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古村(下)
夕阳及时的提醒,我才惊觉,时间已是下午五点多,留给老牛的时间不多了...
继续。
莲花瓣形户对,底部六角各面还雕有各种吉祥图案。
入门可谓开门见厅,中间青石板天井,两侧有偏房;大厅前设有腰巷。
刘昌悦天井中间石板又见浅浮雕图案,分别是鱼跃龙门,三鱼共头和一只长鼻独角兽。三鱼共头此前仅在徽州呈坎古村曾经见过,意为和谐共生。另外这头四不像我就不敢胡乱猜测了...
门扇精细的雕花。
枋沿的这个狮头雕件,是悬挂物件用途?
木雕以吉祥图案为主,如梅花鹿、山羊、蝙蝠、祭祀器皿等
门楼对联为:“树德箕裘惟孝友,传家彝鼎在诗书”,将良好的品德与读书两件事作为最重要的家风传承,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精美的木雕在默默陈述主人的昔日荣耀。这些房子翻修收拾一下,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七拐八弯之后,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古钱庄”。古钱庄是板梁古商埠兴盛的产物,为封闭式建筑,仅开一门出入;窗户石框里装的是生铁条护窗。
即使作为最具铜臭之气的地方,古钱庄的门联却是令人汗颜:“天地间,诗书最贵;家庭内,孝弟为先。”上面也有一副对子:天地定尔,禄在其中。这个有点唯心了,宿命论观点。
继续前行,有一家“五忠第”。第一感觉就是祠堂。
出于板梁村宅名的命名规律,老牛再次百度。原来是关于刘氏先祖刘韐(音ge)的典故。刘韐(公元1067-1127年),又名福高,字仲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北宋末年大臣,哲宗元佑九年(公元1094年)进士。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充河北、河东宣抚副使,继除京城四壁守御使。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欲用之,不屈,於靖康二年自缢死,年六十一。高宗建炎初赠资政殿大学士,谥“忠显”。刘韐的祖先自京兆徙闽,子孙仕宋,得谥号“忠”者累计五人,世称“五忠”。刘韐也被认为是客家刘姓的祖先。
正堂的双藻井天花,前面较小的为八角形,后面较大的为四方卷棚顶。
“祖德流芳”牌匾。
四方藻井中间的木雕尚存。
原来是鱼跃龙门雕刻,两侧还各有一条鲤鱼。
接着到了刘绍连厅,建于清代,是板梁古村现今保存最好的一座二进式民居。
窗额书“凝祥”,上开六边形漏窗;封火墙角有鱼龙灰塑。
据说此石龟正处于村子玄武方位,极具灵气,很多游客来此都要揩一把油...
已经六点了,我已经习惯了在与时间的赛跑中得到乐趣...
从山上下来,到了村子西边的平坦地带,这边也是板梁村最重要的宗祠所在地。
出来就见到了一口半月池,属于上村。这口半月池也是村中三口风水池中最大的一口。
禾坪后就是高大的上村祠堂,有五重封火墙,屋脊的飞檐造型十分夸张。
功名石属于“光绪丁未年 岁贡刘寿昌”。
原来,明朝正统年间,刘宗琳捐粮一千零十担赈湖广之灾,皇帝下圣旨敕建上村宗祠。上村宗祠又称贤公厅,两进一天井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452平方米,飞檐翘角,雄伟典雅。
大门上悬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御赐“旌表义门”牌匾,门联为:“旌表家声远,义门世泽长”。充分彰显上村刘氏的良好传统与家风。
中村宗祠,又名珍亮政厅,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两进一天井砖木结构,占地1281平方米,飞檐翘角,递进对称布局。当年黄克诚率兵发动板梁暴动,就是在中村祠堂召开群众大会,自此名闻四方。
右侧是刘家先贤,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中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离开中村宗祠,继续。
又见一家“墨庄”。
穿过青石板古驿道,两旁就是昔日繁华的商业街。
朝门后面就是下村宗祠。下村宗祠,又称润公厅,建于元末明初年间,占地1550平方米,两进一天井砖木结构,由门楼,天井,前庭,后院,明堂,照壁组成。
下村宗祠旁边的巷子里,还有一家“传经第”。这间老宅还有另一个略显传奇的名字叫“一夜官厅”。
原来,此宅属于曾国藩部将刘昌松所有。刘昌松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获“四品顶戴蓝翎通判”。刘昌松外出寻仕多年未归,家中族系衰弱,多次想在公厅旁边盖房都得不到族人应允,房基筑好后也不准建造,其父告苦连天。刘昌松衣锦还乡时闻知此事非常气愤,多方协商未果,一怒之下调来100名兵士,一夜之间就强行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房屋,并即时搬迁入住,遂得其名。
看来不只是弱国无外交,弱房也无话语权啊。
官厅面阔三开间,两进一天井,空间开阔,为板梁少见的两层楼房。
这是属于下村的水井。
井水一样绿若翡翠,水质甘甜。
夕阳照射下的板溪河。两三百米之外就是高铁线路。
依依不舍地离开板梁村,出来见到的大礼堂。
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老牛还有一座古塔没看呢。
迅速赶到现场。古塔为文峰塔,俗称镇龙塔,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塔为砖石结构,七层八面椎体,塔基直径10.8米,高27.5米。塔壁内设石阶梯可供攀爬。
每层分级以砖叠涩出挑,上覆石板檐面;每个转角有石质鳌鱼尾装饰。
转到塔身正面。塔身底层仅设有一道门,其余六层每一层的每一面皆做有拱券门,每层共八道,四明四暗。
底层券门上有青石质额匾,上面阳刻“青云得路”,落款为“道光九年岁次己丑年仲冬立”。点出了建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