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素医 炼鼎中医 昨天
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在发生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疾病也是如此。我想《素问》这篇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什么叫做发展的眼光?比如开车,当看见前方有车停下来时脑海中就自动判断出来,什么松油门、什么试试踩刹车,松多少、踩多少心理就有数了,这样就能避免很多问题。《素问》告诉我们两点。一是人的物质、精神与疾病关系之发展次序。二是治病手段发展次第。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实践的主题不仅仅是治病,更是要治人。但是在治病这个过程中,人才是最大的变数。比如有次有人去找中医看病,中医四诊分析后对病人说,你这个病不能熬夜,熬夜的话就不给你治了,也不容易治好。谁知病人来了一句:“医生,我的工作就是上夜班啊!上有老下有人的年纪,也得拼命不是。”由此想想这段话:“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遇到这种病人,《素问》给出了三种策略,也是按照发展的次序来进行。第一种是使用上古法,先治其人,后治其病。此人先不熬夜,后熬夜,这不就是往古与当今之缩影么?里面就按照了阴阳颠倒之妙,你看自然界有些动物白天睡觉,晚上活动也很好,这中间是有相通的原理,这个原理参看原文。第二种是中古法,就是我才不管你熬不熬夜,只要你脉上有异常,有症状,我就给治成正常,用《论持久战》的方法。第三种是暮世法,通俗来说就是我只管给你治疗,能不能治好我管。这个时候,黄帝就产生了疑惑,这三种方法我应该如何使用。(帝曰:愿闻要道。)天师就告诉他,在行医治病这个过程中,人都是在进行阶段性成长。比如治咳嗽,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分析咳嗽应该如何辩证,如何治疗,对于治疗效果如何,心中是拿不准的,这个阶段称之为暮世阶段。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慢慢懂得了如何诊断、如何治疗,对于咳嗽病人,大部分用药能够心中有数,知道吃下去有效果,大概多久能够好转,这个阶段就是中古阶段。经验的进一步累积,加上读书思考。就会慢慢发现咳嗽病人中,有些明明有把握治好的,总是各种意外治不好,不是咳嗽本身的问题,而是咳嗽病人生活状态、环境、不尊医嘱等原因造成。这个时候需要医生转变思想,转变方法,从而做到合于神明,与病人一起配合治好疾病(去故就新,乃得真人。)《素问》给出的方法就是给病人做思想工作,所谓:“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上面我提到的熬夜那个案例,我看见好多中医要么劝人不熬夜、要么劝人改行才能不熬夜.....可见做思想工作有多难。特别是当一个病人有很多很多医生朋友、很多医疗资源的时候,就算你能治好他,不会做思想工作也是没用,人家不会信你,这个就是,未从其意,失神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