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首个长节段大吨位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完成,为全球最大吨位
近日,最后一节重达201吨的4米管廊经过运、提、转、落,准确定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NA8路地下综合管廊的终点处。这标志着雄安新区首个长节段、大吨位整体式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示范工程成功实现主体结构完工。这标志着我国装配式管廊的整体建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后续雄安新区及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利支撑。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以往地下管廊先开挖地基再进行现场浇筑的线性施工所不同的是,装配式管廊的构件可事先在工厂进行预制,现场吊装和拼装进行施工,这在提升管廊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地基开挖和预制并行施工,相比传统办法提升了三分之一的施工效率。其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预制构件施工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确保高质量生产;管廊节段预制、运输、安装流程化管理,确保高效率施工;工厂化制造,机械化安装,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流水线作业,减少土方开挖、降低土方倒运成本;施工不受季节影响,可节约时间,降低项目施工成本;边坡土方回填周期较短,可节省施工工期;现场施工噪音小、污染小,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该项目以BIM技术为核心,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了项目智能中控中心。中心涵盖质量、安全、进度、人员、物资、设备等管理要素,监控数值达到或超过预警值时,自动报警并通过控制器,自动启动喷淋系统,达到降尘、降温等效果。通过二维码等信息化管理手段,把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成品养生、成品运输、成品安装等一系列工序信息通过手机微信端实时填报,形成电子档案,能够做到对生产过程质量信息快速追溯,形成管廊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落实责任终身制。
▲雄安新区首个长节段、大吨位整体式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架设施工现场。
与雄安新区其他已完工或在建的地下综合管廊先挖地基再现场浇筑的线性施工不同,采用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施工工艺,先在工厂进行预浇,再进行现场吊装和拼装施工,在提升管廊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地基开挖和预制并行施工,相比现场浇筑提升了三分之一的施工效率。这一个管廊还具有利用管廊自身作为运输通道,减少交叉施工干扰;拼装工艺可降低大量建筑材料损耗,减少建筑垃圾;机械化施工大大降低作业强度,有效减少安全风险等多项优势。
▲雄安新区首个长节段、大吨位整体式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架设施工现场。
这个整体预制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NA8路,路线全长816米,以高性能防水抗渗混凝土为主要制作材料,其中整体预制部分共分150节段。预制管廊截面宽度13米,高度4.2米。其中4米长节段116节,8米长节段34节。4米节段每节重201吨;8米节段每节159方、每节重402吨。管廊构件有四个舱室,包含一个燃气舱、两个电力舱和一个综合舱,是雄安新区未来能源管理的主要基础设施。
先地下、后地上,是雄安新区规划之新、理念之新的重要体现。未来雄安新区将建设数百公里的地下管廊网络,因此如何提升地下管廊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成为雄安地下空间建设的重要课题。
据了解,从2018年起,由中国雄安集团牵头多家设计施工单位对长节段、大吨位预制和装配式拼装进行了课题技术攻关,并成功在雄安新区启动进行了800多米长的地下管廊的全流程实验,此项实验目前已申请超过40多项专利,9月份进行专家验收后,将在雄安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承建方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项目于2020年3月启动,紧接着汇集设计、施工、检测、设备制造等国内顶级单位开展长节段装配式管廊初试和中试工作,今年8月顺利完成施工现场全部管廊节段安装。一年半的创新和实践,验证了这一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世界领先综合管廊建造技术,也为我国管廊工程树立了最高质量标准和标杆,为后续雄安新区及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该项目是雄安新区起步区集科研、示范带动于一体的重点创新型试验项目,将成为雄安新区未来能源管理的主要基础设施并在全国推广应用。项目创新并运用50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预制管廊最大吨位达到了402吨,这是目前全球最大吨位的预制管廊吊装工程。此次试验成功,验证了项目团队在管廊吊装、预制、运输,特别是加工质量、防水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取得了世界一流的效果。
2021年8月20日,无人机航拍施工人员正在铺设管廊。
2021年8月20日,无人机航拍施工人员正在铺设管廊
2021年8月20日,施工人员正在通过吊装设备运送预制管廊构件。
2021年7月9日,施工人员正在打磨预制管廊构件。
2021年7月9日,施工人员正在给预制管廊构件喷水。
2021年8月20日,施工人员正在通过吊装设备运送预制管廊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