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雕鲁迅校园人物雕塑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校园雕塑的选择要符合校园的文化氛围,校园雕塑的隐性教育功效体现在多方面,校园雕塑集中反映了学校这个特定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最好的素材之一。
注重人物面部刻画,并对塑像加彩,塑绘结合,互相补充,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注重以形传神,以凝练的人物雕塑语言,表现高度的意象美。人物雕塑是最能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而人物雕塑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替而中断。
铜雕的制作一般都要经过金属冶炼、锻造、雕刻、镀金、磨光、上红等几个重要的工序。铜雕的工序比较复杂,工艺也十分考究。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铜雕艺术品有西周的铜雕"伯矩"鬲,晚商的铜雕"司母戊"鼎以及汉代的铜雕"马踏飞燕",而人类最早使用铸造金属的记载已经模糊不清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