风险高达84%,当真是一场死亡之旅。
为什么雌螳螂出现这种行为,目前有以下两种主流说法。
饥饿会导致雌螳螂更具攻击性。
在1980年的时候,有研究人员曾做了三次试验,他们分别将饥饿的雌螳螂、进食后的雌螳螂、喂饱后的雌螳螂和雄螳螂放在一起。
得出的结果分别是,饥饿的雌螳螂直接将雄螳螂杀死吃了;进食后的雌螳螂则是在繁殖过程中突然开始吃雄螳螂;喂饱后的雌螳螂直到雄螳螂离开也没有进行攻击。
吃掉雄螳螂有助于繁衍。
有研究表明,当雌螳螂在完成繁殖行为后吃掉雄性,雄性身体内的一些物质会被雌性吸收,进而产下更多的卵(比不吃掉雄性平均多出约25%)。
结语
在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是为了生存和繁衍。生物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也就进化出了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策略或者能力。
雄螳螂对雌螳螂是否怀有爱意?这个问题本就不准确。爱意本身就夹杂了人类的情感。动物之间的繁殖行为更多的是源于天性。用更加粗犷一点的词语就是“兽性”,只是遵循着本能生活。将人类的情感放到与我们不同的动物身上就不明智了,大家认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