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期末风凉话
【异史氏曰】一点多醒来,觉得太早,又躺了一会,迷迷糊糊六点多了,打开手机(这也是一种病)开到一篇《想击垮一个老师,就让他过期末!》转了一下。想起前几天一位老师跟我私聊,期末的每一节课都很珍贵,昨天上了一节失败的课,搞得自己很痛苦,元旦三天都在自觉加班备课,花了很多心思,结果与预期落差比较大……许多负责人的老师期末的状态大概如此。只不过我们常常忘了预设跟结果往往不在一个频道上,期待跟结果、努力跟结果也是如此。我们不可否认预设、期待、努力跟结果之间的某些内在的关联,但影响教学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情的判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们这些教师,尤其是教学时间长了一些的教师的普遍问题是过于自信,自信之下难免判断失误,错误地评估了学生状况的预设教学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再说,课堂上的情况往往是不可预料的,这当中牵涉的还不单单是教学机智的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到预判的不足问题。所以,不要过于相信自己课前的的预设,还要兼顾当下的教学敏感。
我一直认为,对教师而言,最难不过在预设与生成中找到平衡。奥苏伯尔认为,在影响课堂学习的认知因素中,首要的是学习者学习时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变量)。原有的知识结构是指个体在任何特定时刻的一个特殊教材领域的知识结构的实质内容及其主要组织特征,它是影响这一领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和保持的主要因素。在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切学习都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也就是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必然涉及到迁移。学情的判断,不仅在课前,更应该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期末考试,不一样的班级如何才能走向“一样”,确实是会击垮一些老师的实际问题,尽管这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或者结果。教师的教学之难就难在不同的班级的情况不一样,不同的学生的不一样,一个人所教的两个班级或几个班级的效果不一样太正常不过了,作为负责任的老师,要反思的恰恰在为什么会不一样以及如何化解这不一样上,而这确实是一件死脑细胞的事情。对说风凉话者如我,则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