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露:替妹妹卧底,背负43年“汉奸”骂名,75岁平反后服药自杀
关露
“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
上个世纪30年代,大街小巷的人们嘴里都哼着电影《十字街头》的主题曲“春天里”,却鲜有人知其作词者——关露。
1907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的姑娘关露,原名胡寿楣,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她就和张爱玲、苏青、丁玲并称为“上海四大才女”了。
可这样一个才女,却背着“汉奸”的名号生活了半辈子,两次被关进监狱,晚年精神失常,最后服药自杀。
一代才女霎时间成了悲剧的主角,人们唏嘘不已的同时,不禁心生好奇,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
就连夏衍先生都说:“解放后30年关露内心一直非常凄苦,她的死必有原因。”
上个世纪30年代,关露是被捧上云端的人物。
只因她曾经写下“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的诗句,于是就被冠以“民族之妻”这个称号。
从一个封建家族的小女儿成为“民族之妻”,光是回顾关露的前半生,就已经很传奇了。
1907年,关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小官吏家庭,她的父亲胡元亥是满清时期的举人。
旧朝的文人,一生耿介,且恪守封建礼教,胡元亥就是这类典型的“守旧派”。
胡寿楣这个名字,是父亲给取的,寿是家族排行,而楣表示“生女一样可以壮门楣”,寄托着父亲的希望,可见,胡元亥虽是个封建守旧的人,却并无轻视女儿之意。
胡父取名之意,后来的关露的确做到了,巾帼英雄,胜似千万男儿。
关露
也许世人会问:关露生长在一个封建家庭中,又怎会牵涉到民族大义之中去呢?
这就不得不提及关露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母亲徐绣凤,一个追求自由、独立、平等的教书人。
在关露的记忆里,父亲的脾气很暴躁,父母在家总是吵架,而他们争吵的内容无非就是,母亲想要出门教书,父亲不让她抛头露面。
关于自由与平等的争吵,在这个封建家庭中永不休止,但谁也没有胜谁一筹,总是两败俱伤。
那时母亲总是告诉关露和妹妹:“你们想要独立和自由,就要有知识,要有知识就得念书”。
小时候的关露不明白母亲所谓的“独立”和“自由”究竟是什么?但她清楚,只要好好读书,就能找到关于“独立”和“自由”的答案。
张爱玲、丁玲、关露
一直到中学,关露和妹妹的知识都是母亲所给予的,徐绣凤女士的学问着实不浅,她曾经在大学问家张百熙家里做过家庭教师。
可惜关露十五岁那年,母亲就离开人世了,后来关露和妹妹被托付给二姨母,这位二姨母是个非常传统的人,她到处为关露找合适的人家,要把关露嫁出去。
于是,关露人生中第一次萌生了“反抗”意识,其实那时她只是不想结婚,就想学习,多年之后自己才意识到,原来这就是“反抗”。
关露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关露求学这件事,连上天都在帮她,这一路上,梁公约先生,刘道衡先生,都是她的贵人。
在母亲的教导下,关露早已打好了文学的基础,再加上有贵人相助,1928年,关露顺利考取了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后来又转入文学系。
在南京,她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发表文章,他们一起谈文学,谈人生,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从事写作,关露这一生也将十分安稳。
就连好友徐鸿也说:“关露同志和我认识时是个二十几岁的作家,又有个月薪不低的职业,如果为了个人享受,她可以找一个有地位的丈夫,埋到安乐窝里过一辈子。”
可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世事偏不遂人愿,尤其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个人的命运也充满了选择。
潘汉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强占东三省,举国上下都在反日本帝国主义,这时关露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反抗”,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关露的周围,也同样充满了“反抗”,妹妹、妹夫都在为抗战而努力,她终于明白了所谓的“独立”与“自由”,是需要反抗才能得来的。
她加入共产党,加入“左联”,用文字宣泄、反抗,但是很快,她所做的就不仅仅是这些了。
1938年,潘汉年的出现,改变了关露的一生,她一下子就从“民族之妻”变成了时人口中的“汉奸”。
那时潘汉年专门负责情报联络工作,他的出现,必然是带着任务的。
潘汉年
此次潘汉年的目标人物是汪伪特工总部“76号”的特务头子李士群,他需要一个人去做“卧底”。
潘汉年本想找的是关露的妹妹胡绣枫女士,因为胡绣枫和李士群的妻子叶吉卿曾是复旦的同学。
千算万算也不该是关露,可为什么这件事又将关露牵扯进来了呢?
因为当时胡绣枫有任务在身,无法接这一项任务,于是潘汉年想到了胡绣枫的姐姐,关露。
多年后,妹妹胡绣枫说:“去76号和后来受牵连遭罪的都应该是我,可都让我姐姐代替了。”
可这世间没有“如果”,命运找上了关露,她就必须要承受此后的一切。
关露不是不知道任务的危险性,但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从来不会知难而退。
况且,这件事的选择权还是在于关露,只要她说“不愿意”,潘汉民必然不会勉强,可关露没有拒绝。
在此之前,关露从未进行过这样危险的人物,何况还只有她一个人,不仅需要大胆,更要谨慎。
潘汉年告诉她:“76号是魔窟,千万要小心,只能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嘴巴越少动越好,今后要有人骂你汉奸,你不能辩护,一辩就糟了。”
关露毫不犹豫地说:“好,我不辩护。”
李士群
关露总说:“我喜欢看水,不论碰到多少艰难险阻,水总是百折不挠地奔向自己的目标。”
女子本如水一样柔弱,可关露又像水一样百折不挠,只此一句,后半生她承受所有苦痛时,都未曾为自己辩解过一句。
这项任务的艰难程度远远超出关露的想象,因为目标人物李士群,民国十大汉奸之一,根本就是个“老狐狸”,她的任务是策反李士群,可李士群也想策反关露。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关露必须经常出入李士群的“76号”魔窟,一个弱女子在跟特务头子周旋,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除了对付李士群之外,关露所要面对的,还有外界人异样的眼光。
关露
这种工作的性质本身就是保密的,这次任务只有潘汉年知道内情,除此之外,谁都不知道关露在做什么。
所以,当人们看到关露出入大汉奸李士群家中时,就认定了她就是“汉奸”。
可想而知,人们所谓的“眼见为实”,不知害死了多少无辜的人!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关露的确是吃力不讨好。
更让关露痛心的是,曾经并肩奋战的“左联”的朋友,也像避瘟神似的远离她,失去亲人朋友的信任,关露的内心无比煎熬!
她多想说一句:我不是汉奸!但潘汉年的那句“不能辩护”,她像座右铭一样牢记在心。
好在,李士群成功被策反,她终于从魔窟中逃了出来。
关露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因为这次的出色表现,关露得到了上级的信任。
关露
俗话说“能者多劳”,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上级对关露的“信任”,意味着关露将承担更大的责任与风险。
所有艰难的、特殊的工作都在这次之后,一而再,再而三的找上关露,这使得关露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多年之后她的精神崩溃,也是必然的。
1942年的春天,关露接到了一项秘密通知:“组织上决定派你到日本大使馆和日本海军报道部合办的妇女刊物《女声》杂志做编辑。”
这一次,更是坐实了世人眼中的“汉奸”罪名。
大东亚文学者大会,后排左二是关露
此次关露依然是以“卧底”的身份,打入敌人内部,为我党获取情报。
聪明的她巧妙地利用职务之便,刊登的都是我党进步青年的文章,但人们认定,在日本人办的杂志社工作,就是为日本人做事,就是“汉奸”!
虽然在此期间,她并没有做过不利于中国人民的事情,但舆论无法控制,她也不能为自己辩解。
她还因为表现出色而被派去日本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这次登报亮相,使得她“汉奸”的称号跳进黄河也洗不掉了。
日本投降后,关露已名列老蒋的锄奸名单里,好在,我党终于安排关露去她所向往的地方——苏北根据地。
关露在孤军奋战的时候不是没想过放弃,但最终她一个人都扛了过来,在最痛苦的时候,她最盼望的地方,就是苏北根据地。
她曾写信给妹妹胡绣枫:“我在这儿,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不愉快,我想到爸爸妈妈身边去,快来信告诉我。”
将苏北根据地称之为“爸爸妈妈”,关露热忱的爱可见一斑。
关露妹妹胡绣
对于关露的遭遇总是心存愧疚,她一直以为如果不是自己当时有任务在身,姐姐便不会承受这些苦难。
收到姐姐的来信,她立马向上级请示,收到的回复却是:“上海方面不同意,要关露不要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
胡绣枫只得忍痛回信:“爸爸妈妈不同意”,她可以想象关露那时有多难过,可是谁也无法替代。
如今终于可以回到“爸爸妈妈”的怀抱了,关露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
可是往往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后来的事情证明,她的愿望虽不至于成空,却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关露
苦难的人生并未结束,在苏北,她将面临更大的考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令关露意想不到,也难以接受的。
到了苏北根据地,关露便被带到一间草屋隔离审查,有人要她交待与汉奸的关系,此刻关露彻底崩溃了,她曾孤身一人面对豺狼豹虎,却换来了同志的“不信任”。
这时在香港的潘汉年知道了关露的事情,他立即给陈毅写了信,关露这才被放了出来。
关露这一生的起起伏伏总与潘汉年有关,成也潘汉年,败也潘汉年。
关露与妹妹、妹夫、侄女
1955年,因为潘汉年被错误对待,49岁的关露受到牵连而入狱,这一关就是两年。
这正应了潘汉年曾说的:“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中外同行都一样。”
61岁那年,关露再次入狱,这一次长达八年,前前后后的所有事情都对关露造成了强烈的精神刺激,她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曾经那么美丽整洁的关露,房子里却乱成一片,世事也同样的复杂、混乱。
那年潘汉年交代她不能为自己辩解一句,此时她想辩解无数,却无人倾听,因为那些深知内情的老同志一个接一个地都撒手人寰了。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大概是关露对人生最后的眷恋了。
关露手稿
1982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同志来到关露的小屋,来到她的床前,向她宣读了中央组织部《关于关露同志平反的决定》,“汉奸”的名号终于卸下了!
这一年冬天,关露完成回忆录之后,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没有任何留恋,清清白白地离开了人世。
在关露的骨灰安放仪式上,有位老人久久伫立却沉默不语,只是向关露的遗像深深三鞠躬。
后来,人们在整理关露遗物的时候发现,在她的床头柜里,有一张照片,而照片上的人,正是出现在葬礼上的——王炳南。
关露手稿
人们都说关露这一世过得太苦,可她也有甜的时候,比如,和王炳南在一起,只可惜这段美好的爱情以悲剧收了场。
那张照片就见证了关露和王炳南爱而不得的恋情。
“你关心我一时,我关心你一世。”这是王炳南的话,写在照片的背面,下面新添了关露的诗:“一场幽梦同谁尽,千古情人独我痴。”
关露年轻时也有过两段朦朦胧胧的恋情,一次是在大学,一次是在妹妹家里见到的年轻人魏志远,但都无疾而终,也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记忆。
但王炳南不一样,人到中年,没有了青年人的冲动,感情也显得尤为真挚,朴实,在动乱的岁月里,实属难得。
魏志远
和王炳南在一起时,关露正在“魔窟”里奋战,因为知道王炳南在“光明”处等着自己。
所以关露即便觉得日子难熬,也依然相信未来可期,做什么都有盼头。
那时候的关露也没想到,她牺牲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名誉,还有自己的爱情。
几年后,当关露完成自己的“卧底”任务去往根据地时,王炳南带着订下终身的目的前去与关露团聚,可还未赶到机场,就被拦下了。
邓颖超对王炳南说:
“关露是个好同志,但由于她的这段特殊经历,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不好的名声······如果你们两个人结合,将会在社会上产生不好的影响。”
自古英雄情义重,常青焉不爱清华,在民族大义面前,儿女情长自古以来都是上不了台面的。
王炳南忍痛写下绝交信,关露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相爱一场,遗憾终生。
关露
有人说,如果不是潘汉民要让关露去做卧底,那么关露也许不会走上这条路,她将是一个被世人敬仰的红色作家。
可是潘汉民也没有错,这件事无论如何也怪不到他的头上,都是为祖国、为人民做事的。
如果不是关露,也会有其他人,总有一个人要为此奉献,是命运安排了关露,任谁都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