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子》卷8逸文诗解5法合人心依法而治

《慎子》卷8逸文诗解5法合人心依法而治

题文诗:

小人食力,君子食道,先王之训.故常欲耕,

天下人食,然一身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

一升,不饱可知.欲织而衣,天下之人,

然一身织,分诸天下,不得尺布,不暖可知.

故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言,

而究其旨,上说王公,用吾,国必治;

匹夫徒士,行必修.不耕,不织,

贤于,织者.法非天降,非从地出,

发于人间,合乎人心.治水,茨防决塞,

九州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于禹.

古全大体,不以智私,累心累己;寄治乱于,

法术也者;托是非于,赏罚也者;属轻重于,

权衡也者;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

小疵;不洗垢而,难知;不引绳外,

不推绳内;不急法外,不缓法内;守成理法,

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

荣辱之责,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世,

法如朝露,纯朴不欺,心无结怨,口无烦言.

故车马不,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于大泽;

民不失命,于寇戎.利长,福久.

【原文】


  小人食于力,君子食于道,先王之训也。故常欲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然一身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可知也。欲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然一身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其不能暖可知也。故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究其旨,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塞,九州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欺,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译文】5

小人靠力气吃饭,君子凭道吃饭,这是古代先王的遗训。所以常想耕作而使天下人有饭可吃啊,然而一个人耕作所得的食物,分给天下人吃用,每人分不到一升粮食,这样人们不能吃饱就可想而知。想纺织而让天下人都有衣服穿啊,然而一个人纺织所得到的布,分给天下人穿着,每人分不到一尺布,这样人们不能保暖就可想而知。因此认为不如诵习先王的学问研讨先王的学说,通晓圣人的言语而探究其中的旨意。向上劝说王公大人,向下劝导平民百姓。王公大人采纳我的意见,国家必然治理;平民百姓采纳我的学说,品行必然修整。尽管不去耕作也有粮食充饥,不去纺织也有衣服御寒,这样的功德胜过去耕作而得到粮食、去纺织而得到衣服。

法度并非从天上降下,并非从地下冒出,来自世俗社会之间,符合人们的意愿来制订而己。治理河水,运用疏导与堵塞,无论在哪个地方,道理都兼通相似,对着江河来学习治水,不要对着帝禹来学习治水。

古代顾全大局的人,探望天地,观看江海,因随山谷地势,日月流转,四时运行,风云变动。不用智慧损伤内在心境,不用私欲损耗自己身体。把治理与动乱寄靠在公法制度与内在心神上,把是非标准附托在奖赏罚惩上,辨别事情的缓急轻重归类在权衡得失上。不违背自然的规律,不损伤人的性情。不吹开皮毛而寻求瑕疵,不洗尽污秽而审微察细。不把原则强加于他方,不变改原则来徇私舞弊。对法度以外的事并不急切,对法度之内的事豪不迟缓。维护完善的法则,顺应自然的规律。祸患幸福产生在自然规律与公法制度,而不由个人的爱好与厌恶。荣誉耻辱的责任全都在是自己身上,而不在于别人。所以在太平盛世,法度就像清晨露珠,纯洁质朴真实无欺。人们心中没有积怨,嘴里没有不满言论。因此车马不会倒毙在遥远的路上,族旗不会在河泽中破乱,万民不会因寇盗而丧命,豪杰不在书籍典册上留名,盘盂礼器上不记功绩,记年史册上一片空白。所以说,最长远的利益莫过于一切从简,最持久的幸福莫过于安定太平。

(0)

相关推荐

  • 《墨子全鉴》非攻(下)

    非攻(下)--攻战是弊极大.利极小之事,必须加以非难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所誉善①者,其说将何哉?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意亡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 ...

  • 《墨子全鉴》非命(上)

    非命(上)--我命由我不由天,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①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 ...

  • 《慎子》卷8逸文诗解1法公去私非刑非戮

    <慎子>卷8逸文诗解1法公去私非刑非戮 题文诗: 行海有舟,坐而至越;陆行有车,立而至秦. 远途有械,安坐而至,厝置钧石,察锱铢重, 禹则不识;悬于权衡,氂发不差.不待禹智, 中人之知,莫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16法合人心自正令行

    题文诗: 法者度量,人主准绳.悬法者以,法不法也; 设赏者以,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 缺绳者诛.其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 不重其刑;其犯法者,虽贤必诛;不肖中度, 虽必无罪,故公道通,而 ...

  • 《韩非子》卷25安危诗解1法合人情为是去非

    <韩非子>卷25安危诗解1法合人情为是去非 题文诗: 安术有七:一曰赏罚,随其是非;二曰祸福, 随其善恶;三曰死生,随其法度;有贤不肖, 而无爱恶;五有愚智,而无诽誉;六有尺寸, 而无意度 ...

  • 《慎子》卷8逸文诗解6至法不阙至公至义

    题文诗: 鹰也善击,然日击之,疲无全翼;骥也善驰, 然日驰之,蹶无全蹄.万钟之禄,能辞于朝, 而拾一金,于无人地;百节之礼,谨于庙宇, 而驰一容,于独居余.盖人情故,狎于所私.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而 ...

  • 《慎子》卷8逸文诗解7得常者济圣使民寿

    <慎子>卷8逸文诗解7得常者济圣使民寿 题文诗:吾未生时,焉知生乐?今吾未死,焉知死之, 为不乐也?生不足使,利何足动?死不足禁. 害何足恐?明死生分,达利害变;目观玉辂, 琬象之状,耳听 ...

  • 《慎子》卷8逸文诗解4君明臣直政治惟义

    <慎子>卷8逸文诗解4君明臣直政治惟义 题文诗:桀纣天下,四海皆乱,关龙逢者,比干不与, 谓之皆乱,乱者众也;尧舜天下,海内皆治, 丹朱商均,不与辅焉,谓之皆治,其治者众. 君明臣直,国之 ...

  • 《慎子》卷8逸文诗解3定分止争至德精诚

    <慎子>卷8逸文诗解3定分止争至德精诚 题文诗: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 兔未定分.积兔满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 分定之后,虽鄙不争.匠知为门,能以为门, 而不知门,故必 ...

  • 《慎子》卷8逸文诗解2罚禁赏使以道变法

    <慎子>卷8逸文诗解2罚禁赏使以道变法 题文诗: 昔者天子,手能衣而,宰夫设服;足能行而, 相者导进;口能言而,行人称辞,无失言礼. 离朱之明,察秋毫末,于百步外;下于水尺, 不见浅深.非 ...

  • 《韩非子》卷11孤愤诗解2法术士危当途人胜

    <韩非子>卷11孤愤诗解2法术士危当途人胜 题文诗: 处势卑贱,无党孤特.以疏远与,近爱信争, 其数不胜;以新之旅,与习故争,其数不胜; 反主意与,同好恶争,其数不胜;以位轻贱, 与贵重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