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口琅琯岭有个七代中医世家
汾口琅琯岭有个七代中医世家
余其樟老师十分关注村史,历经转折找到了民国二年残存《琅川余氏族谱》,发现琅琯岭这个小村庄竟有一个七代中医世家,自豪之情无以言表。兴奋之余,将残谱分享于笔者,还给笔者介绍了这个中医世家的故事。
这个琅川就是汾口仙居村琅琯岭自然村。宗谱残卷是余克让老人在文革中藏于老鼠洞才保存下来的。现存三册,其中两册为手写本,一本内容是康熙五年丙午宋京村翔公二十世孙余彦纂遂安余氏源流迁徙及宋京始祖余鸿翔至琅川27世世系,后有续登世系,一本内容民国二年二十六世孙余墌撰序及27世至30世世系,后有续登世系。一册为木活字刻本,为19世至28世世系,后有手写续登世系。
本谱毁损严重,卷数不详,有幸保存的世系记载完整。琅琯岭琅川余氏为宋京村松林余氏支派。宋京始祖余鸿翔传十九代孙余一重,生三子余有勷、余有勸、余有助,次子余有勸(子敬忠)于康熙二年(1664年)迁居十二都琅川(琅琯岭),为始祖,生六子:可瑞、可琮、可琦、可珍、可瑜、可球,繁衍至今。
余有勸居住琅川,传到第三代有余吉麟,是余可球的第二个儿子,字霭廷,是邑庠生(县学学生),在参加秋闱(举人考试)期间,遇见一位相士(看相算命先生),告诉他弃儒习医。余吉麟的命运由此转变,他苦志岐黄,钻研中医,深得妙术传世,成为琅川中医世家的开创者。余吉麟生于康熙戊戍,卒于庆已未,享年八十二,县令解侯曾赠匾曰“人瑞”。
余吉麟次子余士毅,字立坚,生于乾隆年间,无志云青,课读诸经,会览群书,承父授,竟成良医,存心济世。
余吉麟五子余士禄,他的第三个儿子叫余升啟,字焕文,幼读诗书,入童子试,转念祖传医道,攻习诸书,研究色脉,深得妙术,四远驰名。他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为琅川中医第三代传承人,由朝廷授覃恩封诰布经历衔,大司赞荣身。
琅川中医第四代余百承的记载最详。余百承为余升启三子,学名丙彰,号大南,太学生。生活于清道光同治年间,时逢发逆蜂起(太平天国运动),南地尽皆遭殃。余百承读诸医书,反复深求,遂得经中精义,竟成医学宏深,成国中医国手,踵门求医者常常人满为患。可惜自身一向体弱,艰于就诊,家居礼佛持斋。到了耳顺之年(60岁以后),身体康健倍常,跋涉不艰就诊,且贫者恤不取资,而且“着手成春”,医到病除,“联邑请诊,名闻千里”。蒙阖邑赠匾曰“益寿”,例授布经历衔大司赞晋职,又遇覃恩封诰,荣封两代。此后,吴邑侯优渥赠匾曰“岐黄妙手”,童邑侯赠匾曰“赛彭扁”,黄邑侯赠匾曰“仁心仁术”,称“大南先生医学名家”,又胡邑侯赠匾曰“普济苍生”。民国遂安县志专门立传,载:余大南,琅川人,介宾,家世业医,至大南更神其术,远近请诊者靡不应手辄效。知县胡湘春奖以“普济苍生”,吴耀金奖以“岐黄妙手”,黄澍桂奖以“仁心仁”术额。
传五代为余百承四子余世墌,考名燿奎,字照斋,国学生。生活于清光绪宣统年间,时值五洋大闹京都(八国联军侵华),北地皆无宁静,遂弃儒,绍箕裘,习岐黄,医承庭训,朝夕聆诲,课读群书,揣摩经旨,得师授而有病中,名闻远近,诊者指下生春,诚当世良医。辱黄侯邑优渥,保举五品蓝翎。
余世墌生四子余忠筠、余忠汉、余忠珊、余忠秀,忠汉继堂伯余世美。余忠筠、余忠汉生于清末,两人继承祖传中医。余忠筠为遂安县医院主治医师。余忠汉解放后为汾口诊所主治医生。
余忠筠三子余克仁,乳名志全,字寿文,民国廿一年生,子余绳林。余克仁为琅川中医世家第七代传承人。据村里老人相传,余克仁曾任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生,子孙居杭州。
琅琯岭余氏祖孙七代从事中医事业,悬壶济世,可谓淳安医学史上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