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芳 | 老人的故事

总第1445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说起来,还是在北京南站的日子。

因为工作的原因,结识了一位老奶奶,一位和蔼可亲,可敬可爱的老奶奶。

她不善言辞,讲话总是细声细语的,给人一种柔柔弱弱的感觉。时间长了,相互了解了,才知道她的强大与坚韧。

据老人自己说,她和老伴两个人都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老伴原来在作战部队,她自己在后方的医院做护士。后来,在组织的介绍下,两个人组成了革命小家庭。虽然,有了小家庭,但是两个人还是一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聚少离多。

和平时期,夫妻两个一起转到地方工作,又分到同一个单位。再后来,有了一儿一女,由于工作比较忙,孩子大多时间都跟着老人一起生活。本来可以风平浪静的,本来可以幸福美满的,可是,伤痛毫无预警地降临了。老人的儿子,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幼儿园小班无忧无虑的孩童,在一次又一次的发烧,一次又一次的退烧后,被确诊为脑膜炎。几个月后,救治无效。

老人讲到这里的时候,声音哽咽:“你说说,我是一个多么粗心的妈妈,孩子病的这么重了,还不觉察,还去加班?!”

“您也别太难过了,谁都有疏忽的时候……”我安慰老人。

“小李呀,你忘了,我是护士呀!反复发烧,一定有问题呀!我呀我……”

…… …… ……

“儿子儿子这样,女儿也是跟着我受了委屈的……

有一年,王府井百货大楼卖一种红色的带蝴蝶结的小皮鞋,我给闺女买了一双,孩子高兴地呀,就别提了。于是,孩子穿了一年,又穿了一年,直到第三年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孩子走路一瘸一拐的,就问她怎么了?闺女委屈的脱下鞋子,把已经扭曲的多少有些变形的小脚丫伸到我的面前,我才一下子惊醒过来,孩子正在长身体,哪能三年不长脚呀,三年穿同一双小皮鞋,不受委屈才怪呢?直到我闺女长大了,参加工作了,还只是穿35号的鞋,唉,我真糊涂呀……”

看见老人泪光闪闪,我赶紧岔开话题:您说一说闺女长大以后的事情吧,在哪里工作?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哎呀,我这闺女呀,太贴心了,太懂事了,还经常安慰我说:妈妈,没事的,脚小也不错呀,还能买到便宜的断码鞋。

她那个时候,刚刚交了男朋友,回家后,忐忐忑忑的跟我说:妈妈,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个男朋友,我想带给你们看一下……

他做什么工作的?

他退伍回来,刚分到我们单位。

他父母做什么工作的?多大年纪?

她父母也都是部队下来的,和你们一样,都是老党员,老革命了……

那是不错的,哪天你们约一下,我和你爸爸和他们见一见,咱们好好聊一聊……”

就这样,几天之后,两个家庭就见面了。

那是一家很普通的餐厅,老奶奶夫妻俩带着女儿走进去的时候,看见坐在角落里的另一对老夫妇,他们也和老奶奶一家同样的打扮:老先生一身半新的军装,只是没有领章和帽徽;而他的老伴,身穿干净的西裤搭配白色的小翻领衬衣,干净利落,又落落大方。两个家庭的两位男主人激动的握手,互相打量着对方,都是一样的半新的军装,都是一样的器宇轩昂,片刻之后,哈哈大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儿女已经找到了适合他们自己的终生伴侣。

真让人惊奇:“这也太凑巧了吧,两家的父亲都穿着军装去会亲家?”

“我也问过老伴同样的问题,你怎么想着穿军装去会亲家呢?他笑了一笑告诉我:在我们军人心中,军装才是最正式的服装,最隆重,也最有仪式感,重要的场面当然要穿的隆重!”

“那您闺女的结婚的时候,你们两亲家也是穿军装参加婚礼的吧?”

“那当然了,不光这样,婚礼上,我那亲家母隆重的送给我好闺女一件礼物,你猜一猜是什么?”

“这倒不好猜了?您还是告诉我吧……”

“我告诉你呀,是一件女装的制服裙,是她一直珍藏的海军的制服裙,一直舍不得穿,宝贝一样的珍藏着,在婚礼上双手捧出来放到我闺女手上。那一刻,我都掉眼泪了,这得是多看重我闺女呀,这里面有传承,有重托,有太多的东西了。”

是呀,那一刻,有太多太多不能言说的深情与厚望……

“那后来呢?您闺女经常穿这条裙子吗?”

“那可舍不得,只是穿过几次,就很仔细收藏起来,倒是后来,我的外孙女考上了大学,临走的时候,我闺女把这条裙子放到了她的行李箱内。等我外孙女到了学校,收拾行李的时候,才发现这条裙子,于是,她给一个宿舍的同学们讲述了这条裙子的故事,第二天,那个宿舍的所有的女孩子们,都穿上这条裙子在学校门口拍了照片。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呀,和这条裙子是那么相得益彰。虽然,我没有在现场,但是我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些热情洋溢的女孩子,穿上这条裙子时油然而生的骄傲与自豪。”

…… …… ……

讲到这里的时候,老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又满足的微笑。

还有一次,老奶奶拿着一张照片给我看:小李,你看,这是那年八一建军节的前夕,温总理接见我们这些老兵,给我们颁发八一奖章的照片,你看看,那个时候,咱们的总理是多么年轻,多么儒雅,多么的意气风发,你看看现在,主席和总理都憔悴了好多,这么大一个国家,多让他们操心呀,我看着都心疼!咱们这个大家庭太大了,每天一睁开眼,十几亿人的吃喝是个大问题呀,这个家的当家人不容易呀!

老奶奶慢慢地说着,慢慢地说着,说着……目光从照片上慢慢抬起,再慢慢的投放到远方。我从她的目光里看到了凝重,看到了理解,更看到了老一辈革命者高尚的情怀。

说到情怀,就必须得听一听老奶奶的另一段回忆与讲述。

“您家现在住多少平的房子?”

“老式的两居,建筑面积53平米,我们老两口一间,闺女或者外孙女回来还有一个小房间可以住。”

“我和老伴在退休之前,我们单位每次涨工资的时候,我们都主动找领导谈心,把涨工资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谁家孩子多,谁家老人身体不好,我们就请求领导把涨工资的机会留给他。不光涨工资这样,分房子的时候也这样,我们两个在一个单位,分房子的几率自然比别人大,我们三口人住着两间平房,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把分房子的机会让出去,谁家的孩子大了,该结婚了;谁家的老人从老家搬来北京了;谁家房子破旧了。一次又一次的,我们都非常诚恳的找领导谈心。我们现在住的这个房子是单位领导和同事“强行”帮我们搬过来的。”

“您看看,和您一起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好多人级别和待遇都提高了,和他们相比,您会不会觉得吃亏了?”

“这个问题,也有人问过我老伴,他说:想当初,和我们一起上过战场的好多老战友都牺牲了,他们都没有看到新中国蓬勃发展的今天,都没有感受过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和他们相比较,我们是占了便宜的那一拨人呀!”

“小李,你想一想,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冲锋陷阵,哪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听着老人动情的讲述,看着老人满脸的赤诚,此刻,只留下敬佩和感动,萦绕在心上,刻在了岁月里。

作者简介



李兆芳,标准的70后,非著名文艺女青年。生于献县,长于献县,后旅居北京。自幼受父母影响,爱读书,喜文字。自2007年至今,已有小文数百篇,或嬉笑怒骂,或悠闲散淡,更兼深情款款。若有人问,人到中年何以如此深情?情深如此只因心中充满了热爱,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热爱一切一切美好的事物。

往期精彩回顾
李兆芳 | 大黄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