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舫 | 鸿茂参圣之才:千秋一扬雄

本 文 约 8890 字
阅 读 需 要 23 min

扬雄(扬雄本姓杨,后来改姓为扬),成都人。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著名辞赋家。西汉官吏、学者。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其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当政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 扬雄早期曾以《长扬赋》《甘泉赋》《羽猎赋》等佳作闻名于世,与司马相如齐名。后来他又放弃辞赋之体,转而研究哲学,语言学,并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又著有《方言》,记述西汉时期各地方言,成为汉代一大著述家。

公元千禧年,位同宰相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安石翻开史书,一时间感慨万端。千年流光,弹指而逝。回眸岁月深处,千余年前的扬雄让他不胜唏嘘:

儒者凌夷此道穷,

千秋止有一扬雄。

扬雄像(也作“杨雄”)

头戴七旒冕冠,身着玄衣纁裳,扬雄神色肃穆。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白、玄、绿三色小绶,中单素纱,红罗襞积,白玉双佩,黑铁长剑,让他看起来更加冷峻。

手握一捆又一捆细细瘦瘦的简牍,扬雄焦灼地走在长长的甬道上。有汉一朝,清虚自守者寡,慷慨悲歌者众。这是汉代无数为时代而忙碌的思想者的身影,他们热切呈送着“跨海内,制诸侯”的谏议,期待一代明主驰骋疆场、纵横天下。他们将他们的期待、企盼写在简牍上、刻在历史里。

汉武帝即位,公孙弘以六十高龄之身,以贤良征为博士。元光五年,复征贤良文学,以丞相褒侯。他为国家奔走呼号:“臣闻上古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善,不重刑罚而民不轻,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贵爵厚赏而民不劝,深刑重罚而奸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夫厚赏重刑,未足以劝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

汉武帝 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
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公孙弘

陆贾追随刘邦,以斡旋于诸侯,两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臣服汉朝,安定了大汉政局:“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孔子曰:‘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言德行而其下顺之矣。”

电视剧《大风歌》截图,陆贾

贾谊十八岁即以博学能文闻名郡中,三十三岁抑郁而亡。司马迁哀念屈原、贾谊之才,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此并称贾谊与屈原为“屈贾”。贾谊论秦取天下之势,守天下之道:“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电视剧《大风歌》剧照,贾谊

晁错以非常之功,却无自全之计,终被腰斩东市。他论贵粟,言兵事,减民租,务农桑,薄赋敛,广蓄积。号令有时,要求朝廷的政治活动不要影响农时;利民欲,即满足人民的欲望,给老百姓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晁错

司马相如以其出神入化之文彩,奠定了汉代文学的历史地位。他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誉为“安边功臣”,名垂青史。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之口吻,道出了有汉一朝的强大声势和雄伟气魄。

电视剧《凤求凰》截图,司马相如

在雄壮的时代背景中,扬雄健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沉淀在历史深处的身影清晰

而坚定,那顺着脸颊流下的汗水,那伴着信念前行的脚步,那随着岁月远逝的记忆,那留下道道积淀的沟壑…… 时光如火光般四溅、飞腾、轰鸣、闪耀,最后终于被深邃的时间吞噬,被厚重的尘埃埋没。一切喧嚣复归沉寂,判官的判笔终将留给历史。

扬雄早年崇拜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汉王朝讴歌太平、歌功颂德。后世将司马相如与扬雄合称为“扬马”。

电视剧《凤求凰》截图,司马相如

此后,“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他的才气日渐为朝廷所知。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召扬雄为门下史。加之蜀人杨庄推荐,汉成帝命他随侍左右,封他为黄门郎,与王莽、刘歆等为同僚。

然而,侯门一入深似海,朝廷更着实令扬雄失望。汉成帝在还未继承帝位的时候,便已沉湎酒色,登基之后更肆无忌惮。汉成帝有个男宠叫做张放,史书记载张放“少年殊丽,性开敏” 。汉成帝对他十分宠爱,平日里“与上卧起,宠爱殊绝”,还将张放提拔成中郎将,两人经常一起微服私访,汉成帝在外出游玩时假称是张放的家人,由此可见张放当时受宠的程度。汉成帝即位起,就大肆建造宫殿,霄游宫、飞行殿、云雷宫、甘泉宫都是供其享乐所用。

汉成帝在位二十五年,耽于酒色,荒于政事,大大小小的起义在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与此同时,汉成帝任由外戚专政,朝廷大政为太后一手把持。这些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

电视剧《母仪天下》截图,汉成帝

扬雄入朝,恰在此时。

这一年正月,汉成帝命扬雄随驾,前往甘泉宫,扬雄“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扈从成帝游甘泉宫,回长安后作此赋。

此时的扬雄,刚过不惑之年,对未来充满憧憬与信心,他挥手写下《甘泉赋》,极尽华彩之词章,极尽华丽之词藻,极尽气魄之宏伟,极尽想象之丰富,将汉天子郊祀的盛况铺张得恍若遨游仙境,祈愿刘氏王朝地久天长。赋的正文极力描写甘泉宫建筑之豪华,可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采用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全景到局部的方法,多层次地加以描绘,如——

“翠玉树之青葱兮,壁马犀之瞵。金人仡仡其承钟虡兮,嵌岩岩其龙鳞。扬光曜之燎烛兮,乘炎景之炘炘。”

运用白描、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殿前景物、殿壁的装饰等等,刻画得维妙维肖,感染力很强。赋的后半部分展开想象,以紫宫、阳灵等为喻,渲染甘泉宫的华贵。扬雄不仅在赋中描写了汉天子郊祀的盛况,赞誉天子恭肃祭天,神祇凭依,广赐福祥,子孙相继无极,并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全篇有如观览长卷画幅,徐徐展示,一一显明,凡君臣卫侍、车马旗斧、山川草木、雷电风雨、宫殿观阙、天上地下、神仙鬼怪乃至金人玉树、燎烛景炎、玄瓒秬鬯等,无不毕陈。

今甘泉宫遗址

然而,年岁渐长,朝廷混沌,这些都令扬雄警惕。扬雄不仅对朝廷,对汉赋、对人生都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他写道:赋乃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篇赋的第八段,他告诫汉成帝,清心寡欲,屏退女色,方能保持天性,增寿广嗣。第八段描写柴祭皇天的经过,设想天神赐福甚多。此后,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

扬雄像

这一年十二月,扬雄又作《羽猎赋》。在这篇赋中,他增加了劝谏的主题,写道:

“上犹谦让而未俞也,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发黄龙之穴,窥凤凰之巢,临麒麟之囿,幸神雀之林,奢云梦,侈孟诸,非章华,是灵台,罕徂离宫而辍观游,土事不饰,木功不雕,承民乎农桑,劝之以弗怠,侪男女,使莫违,恐贫穷者不遍被洋溢之饶,开禁苑,散公储,创道德之囿,弘仁惠之虞,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群臣之有亡;放雉兔,收罝罘,麋鹿刍荛,与百姓共之,盖所以臻兹也。於是醇洪鬯之德,丰茂世之规,加劳三皇,勖勤五帝,不亦至乎!乃只庄雍穆之徒,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未遑苑囿之丽,游猎之靡也,因回轸还衡,背阿房,反未央。”

第二年(公元前10年),汉成帝为了能在胡人面前夸耀大汉王国物产之丰盈,珍禽异兽之繁多,征调右扶风郡百姓入终南山围猎,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捕捉熊罴豪猪、虎豹猿猴、狐兔麋鹿,用装有围栏的车子运到长杨宫的射熊馆,用网子围成圈,把野兽放在里边,让胡人以手搏之,然后胡人可以获得抓到的禽兽,汉成帝则临观取乐,而农民却因此不能够收获他们的庄稼。

扬雄随汉成帝到射熊馆,回来立即创作了这篇《长杨赋》。在这篇赋中,他继续对汉成帝铺张奢侈提出批评。他以汉高祖的为民请命、汉文帝的节俭守成、汉武帝的解除边患来显示出汉成帝的背离祖宗和不顾养民之道。

清 佚名 《汉成帝》

扬雄在这篇赋中,仿效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在结构和遣词用句上则其步趋、祖其音节,神形俱是,然而,扬雄的赋与司马相如的赋在命意、文章的气势以及意境上又大不相同。司马相如为汉武帝通西南夷而辩,“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劝说百姓疏导交通,开拓疆土,交好夷狄。扬雄则更有新意,借子墨客卿与翰林主人一问一答,以田猎为构架来概述历史,树立楷模,颂古鉴今,讽刺了汉成帝的荒淫奢丽:

子墨客卿问于翰林主人曰:“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沾而恩洽,动不为身。今年猎长杨,先命右扶风,左太华而右褒斜,椓巀嶭而为弋23,纡南山以为罝,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隅,帅军踤阹,锡戎获胡。扼熊罴,拖豪猪,木拥枪累,以为储胥,此天下之穷览极观也。虽然,亦颇扰于农人。三旬有余,其勤至矣,而功不图。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岂为民乎哉?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蒙窃惑焉。”翰林主人曰:“吁,客何谓之兹耶?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客曰:“唯唯。”

主人曰:“昔有强秦,封豕其士,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豪俊糜沸云扰,群黎为之不康。于是上帝眷顾高祖,高祖奉命,顺斗极,运天关,横巨海,漂昆仑,提剑而叱之。所过麾摲邑,下将降旗,一日之战,不可殚记。当此之勤,头蓬不暇梳,饥不及餐,鞮鍪生虮虱,介胄被沾汗,以为万姓请命乎皇天。乃展人之所诎,振人之所乏,规亿载,恢帝业,七年之间而天下密如也。

相传,《长杨赋》问世,天下振动,万口传诵。扬雄写罢此赋,立刻倒地酣眠,昏睡三天三夜,大病一场,三个月方得痊愈,呕心沥血,披肝沥胆,感人至深。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被贬为和州刺史。正是在和州任上,刘禹锡写下了名垂青史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宋 文天祥 行书《陋室铭》

文中的“西蜀子云”,指的就是扬雄。南阳诸葛庐名垂青史,西蜀子云亭却鲜有人知道。扬雄的先人是有姬伯侨的后代,作为庶出旁支以晋的扬作为食邑,并以此为氏,不知伯侨是周的哪一支系。扬氏在河、汾之间,周衰亡后扬氏一族有人称侯,号称扬侯。晋国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起而范氏、中行、知伯衰落。权臣逼迫扬侯,扬侯逃到楚国巫山安家。

楚汉之争时候,扬氏逆江上行,住到巴州(今重庆)。扬雄五世祖扬季,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年间,躲避仇人又逆江上行,住到崤山南面的郫都。

西蜀子云亭

扬雄(公元前53-18) ,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

史载扬雄长相一般,身材不高。扬雄本姓杨,但他生性好奇,特自标新,易姓为扬师从严君平学《周易》,从林闾翁孺学“古文奇字”,并且与蜀地高人李弘有交往。扬雄在学术研究及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太玄》和《法言》奠定了扬雄在中国哲学史和儒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甘泉赋》《羽猎赋》《长扬赋》《河东赋》《蜀都赋》《逐贫赋》等使其与司马相如齐名而并称“扬马”,被《中国文学史》称为“西汉末年最著名的辞赋家”;《方言》和《训纂》使其被后世称为“世界上研究方言第一人”。扬雄还在天文学、数学、历史、音乐等方面有重大贡献,无愧于“百科全书式的奇才”。

扬雄的先祖,系姬周支庶,因食采于晋地之杨邑,而以杨为氏。据《通志氏族略》等书记载,公元前552年,晋六卿之乱发生后,杨侯受韩、赵、魏的逼迫,其子孙溃散,四处奔逃,其中一支南迁到楚国境内的巫山地区繁衍生息。为了掩入耳目,故将“杨”姓改为“扬”姓。

楚汉相争,扬雄的先人们为避战乱,又溯江而上,最后在巴郡江州(今重庆)栖身。避乱时期扬雄祖先们不求闻达,均无事迹可述。直至其五世祖扬季有一定起色,官至庐江郡太守。后遭到桑弘羊算计,扬季为避祸不得不弃官入蜀,在郫邑瓮店(今成都郫县友爱镇)隐姓埋名,置土买田一心农桑稼穡,当地才有“扬”姓繁衍。

《楚汉传奇》剧照,刘邦与项羽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置蜀郡,改郫邑为郫县,以张若(传说为张仪之子)为蜀郡守,兼领郫县令。秦汉时期的郫县辖有如今郫县全境、温江和灌县大部以及彭县部分地域。秦孝文王和庄襄王时期,李冰任蜀郡守,治理岷江水患,修筑了都汀堰,并且“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使郫县在内的整个川西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富庶的“川西上五县”(温江、郫县、崇宁、新繁、灌县),按照秦汉两代的行政区划,大部属于郫县的辖境。

《大秦帝国之纵横》截图,秦惠文王赢驷

纪国泰在《“西道孔子”:扬雄》一书里指出,扬雄故里位于郫县走马河畔的白鹤里。白鹤里有大片湿地,林木翁郁,沟渠两旁遍布桤木、杨树等。树上栖息着一群群白鹤,因而堰名“白鹤堰”,里以堰名,故称“白鹤里”。

后来,扬雄先祖为逃避战乱,迁往巫山,再沿江而上,在今重庆住过一个时期。到祖先扬季时,方来到四川郫县落户,当时家有百余亩土地,在广种薄收的西汉,有百亩之地的家庭,应说是不太富裕,但也温饱自如。到扬雄出生时,“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

从成都一路向西,扬雄的衣冠冢在郫县城西南十一公里处的三元场友爱乡。当地人说,这高高的山丘就是扬雄的墓地。一片墓地开旷,东西有农舍竹林环抱。这就是刘禹锡文中的“子云亭”旧址。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考据认为:刘禹锡所说的“子云亭”,其实就是“子云宅”,就是指的扬雄的故宅。刘禹锡是为了让《陋室铭》中的句子押韵,有意改“宅”为“亭”。

今四川绵阳子云亭 图片来源:四川大学新闻网

明代四川按察史郭子章入郫凭吊子云先生,见其墓已荒芜,乡人随意放牧采樵,遂明令严禁樵牧,又于墓地遍植柏树,并立碑作记。清道光元年(1821年),知县黄初又命人在墓周围栽植柏树。1950年后墓地尚存古柏80余株,墓周有石栏、石柱、石碑。石柱上镌刻楹联:“文高西汉唯玄草;学继东山是法言”。“文革”期间,墓地古柏及石栏、石柱、石碑遭毁坏。1985年,扬雄墓被列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扬雄墓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雄一生坎坷,经历了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及新朝王莽四帝。他文彩焕然,学问渊博;道德纯粹,妙极儒道。王充说他有“鸿茂参圣之才”;韩愈赞他是具有“大纯而小疵”的“圣人之徒”;司马光更推尊他为孔子之后、超荀越孟的巍然“大儒”。连《三字经》也把他列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孔子、扬子、朱子三人作为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的文明进程,与扬雄同时代的西汉哲学家桓谭认为,扬雄一定会被后世传诵,他提出扬雄乃是“西道孔子”,这是非常富有学术远见以及人格洞察的。能够获得如此隆誉的蜀人,殊然一人耳。

今四川绵阳扬雄塑像 图片来源:四川大学新闻网

扬雄在“理学”产生之前,被奉为“亚圣”。按理说,扬雄获此隆誉,理应与孔子、朱子一道在在神庙里享受香火与三牲。把他被排除在外的力道,来自南宋的朱熹。朱熹大力反对扬雄而标举孟子。由于朱熹的影响,扬雄学说被挤出了儒学门墙。朱熹认为,扬雄仕王莽是“卖汉”,在学术上又不儒不道,倾向黄老,因而不值得推崇。这一举措,颇有些“正人君子”的意味,他说一套、做一套的事情不少啊。但后世所谓庄子之学,又确似庄周、严君平、扬雄三人学术思想的融汇呈现。

朱熹像

洪迈在《容斋随笔》里对扬雄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扬雄仕汉,亲蹈王莽之变,退托其身于列大夫中,不与高位者同其死,抱道没齿,与晏子同科。世儒或以《剧秦美新》贬之;是不然,此雄不得已而作也。夫诵述新莽之德,止能美于暴秦,其深意固可知矣。序所言配五帝冠三王,开辟以来未之闻,直以戏莽尔。使雄善为谀佞,撰符命,称功德,以邀爵位,当与国师公司列,岂固究如是哉?”洪迈最后的结论多么明晰,如果扬雄善于逢迎讨好,杜撰符命,称颂功德,以此求取高官厚禄,本应与国师公等同了,怎会一直穷困如此呢?

痛诋扬雄的朱熹,在这一番见识面前应该惭愧,他尤其缺乏钱穆所言的那一份对古人的同情之心。也如陈寅恪所言:“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

扬雄出身贫寒,成就极高,唐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论证茅屋、草亭同样能孕育出公卿贤人,体现孔子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思想,例举了诸葛亮、扬雄二人,写下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千古名句。  

《汉书·扬雄传》只言子云住宅“处于岷山之阳”,时人称为“子云宅”,因向他求学、问字者极多,故时人又称其居为“问字宅”。“宅”与“亭”含义显然并不一样,而且古代的“亭”是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子云宅”何时被变为“子云亭”的呢?    

自刘禹锡《陋室铭》一出,流传海内外,“子云亭”也不胫而走。郫县人因地处扬雄故里而自雄,也将“问字宅”改为“问字亭”。又因扬雄曾作过《太玄》,影响很大,故又有人称其宅为“草玄亭”。清朝时期,为避“圣祖”玄烨讳,改“玄”为“元”,又称为“草元亭”。  

鉴于《陋室铭》名声太大,蜀中“子云亭”四处林立,凡是扬雄曾涉足过的地方,纷纷修建“子云亭”,其中较有名的有成都、犍为、剑阁、绵阳、郫县等地。

扬雄后来认为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模仿《易经》作《太玄》,并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有人笑他,于是他写了一篇《解嘲》。为了宽慰自己,又写了一篇《逐贫赋》。

哪里才是真正的“西蜀子云亭”呢?  

据《直隶绵州志》记载,扬雄在前往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之前,曾寓居涪县,即今绵阳。在西山和钟阳镇(今涪城区新皂镇)两处留有读书台和洗墨池等遗迹。《四川历史人物名胜词典》也认为是绵阳西山“子云亭”,它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座“子云亭”。子云亭始建于隋,屡圮屡建。据《绵阳县志》载,清末重建的子云亭是木结构的长方形亭台,1976年在暴风雨中倒塌。后在原址又重建子云亭,仿木结构,至今犹存,称原址子云亭,以区别后来新建的子云亭。

1934年,中国早期著名摄影大师庄学本所拍摄的成都子云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巴蜀学者李殿元指出,《少城文史资料》认为“子云亭”当在成都,就在青龙街的原成都13中内,依据是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读易堂记》等。晚唐人郑暐撰《蜀记》即说扬雄宅邸是在秦大城内唐节度署西北二里二百八十步,其方位即在现在的青龙街。

扬雄在成都的洗墨池,来源推测是修筑城墙挖土所致,后来命名为洗墨池,当然是扬雄住在这里之后。何涉《读易堂记》里指出:“扬雄子云有宅一区,在锦官西郭隘巷,著书墨池在焉。”“郭隘巷”为旧地名,“洗墨池”后来居上渐渐取代了它。洗墨池衬托得亭堂老宅分外清润雅致,而成都人对水最为钟情。据说,曾有青龙从天而降,正巧落入洗墨池中,变为美女,此地又被叫做“青龙街”。

墨池书院与芙蓉书院一墙之隔,两院同在成都市青龙街,共享扬雄洗墨池。墨池书院比芙蓉书院历史悠久,是成都人纪念扬雄而建。晚唐之后,人们传扬雄故宅在龙堤池畔,扬雄曾在此池洗笔,故称之为墨池。到宋朝,人们怀着对扬雄的敬仰在此兴建书院。

《成都城坊古迹考》记载,到明朝时,成都著名的子云、少陵、大益、浣花、墨池等几大书院毁于战火,墨池书院故址改为了民宅。清朝康熙年间,在此恢复为锦江书院。道光年间,学政聂铣敏捐俸一万两白银购买墨池故址以及郑氏私宅三院及空地数亩,重建墨池书院。书院有三大院房舍200余间,中为书院,左为东园,右为廉泉精舍。墨池书院历经元、明、清兵火匪患,书院名称几百年不变。

咸丰三年,墨池书院一分为二,墙左为墨池,墙右为芙蓉书院。1905年,两院合并改制为成都县立高等小学,1907年改名为成都县立中学,1952年易名为成都第七中学校。1953年,成都第七中学搬迁,墨池书院原址上建立起了成都市第十三中学。2000年后,十三中学搬迁,中学内“墨池”遗址遭遇没顶之灾,辟为了繁华的大商场……

(0)

相关推荐

  •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他是蜀郡成都...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他是蜀郡成都人,从小喜欢读书,曾学过剑,他的父母很疼爱他,给他起了个小名"狗儿". 狗儿长大成人,长得风流倜傥,学得满腹经纶,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成 ...

  • 老成都的书院佚事

    老成都的书院佚事 作者 ▏ 桑宜川 历史上的成都曾有许多书院,遐迩闻名,仅史料记载的就有子云.少陵.大益.浣花.墨池.锦江.潜溪.尊经.芙蓉等书院,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沿革,那就是年代久远,才俊辈出,但 ...

  • 西蜀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唐代诗人刘禹锡这10字不知为多少文人雅士倾慕.诗写得那么实在,那么明白:南阳茅舍中出了东汉末年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西蜀陋室中出了著名文学家 ...

  • 成都这些地方流传的故事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的景象在每一座城市都有,如果不去触摸这些表象之下的细节,探寻曾经演绎的故事,你不会觉得眼前的成都和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 成都这片土地饱含的生活美学和诗意生活,在这里留下许多胜迹 ...

  • 钟振振:明诗新解(10)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

    "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没错,伊尹就是我们熟知的伊尹.身为厨子,陪嫁到了商,从汤的御厨,逐步成为汤的宰相 ...

  • 李向鸿老师精品国画山水作品(新概念微结构山水 )

    李向鸿老师精品国画山水作品(新概念微结构山水 )欣赏! 李向鸿,河北省行唐县人.自幼酷爱美术,师从微结构山水画创始人刘燕声先生,擅长山水及乡情画创作.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

  • 月经不调名医李衡友先生参乌合剂【组成】党...

    月经不调名医李衡友先生参乌合剂 [组成]党参.制首乌.山药.白及.川断.女贞子.旱莲草.仙鹤草.蒲黄炭.生甘草.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 [功能]益气养阴. [主治]气阴两虚之青春期崩漏. [方 ...

  • 【广东】李昊鸿《神奇的3D打印》

    神奇的3D打印 增城区凤凰城中英文学校 国际四年级 李昊鸿 大家好,我叫李昊鸿.想必大家都知道打印机吧.它可以为我们打印出我们所需要的文字和图片.我们常用的书本.试卷.笔记本的制作,都离不开打印机的身 ...

  • 建川博物:李振盛摄影馆之镜映千秋

            "镜映千秋"是李振盛的恩师吴印咸91岁时为李振盛的题词,我引用这四个字作为这期公众号的标题.          李振盛曾经在接受<光圈>杂志采访时说过: ...

  • 书画丨李诗鸿:书画作品选(十八幅)

    作者简介 李诗鸿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书 ...

  • 李金鸿:废跷了,但不能把优点也给废了

    李金鸿先生 北平中华戏曲学校金字科 武旦是京剧行当之一.在过去,武旦和其它旦角行当的区别,主要是踩跷和打出手.我学艺的时候,武旦在表演翻.打.扑.跌时,都是踩跷的,打出手时更是必须踩跷.练习跷功,就用 ...

  • 李舫:江春入旧年

    李舫:江春入旧年--嵇康与广陵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 ...

  • 李金鸿:学戏十年来之回顾与前瞻(1944年)

    回忆我十年前还没有入戏校时,对戏剧一点也不喜欢,一听入戏校就不高兴得几乎要哭.后来同着家人看了一回戏校的戏,看见台上的小天使们玩着似地唱着,引起了莫大的兴趣. 那时我对戏最感兴趣的是老生与武生,对于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