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语文原创】“文化典籍”主题书信体作文写作审题解析、下水范文、素材拓展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中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
原题呈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首期节目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藏匿于壁中。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伏生和家人以命护《书》的故事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以“小化”的名义给你的笔友(小文)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50字。

审题解析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1.审材料

本次作文材料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为背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切入,该节目聚焦典籍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在背景中即把“典籍”和“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联系起来,考生在立意时必须两者同重,不可偏颇。第二个自然段为具体事例:伏生和家人以命护《书》。在第二自然段,以设问句式指出了写作方向:“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考生由此关键句可明确写作重点应是“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对“个体”的影响,需从伏生护《书》拓展开来,写古人(赵普与《论语》;欧阳修《伶官传序》与《尚书》)、写今人(如屠呦呦青蒿素和古代医籍;新时代领路人引用古籍名言;疫情物资箱上的名言;河南卫视“奇妙游”与典籍)、写青年自身(当年青年人格塑造和四书五经),写“典籍”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对于“个体”的作用,从而体现当今青年思考、传承“伏生”精神;立志、力行当代“伏生”作为的时代担当。

2.审情境

本次作文的情境是隐含在材料和任务中的。大情境是“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小情境为交流对伏生及家人以命护书这一故事的感受和思考。所谓“感受”,即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所谓“思考”,即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因此考生写作时就不能单纯写感性的认知,比如感动,应该把重点放到由故事而生发的对其“价值观”的挖掘、分析上。

3.审任务

任务为以特定身份给特定对象写一封信。除了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外,这里要特别注意任务中指定的两个姓名“小文”“小化”,合起来便是“文化”二字。这样的设计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并承担作为当代青年的文化使命,并且,笔触涉及到文化使命,探究守护文化的途径,才算是写得深刻。

4.审要求

本次作文为常规要求,不再赘述。

下水范文

读文化典籍,做当代伏生

——致小文的一封信

巩义一高 郑俊彩

亲爱的小文:

见字如晤!

“民族魂”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今天,我知道了,竟还有以命护《书》的人,感动之余,更多了一些思考,亲爱的小文,我深深地觉得我辈青年必须苦读文化典籍,志做当代伏生。

亲爱的小文,你看,弱水三千,古人取一瓢“典籍”,成就美名留世。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人对这“书”里的“千钟粟”和“万金屋”情有独钟,所以,汉有张良熟读《太公兵法》,博得沛公赏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以,唐有李密牛角挂《汉书》,赢得杨素称奇,屡破隋军、逐鹿中原;所以宋有赵普研习《论语》,“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亲爱的小文,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辈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亲爱的小文,你听,繁花万态,今人撷一簇“典籍”,铸就力量在肩。

“上有迢迢河汉,下有滔滔江水”,中有典籍浩如烟海、郁如邓林,无数今人穿梭其中,往往有得。“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诗词的女儿”在唐诗豪迈、宋词缱绻中款款走来;“三春光晖”“香雾云鬟”“萱草花生”,央视一姐在通过朗读、爱上岗朗读后妙语连珠;“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河南卫视在文化氤氲、传统升腾中破圈而出……亲爱的小文,她以诗词教化当代,她以学识浸时俗,她以科技彰显底蕴,吾辈也该用所读增辉时代,用所学补益山河!

亲爱的小文,你思,争流千帆,吾辈持一卷“典籍”,绘就青春不负。

伏生以家以命护《尚书》,苏轼发愤读尽天下书,吾辈又该如何接过这文化火炬,以小我助大国?我想,莫过于:深怀敬书之心,倾注爱书之情,笃行读书之事!敬书,因其流传不易;爱书,故不轻易损毁;读书,读《尚书》,知“满招损,谦受益”,读《论语》,识“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读《史记》,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亲爱的小文,我想你也一定认为,中国精神,在黑眼黄肤,更在文化骨血,吾辈应读文化经典,让其“温暖而强劲的力量”浸润身心、绚烂青春。

亲爱的小文,叶嘉莹先生说:“人如果能在入世法与出世法之中,任择其一而,都不失为一种可羡的幸福。”于我们而言,尚不能悟得这“入世法”的进取和“出世法”的超脱,但我想,文化中有风情万种,典籍中有风景无限,若我们能择之,且“固执之”,也是“一种可羡的幸福”吧!亲爱的小文,陌上花开,典籍闪耀;晨光熹微,伏生呼唤,约否?

祝:读在路上,学有所成!

小化

2021年10月14日

相关拓展
1.“古籍守护”相关素材与时文范例

矗立在中华文明的丰沃土壤,仰望着民族历史的浩瀚星空,记载千年的古籍,是薪火传承的关键所在。社会公众既有对文博的“喊渴声”,更有对文化的“探索欲”,古籍身上所加持的权重,可谓不轻。努力达成它与人民群众的“美美与共”,让其真实地存在于你我他的生活之中,这样的文化自信,才是有鲜活度的。

近年来,弘扬传统文化,成为热潮。如何使古籍不再束之高阁,尘灰满面,最好的方法就是使之与现代生活相遇,古为今用,使之不再高冷傲世,而是可亲可近,“飞入寻常百姓家”。如运用现代媒介,使古籍活化,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让历史的厚重变成时代的鲜活。总之,厚重古籍与现代传媒,也可握手言和,绝非割袍断义。运用现代科技、媒介、创意,使古籍走进生活。现代科技与厚重典籍的兼容,为传统文化的守护、传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运用多种创意和形式,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让古籍鲜活起来,无疑是互联网时代古籍活化的有效打开方式。

古籍守护,让历史的厚重变成时代的鲜活

(标题一言立骨,表明观点。)

来源:2021年08月10日 中国青年网   作者:谢伟锋

①深情回望每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与过往,总能给人们以启迪、给未来以昭示。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要想精准地读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古籍是始终绕不过去的“有字之书”。(开篇高屋建瓴,从回望历史、昭示未来的高度,切入古籍守护这一话题。)

②古籍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但古籍续命迫在眉睫。全国现存古籍和民国线装书5000多万册件,有1000多万册件亟待抢救性修复。而古籍修复这项国家级非遗,由于技术难度和行业冷淡,受困于人才和资金缺乏。古籍数字化速度同样堪忧,目前我国仅7.4万部古籍可供线上阅读。如何让这份历史的厚重“举重若轻”,并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是当下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列数字,摆现象,剖析现状,指出古籍续命迫在眉睫,古籍修复刻不容缓。)

③古籍所赋予的内容,意味着时间上的“一眼千年,甚至万年”,要完成“从古到今”的凿空之旅,需要对移动互联网这个当下最为风靡的“工具箱”进行有力探寻。近日,字节跳动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发起“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招募创作者通过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创作相关内容、推动古籍活化、助力传统文化传承。目前,已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九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和抖音达人加入该活动,同时因其在各自领域的专业度和影响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古籍宣推官”。这其中就包括了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漫画家蔡志忠,学者周国平及抖音美食创作者李子柒等。(古籍守护的办法一:借助互联网推动古籍活化、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④矗立在中华文明的丰沃土壤,仰望着民族历史的浩瀚星空,记载千年的古籍,是薪火传承的关键所在。社会公众既有对文博的“喊渴声”,更有对文化的“探索欲”,古籍身上所加持的权重,可谓不轻。努力达成它与人民群众的“美美与共”,让其真实地存在于你我他的生活之中,这样的文化自信,才是有鲜活度的。“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就是互联网公益在古籍活化上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激励创作者通过说书、绘画、复原美食等不同的形式,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让古籍鲜活起来。用户在抖音等平台发布古籍相关内容,并添加“寻找古籍守护人”话题即可参加活动。从网友积极参与和互动的情况来看,围绕以“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为载体,不啻是局面打开的一种有力尝试。(古籍守护的途径二:开展“寻找古籍守护人”互联网公益活动。)

⑤讲述现代人延续古籍生命、传承中华文脉的故事,就要让更多人看到“冷门”行业的“热血”坚持。曾修复北宋孤本,一页就值300万的@廉成春;创新短视频视角,推动传统文化美食潮流崛起的@红楼宴;靠画“神仙狐鬼”爆红网络,圈粉60万的@舍溪……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众多创作者们用自己的方式让古籍鲜活起来,并借助移动互联网让古籍完成了从“馆舍一隅”走向“大千世界”的探索发现之旅。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宠,短视频能够以“轻骑兵”的姿态,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让优质内容“扑面而来”。此次,“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亦契合了年轻人所期待的轻松氛围和全民主题,相关视频播放量目前已达2.5亿次。在关注度就是影响力的年代,这样的数据无疑是一股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古籍守护的途径三:互联网平台众多创作者们用自己的方式让古籍鲜活起来。)

⑥古籍守护,让历史的厚重变成时代的鲜活。通勤路上“看一看”,睡觉之前“刷一刷”,美食上桌“拍一拍”……从传播学角度来说,发轫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平台,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在广大受众中扩散,使之成为一个可以全民参与的重要路径。现在,短视频平台对“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的生动演绎,满足了广大青少年对短视频内容高质量的需求,可谓有趣又有料,是为积极的教育普及,同时也会让亿万网友开卷有益,收获满满。(总结全文,照应题目。)

2.新时代领路人引用名言举隅

(1)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出处及释义:出自汉代典籍《韩诗外传》,大意为志向远大、投身伟业的人,不会在事业未竟之时停下脚步、选择安逸的生活。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及释义:出自《礼记·中庸》十九章,大意为要广泛地涉猎多方面的知识,要详细地提问求教,要慎重地思考问题,要明确地辨别,要坚定地将所学付诸实践。

(3)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出处及释义:出自《韩非子·显学》,大意为宰相都是从基层州部中锻炼上来的,而猛将都是从军队卒伍中摔打出来的。

(4)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出处及释义:出自(东晋)葛洪《 抱朴子外篇 博喻卷第三十八》,大意为如果两人志趣相同,他们不会因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离很远。原句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5)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出处及释义:出自(汉)桓宽《盐铁论》 卷二之枕边第十二篇,大意为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出处及释义:出自明、清两代文人《古今贤文(合作篇)》,大意为一支花盛开了不能说明春天到了,但是如果各种各样的花都争相盛开,那么很明显,春天将要来了。

(7)功崇惟志,业广唯勤。

出处及释义:出自《尚书·周书》,大意为取得伟大的功业,则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做到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要勤奋不懈的努力。

(8)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出处及释义:出自袁枚《续诗品·尚识》,大意为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9)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出处及释义:出自《大学》第三章,大意为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1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及释义:出自左丘明《国语·周语下》,大意为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3.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

(1)斑鸠杖的寓意

拐杖古称“鸠杖”,古代人常把拐杖的把手或雕纹设计成斑鸠的造型,他们认为,鸠鸟食道特别宽,所以吃什么都噎不着。因此把这种鸟刻在拐棍儿上送给老人,寓意很明确:牙好胃口好,身体倍儿棒!

(2)重阳传说背后的寄托

节目开篇,就讲述了“桓景学道斩瘟魔”的重阳节起源传说。据《续齐谐记》记载,很久以前,汝阳人桓景的家乡突遭瘟疫,乾川混沌,气象诡谲。他必须循着瑞鸟的指引,穿上盔甲,拿到降妖青龙剑,在重九这天,披风斩瘟魔,还天地一片清朗。

(3)《有凤来仪》“凤凰五色”

晋代典籍《抱朴子》载:“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凤颈白,故曰缨义也。凤嘴赤,故曰负礼也。凤胸黑,故曰尚知也。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凤凰“五色”就是古代社会所追求的“德、义、礼、仁、信”五种精神品质。此外,作为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主创团队正是以这种用心的设计,寄托了让世界早日摆脱新冠疫情笼罩的殷切愿景。

(4)重阳古俗

重阳佳节,古人有对酒宴饮的习俗。旧时特设的“迎霜宴”,就是专门在重阳节前后邀客相饮所设的宴席。

而据《龙溪县志》记载:九月九登高,童子做纸鸢,乘风放之为谓放公灾。古人在重阳有放风筝的习俗,寓意“放晦气,求吉祥”。

此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登高辞青与赏菊。所谓“登高辞青”,就是指结伴游山,到郊外饮酒品茶;而在北宋时期,开封已有大片菊花的种植,《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宋人赏菊的传统。

(5)重阳穿搭

男子会脚踩“登高木屐”,就是李白诗中的“谢公屐”。不论男女,头上都会戴上簪菊,正如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描述的那般“江涵秋影雁初飞,菊花须插满头归”。

此外,古人还喜欢在重阳节佩戴茱萸簪和茱萸囊,他们相信,将这种带有茱萸的配饰系身上,能够辟邪。

(6)重阳药市

值得一提的还有节目中一个停留很短暂的镜头:药材摊前,有人正在购买桌上的药材,字幕写着“重阳药市”。

据考证,古时重阳节前温度骤降之下,风寒着凉的人不在少数。因此重阳节这天药商云集,全城百姓都会逛药市。大家在药市走来走去,有病的买药祛疾,身体健康的也要闻闻空气中的药味,以此来驱邪保健。

(7)剑舞《逍遥》

诗仙李白踏水而歌、剑舞为形,格外大气磅礴,看得人激情澎湃。而之所以着重展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乐观人生态度,总导演钱林林曾表示,这两年经历了种种困难,“想通过节目给大家鼓鼓劲儿,相信只要大家都向着自己的愿望努力,未来我们的生活都会非常好”。

(8)京剧谭门

清朝咸丰年间,班主谭志道为了生活,成立了一个由几辆独轮推车组成的流动小戏班。未曾想到,他的独子谭鑫培,却是改革京剧唱腔第一人,成为了老生艺术的集大成者。

在戏曲界,谭门七代仿佛是一部中国京剧的缩影。当今谭门,从京城首席老生谭元寿,到第七代梨园新星谭正岩,每一代均有代表人物的谭派艺术,成为了中国戏曲界的一个奇迹。

节目通过剧情演绎,表现了京剧传承道路上的艰辛,同时也致敬了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