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园文化街区:郑板桥纪念馆
友情提示:本文1063字,阅读约需5分钟
十笏园文化街区(郑板桥纪念馆)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知县。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二百多年前的潍县城内,在此做官的郑板桥不吝笔墨如此深情地描述他治理下的潍县城,诗句透露出他对潍县城和潍县百姓那份深沉的热爱。
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难得糊涂”,至今被不少人奉为至理名言,他的“墨竹”,他的“郑体”,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喜爱。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的郑板桥从山东范县调任潍县,考虑到潍县无论是地域规模还是声名与繁华程度都甚于范县,他这也算是升任了。
在潍县做官七载春秋的郑板桥,从范县一路向东来到一马平川的潍县,诗兴大发,挥毫写下至今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恼潍县》:“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宰官枉负诗情性,不得林峦指顾间。”以此来表达此时的心情。
他到潍县走马上任做知县,一待就是七年,廉政为民,给后代潍县人们留下了极佳的口碑。郑板桥官潍七年,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在山东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
几百年过去了,郑板桥因为与潍县有了这么一段历史渊源,现在仍被潍坊人民纪念着。城区的十笏园文化街区内有一座郑板桥纪念馆,广大市民可以免票入内参观。
本文图片为笔者拍摄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