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哲理】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抬头与低头,是人生的两种姿态。
位高时,需要低头保持谦逊;位卑时,需要抬头看清自己。
前者是一种修养,后者是一种底气。
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会趾高气昂,亦不会唯唯诺诺,而是知道该抬头时当抬头,该低头时且低头。
如此,才是一个人最该有的人生姿态。
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
王阳明曾言:“为人傲气,人之大敌。千罪百恶,皆从傲来。”
人生,最忌狂妄自大、自视过高。
一个人若是过分高估了自己,最容易产生高傲轻蔑的思想,行走在虚荣的道路上。
若不能自省改变,一定会因此而酿下大祸,影响自己的人生。
此前有这样一则传闻。
大文豪苏东坡一向孤傲,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去乡间郊游,看着田间的桃红柳绿,飞舞的蜜蜂蝴蝶,心情非常愉悦。
不料从对面走来一位挑着一担泥土的农妇,挡住了他的去路。
苏东坡心里想,自己好歹是有些名气的人,怎能给这乡野村妇让路。
于是便说:“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人,汝妇当让道于我。”
谁知农妇毫不示弱:“你既然是读书人,那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便让你。”
苏东坡轻蔑地笑道:“吟诗作对是我的看家本领,你有什么妙对尽管说来。”
农妇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挡子路。”
苏东坡一听大惊,仲尼是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被农妇的才学惊呆了,半晌答不上来。
等农田两边的农夫哈哈大笑时,苏东坡才勉强应对:“两行夫子笑颜回。”
随后,他惭愧地低下了头,赶忙脱下鞋袜跳进田里,给农妇让路。
人生在世,傲骨不可无,但傲心万万不可有。
也许你博学多才,但不要嘲笑他人的见识;
也许你见多识广,但不要贬低他人的人格;
也许你学历顶尖,但不要轻视对方的能力。
做人,唯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尊重。
正如《周易》中所言:“敬之无咎。”
不看低他人,不高估自己,是一个人内心的善良,更是他最大的教养。
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
我长得这么丑,别人怎么可能爱上我;
我学历这么低,面试一定不可能通过;
我家里这么穷,哪怕再努力也没有用……
殊不知,人生在世,对自己伤害最大的,就是内心的自卑。
一旦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内心就会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吞噬着自己的正能量。
就像俞敏洪曾说过的一句话:“你用一个原本不应该贬低自己的元素贬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门,就都被关上了。”
这一点,主持人白岩松曾深有感悟。
当年他从家乡的小镇考入北京的大学。
因为觉得自己是小地方出身,所以内心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就连同学的搭话,他都不敢回答。
以至于到了学期末,同班的很多同学连他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其实,大多时候并不是别人瞧不起你,而是你否定了自己。
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好,久而久之,内心就会变得更加脆弱、更加自闭。
因此,学会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家李晓木说过:“接纳自己,不仅仅是接纳那个表面的自己,更要认识那个藏在黑暗角落里不肯抬头的自己。”
做人,最大的靠山其实是自己。
只有自己成全自己,生活才不会放弃你。
困境时,懂得为自己打气;低谷时,能够不看轻自己;艰难处,保持乐观的心态。
如此,才有机会走出黑暗,接近光明。
人这一辈子,只有全然接纳自己、宽待自己,才能不惧怕失败,拥有对抗生活的底气。
不卑不亢,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杨绛说过一句话: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 阶下有人在仰望你, 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 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 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找准位置,平视自己。
在人之上,不生狂傲之心;在人之下,不做讨好之态。
唯有不卑不亢,人生才能回归本心,砥砺前行。
香港影帝梁家辉,曾经因为出演《火烧圆明园》而被封杀,一夜之间从神坛坠落,一度靠摆地摊才能维持生存。
有一天,一个市民走到他的地摊前,随手拿起一串念珠,抬头问道:“这个多少……”
话还没说完,市民就愣住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这个摆摊的“小贩”:“你长得好像那个影帝……梁家辉!”
梁家辉没有丝毫扭捏,反而大方承认:“是我,我就是梁家辉。来来来,参观一下,你认识我,我给你算便宜点!”
后来梁家辉回忆那段日子说道:“我从来不觉得不好意思,讨生活,能养活自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正因为能够看清自己,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梁家辉才能在低谷时依旧乐观,也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突破困境。
人生亦当如此。
没有谁的生活会一成不变,也没有谁的人生会年年如一,起起伏伏才是常态。
守得平常心,常做自在人。
余生,权作一场修行,全力以赴地过,云淡风轻地活,不辜负朋友,不辜负自己,才能无限快乐。
人生,修到极致,才最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