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9178--祝天各一方的朋友万事如意

学习缠丝拳的方法细则

  初学拳时,往往会遇到三个关卡:

  其一,劲自两足上行至丹田时,难于对穿至命门,气血自任脉下行至丹田时,也难于对穿至命门。过这关的要领便是敛胯、收臀、提肛。如坐马桶、如忍便状等等。过了这关,是下丹田的功夫,脚便生跟,整劲由此而来。

  其二,胸前两乳间膻中,背后两脊间神道,也会阻滞气血和劲路的通畅。克服这一关的动作要领便是含胸拔背。含胸使气血下行,拔背使劲路上行。含胸和拔背是同时完成的一个动作要求。是中丹田的工夫,柔化、卸力都由此而生。

  其三,前人中后神府(两风池穴中),是神之所藏,是精气互生互化的总部。过这一关的动作要领是虚领顶劲、收颌。做到这一点便能以意领气,以意补劲了。而贯穿三个丹田的是上至百会,下至会阴,由涌泉入地的一根虚拟中轴。这根虚拟的中轴,贯穿上、中、下三个丹田,便是拳家所谓的“三田合一”,便是大周天的工夫了,也就具备练拳的基本条件。领悟“三田合一”的感觉,便会有上至百会,下至会阴,直穿涌泉的中轴。

  初学拳者,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会有云里雾里、神乎陶陶的良好感觉。其实,这正是拳架走样、劲路走偏的时候了。每一动、每一招时过时不及,而自我感觉却十分良好,以为自己天天神速提高。这时,如果没人及时提醒,或旁人提醒了,自己依然陶然期间。许多孤家寡练者、闭门造车者往往会犯这种错误。

  未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之后而动,并在动时仍保持其稳静,不可因动将身心的稳静分散了。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掤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练拳时当细细体会,找它的要领。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这全是由于在松软的基础上着手练功作出来的。如果只是散漫飘浮的练法是不行的。

  足下的沉重力道是轻着练出来的,好比走钢丝,脚一用力就摔下去了,但想“轻”,得更用力才能轻得起来。不是在一个劲上加份量,而是多加上几股劲。走钢丝为控制平衡,得调动全身劲道,敏捷变化,既不能踩实了钢丝,也不能踩虚了,掌握住这个火候,方能练出功夫。变身中功劲犹整,一停式无非是沐浴为养。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于腰腿处求之,一切动作灵敏与否,系以身为主,而身之根在步,一切运化系以手为主,手根仍在身,身根仍在步,想让功夫管用,要练下盘之身步。如踩在一根悬空绳上的凌空意,或如行走于尺许深水池中,久之自得足下沉坠而不失轻灵之效。

  在练拳时有口水,才证明是已身心泰然了。如未出口水,尚是身心未到泰然之境也。极沉重然后极轻灵,因为沉重与轻灵.都是自身松净,过后的一种感觉,松净则全身都有沉重的感觉(是自然的重,不是用力)。自身微微转动与空气接触,犹如水中动作。

  技击功劲赖精神之处甚多。人日从事于运动,若每一动作必统一其精神,注全力于一举一动,使气力从丹田出发,由胁肋而肘腕,每法皆依此煅炼,久而久之,其功劲势猛。如仅注全力于动作,以意使气,行使自然之深呼吸,日久则身强力壮,故不必更事他求也。

  技击者,至得劲路时,其身心当然有一种不可思议之愉快。劲之初练,于运动时,每一动作,将气吸足,用压榨意,使其气力自然发生一种内外感应之震动作用是也。是以练技击者,以明劲路为第一要义,练至一旦豁然贯通焉,再行收视返听功夫,自然感觉灵敏,于各家门路,无不水到成渠。人体骨骼如衣架子,脊骨动他骨无不动也。

(荣昌缠门钱鼎文先生演示巴渝缠丝拳第七路小连桩教学参考视频)

  附:巴渝缠丝拳七路小连桩动作名称

01、请手提气    02、退回奇门  

03、左挂挤手    04、右挂挤手  

05、沉气贯劲    06、右挑左闭掌 

07、右边缠顺捶   08、回挂左拗捶 

09、追步穿花掌   10、转挂右拗捶 

11、追步穿花掌   12、左擒右顶膝 

13、左提右踹脚   14、右顺步捶  

15、右擒左顶膝   16、右提左踹脚 

17、左顺步捶    18、箍膝蹬脚  

19、双风贯耳    20、回缠左断肘 

21、左管脚撒手   22、捆身扛摔  

23、巴手右滚断   24、开步抖手  

25、上右步锁喉   26、追封右云手 

27、右擒左顶膝   28、右提左踹脚 

29、左顺步捶    30、双穿朝阳腿 

31、右顺步盖捶   32、雷火冲天  

33、右横步裁捶   34、右擒左顶膝 

35、右提左踹脚   36、左顺步捶  

37、左擒右顶膝   38、左提右踹脚 

39、右顺步捶    40、右擒左顶膝 

41、右提左踹脚   42、左顺步捶  

43、双穿朝阳腿   44、右步双擂捶 

45、右勾左兜掌   46、左勾右兜掌 

47、退赶手倒肘   48、边缠凤眼捶 

49、收脚提气    50、导气归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