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分析实心球

分析与研究 掷实心球

1、前言 投掷是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内是人的各种投掷形式及能力的典型表现。在初中教材中,重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投掷能力的基础上,学习多种形式的实心球投掷方法与技术。因此,初中的投掷重在投掷实心球的教学。在初中学生中,一小部分学生的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比较大,在没有技术动作的情况下,掷实心球的能力比较强。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比较差,而且肌肉的本体感觉也比较差,影响了投掷实心球的能力和成绩。因此,文章认为从多角度去分析和研究,才能改变现状与提高运动能力。在掷实心球教学与初中各年级文化知识的学习水平相一致,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与理解掷实心球,来掌握掷实心球的技术和提高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通过多角度去分析和研究掷实心球的教材,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2、实验对象与实验方法
2.1.实验对象:昆山市葛江中学二00二年初三(1)班与初三(2)班全体学生。
2.2.实验方法:将葛江中学二00二年初三(1)∽(2)两个班的学生分为两个组,初三(1)班为实验组,初三(2)班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本文提出的多角度分析与研究掷实心球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教材》与《大纲》上的进度进行训练,即加长工作距离的投掷练习、辅助练习、分解与完整练习等双臂头上掷实心球。将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训练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对所测得各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及理论分析。
3、实验步骤
3.1.扔与掷的角度分析
扔是挥动手臂,使拿的东西离开手,它是比较随意、无目的的。掷是相对有一定的远度,向一定的目标而投。有些学生持球后,随意的将实心球一掷,这种情况不属于掷实心球,确切的讲是扔实心球,态度不端正,在掷实心球时没有好好的想一下动作要领。影响了掷实心球的技术,同时也影响了掷实心球的成绩。
3.2.三个关节的角度分析
3.2.1.在掷实心球的预备式中,髋关节下沉,腹部肌群已经处于收缩状态,在掷实心球的过程中,收腹动作的效果就不佳了。应该髋关节尽量向前上方送出,做出背弓动作,利于做出掷实心球的收腹动作。
3.2.2.在持实心球到掷实心球的过程中,肩关节锁住,胸部肌群收缩,持实心球后就出现含胸、低头、梗脖的动作,在掷实心球时就很难再做含胸、压肩的动作要领,应该在持球后,肩关节充分打开,这样学生就便于做出抬头、挺胸、倒肩、眼视前上方的动作要领。
3.2.3.在掷实心球的预备式中,手指间持球后,手心朝天,腕关节背屈过度,前臂屈肌群收缩,在整个持球过程中,力量就集中于手臂的前臂上,手指间无力,在掷实心球出手的瞬间,扣腕的效果就不佳,应该手腕关节自然伸直手指成八字半圆型捂于球的后侧方,便于掷实心球瞬间出手的扣腕动作。
3.3.从初中的物理学角度分析
3.3.1.掷实心球的关键是最后的出手速度。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S/T)。当出手时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肩关节尽量后倒以及实心球出手时,手臂尽量向前上方伸出,这样就加大了工作距离,加快了最后的出手速度;当工作距离保持不变时,尽量缩短出手的时间,来加快出手的速度。因此,在掷实心球时尽量加大工作距离,同时缩短出手的时间来提高最后的出手速度。
3.3.2.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掷实心球过程中,人体的速度是一致的,下肢突然制动,由于惯性,上肢就快速向前。人和球的速度是一致的,人体突然制动,由于惯性,球就快速向前上掷出。因此,学生掷实心球时,在球出手的瞬间前脚掌应快速制动,一是可以加快出手的速度;二时不易造成犯规动作。
3.4.力的传递角度分析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必须由另一物体对其施加作用并将沿着力的方向运动。在掷实心球时,下肢应用力蹬地,然后快速收腹、含胸、屈颈、顶肩、挥臂、扣腕的用力顺序。只有外力的产生,才能使人体产生内力,引起身体各环节作出相应的运动。下肢用力蹬地是掷实心球的前驱动作,它是主要创造一定的动力条件,并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和掷实心球的成绩。而学生蹬地无力。
3.5.从反应速度的角度分析
在武术教学中,重点强调的是攻防技术。弓步冲拳攻于腹部与格肘攻于胸部等,防守者作出的反应不是手臂阻挡;就是快速收腹与含胸进行堵闪。在掷实心球的教学中,运用武术中的攻防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寻找一种感觉,来体会掷实心球中快速收腹、含胸的技术动作要领。
4、研究结果
两组学生掷实心球的原始成绩,根据数理统计,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条件基本相等,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见表(一)。
表(一)实验前两组学生掷实心球成绩对照表
实验组 对照组 D
X S X S 值
T检验
t值 P
男生 7.14 0.81 7.08 0.96 0.06
0.151 >0.05
女生 4.73 0.39 4.74 0.38 -0.01 0.581 >0.05
通过6个学时的教学,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进行掷实心球成绩重新测验,结果见表(二)。
在表(二)显示,两种教法对成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
(P< 0.01、P< 0.05),因此,运用多角度分析与研究掷实心球教学优于常规教学。
表(二)实验后两组学生掷实心球成绩对照表
实验组 对照组 D
X S X S 值
T检验
t值 P
男生 8.64 0.83 7.97 0.50 0.67
21.92 < 0.01
女生 5.80 0.31 5.30 0.46 0.50 2.879 < 0.05
5、讨论与分析
(1)、掷实心球是一个比教脏、比较累的项目。本文通过从多角度分析与研究掷实心球后,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培养了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
(2)、通过训练,学生掷实心球时,手脚协调配合,各关节的力量也加强了,改善了工作肌肉群退让与克服工作的快速衔接性,加快节奏,而且使上下肢及腰腹肌有关肌肉群的用力顺序、用力方向、动作结构达到协调一致,合理消耗能量。改善了肌肉的本体感觉。学生熟练掌握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要领,能够正确应用掷实心球的技术要领,并且对掷实心球中的细节部分,各自的重点与难点都能合理的把握。
(3)、通过从已学知识已有经验的角度分析,帮助学生对原知识的巩固,通过物理学中的应用题类型加以解释掷实心球技术,提高了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学生乐意接受。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掷实心球的成绩。
(4)、本文通过反应的角度分析。利用教材技术动作结构基本相同或较为相似,有着共同的要素进行教学,这样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使得与新剌激有联系的、已有的神经暂时联系痕迹被激活。从而使已有神经联系扩大,对学习新的技能起到影响,这种积极的影响,将促进新技术的学习。在武术教学中的防守反应,让学生寻找一种本体连锁反应的感觉,来体会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剌激了大脑皮层,形成动作表象,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及协调有力顺序。
6、结论与建议
(1)、本文提出多角度分析与研究掷实心球的教学后,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而且掷实心球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在教学中尽量突破常规教法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局面。老师应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采用多角度分析去剖析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已有经验,把学生原有的贮备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避免负转移的产生,让学生新旧技术有机地联系起来,保证新技术的学习和旧技术的巩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