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or 不转发?当一份新榜单闯入了法律圈…… | 律新社观察

律师圈有一种喜悦,叫你上榜了。

律师圈有一种纠结,叫你没上榜。

懂的人都懂。最怕就是不懂行业的客户问你,你无法解释。

每逢律界评奖季,朋友圈便会被境外各大法律评级机构的年度评级报告或者各种评奖刷屏。虽然业内对这些评级和评奖褒贬不一,但无疑,每一次发布都会成为律师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前天(8月31日),“互联网周刊”微信公众号发布了《2021中国律所品牌价值100强》一文,这份新榜单让很多行业人士欲说还休。律新社也和行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律师圈究竟需要怎样的榜单?

(上图为“2021中国律所品牌价值100强”榜单部分排名)

“2021中国律所品牌价值100强”榜单

据文章显示,“2021中国律所品牌价值100强”榜单由德本咨询、eNet研究院、互联网周刊、投研电讯四家智库机构联袂推出。此次榜单评审借鉴了国内外律所评选的通行做法,以影响力评价体系企业舆情研究评价体系为基础,结合调研数据互联网大数据律所经营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律所品牌价值由品牌力、营销力、传播力、专业度和社会责任等五个模块组成。各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

榜单发布后,有律师认为,没有任何一个榜单的评价能让所有人信服,榜单本身也面临着被大众对其公允性的二次评价问题;但无论如何,榜单的评价方式给了社会公众做评判和选择法律服务机构的参考。也有律师表示,这是一个展示律所形象品牌的机会,增加了律所的曝光量。还有律师评价,该榜单没有和任何一家律所收集确认相关信息,认为这个榜单的权威性是有待商榷。

对于发起这个榜单评选的初衷,“中国律所品牌价值100强”榜单评委会负责人表示:“我们不追求面面俱到,也不仅仅考察律所的规模和人数,评选中国律所品牌价值100强榜单的初心就是想记录法治中国前进的足迹,为律所这一重要群体立此存照。'中国律所品牌价值100强’榜单将每年评选发布一次,可以肯定的是,律所的案例影响力、社会责任和好评度的权重将逐年提高,让法律服务下沉,能与广大群众的诉求相结合。”

律界榜单对法律服务行业的价值

众多的讨论和关注都足以证明榜单热度。

该榜单评委会主要负责人告诉律新社,行业内对本次榜单评选的关注度很高。他认为,中国律师已有超过52万的从业人员,将近4万家律所,虽然他们之前对律师行业并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但“上榜”对于律师和律所来说,确实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机会。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国内营商环境的日益优化,企业及个人也愈发重视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各大评级机构的榜单开始“出圈”,成为不少客户找律师的标准之一。如中国移动投资公司之前的国际常年法律顾问采购项目公告中明确写道:应答方需在2018年—2020年某榜单中均名列第一等或第二等。

在一定程度上,律师行业评价具有指挥棒和导向仪的作用。

戚诚伟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人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人戚诚伟告诉律新社,品牌价值一定程度反映律所在法律界的品牌知名度,可以帮助外界了解律师事务所在律师行业内的情况。榜单可以让外界了解到具体的律所品牌,帮助客户更有效率地了解和信任律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同时对律所而言,可以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是市场营销中比较简便的方法。

宋欢 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欢认为榜单有四类价值:第一,给了市场公众在了解律师事务所的时候可参考的评价基础和依据;第二,给了律所尤其是律所管理者规划发展时应关注的维度和方向,促进律师行业良性、有序发展;第三,给初入行的实习律师们一个指引方向,包括律所选择和执业纪律、执业方向的引导;第四,给未上榜单的律所提供了对标学习的机构名单,加强行业间的交流。”

在榜单上排名的100家律所中,前15名中没有上海区域的律师事务所,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不同意见。

田庭峰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创始合伙人、主任

对于榜单中上海区域的律所较少的现象,上海申浩律师事务创始合伙人、主任田庭峰在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榜单值得上海的律师事务所反思,为什么榜单上上海的律师事务所那么少?什么原因?上海的律师事务所如何做出符合上海品质(专业化、国际化)又能做强做大的律所?继续努力,希望有一天,如果任何律所排名里没有30到50家上海律师事务所,全国的同行就会一致认为'不科学’,那么上海律师业就强大了。

律师期待的榜单如何评?

当前,我国律师总数已经突破52万人,律师事务所达到3.4万余家。中国律师业正呈现出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新趋势,法律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正向纵深发展。

这些都使得整个行业对职业评价活动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市场与行业对榜单热捧的背后,是一个全面、细致的评价体系亟待被建立的现实需求。这个体系最好要能覆盖到每一家律所、每一位律师。

将每一位执业律师都纳入评价体系,让法律服务不再难找,这是行业与市场对未来的期许。

事实上,客观评价一个人是很难的。对于评价律师来说,专业知识水平、服务质量、办案经验等都是常见的维度,但这些评选维度的主观性因素较强,难以量化。而对律所进行评价则能更容易地找到客观、可量化的维度,但目前全国尚无一个客观、有权威性的全国律所评价体系。

龚晓航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全球董事局主席

对此,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全球董事局主席龚晓航表示:“大家都希望有属于律师行业的一个权威、谨慎、客观的排名,希望多维度地考虑评选,把律所的品牌价值作为重要维度。律所的品牌价值包括了它的历史地位和它的引领性,这个引领性不仅仅是专业上的引领性,是它在中国大环境下,对于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的引领性。”

冯加庆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主任

“很长一段时间内,行业主管部门与独立评选机构的评价会并存。”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主任冯加庆去年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将法律行业与医疗行业进行了对比,“医疗行业也是官方与非官方评价双线并进。官方的有依照卫生部发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实行'三级六等’划分法,非官方的有'丁香医生’等分类推荐平台。”

冯加庆认为,对律师、律所的评价,要站在多种维度来看。司法行政机构、律师协会,还有同为法律共同体的法院、检察院、仲裁机构等,这些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律师自己的、客户的标准不会完全重叠,各自的出发点不一样。

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欢提出,希望多维度进行评选:

1、规模和收入,这是不可或缺的;

2、律所的专业性,包括:专业文章、领域内的胜诉率、行业认可的领先地位(同行、客户等);

3、律所的社会责任履行,在中国,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是纯粹的商业机构,在本职专业工作之外践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一定是评价一家律所的重要维度;

4、机构的管理运营能力,内部管理机制是否高效、协同,律所是不是有感召力、向心力,律所文化是否具有影响力等;

5、律所的商业运营和营销能力,律师和律所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商业运营和营销能力,如果现在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律师就应该负责“酒香”,律所就应该负责把深巷香酒推广到广为人知。

不少行业内的律师表示,如果律师协会、司法部门和行业内媒体能够合作建立一套权威的、本土的、完善的律所和律师评价机构和评价模式,进行公开透明的评比,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律新社了解到,除了行业机构有榜单之外,一些非行业机构也在积极接近律界榜单。当然,这其中有外部对律界了解的需求,也有一些属于商业活动。但是,由于律师服务严重非标化,尚难形成大家共同认同的榜单。而每一次对榜单的争议或关注,都是对行业自身的一种追问——我们如何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

关于评价这件事,律新社会继续跟进、观察和探讨,相信随着法律大数据和更多服务流程可视化留痕以及媒体传播等的完善,我们会更清晰地看到一个相对科学的评价机制跃然而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