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带状疱疹”的经方!一段亲身经历,让我信仰中医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药学》、《临床仲景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探讨了用中医古方调治腰椎增生的医案。此文引起了读者广泛的讨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正如我所说,中医的科学性,现代人如果不用中医的思维来理解,恐怕很难做出公正的评价。

现在,我还要给你讲一段我的亲身经历。它再次证明中医,以及中医思维的价值。

这就是关于带状疱疹的问题。

我跟师学习那会儿,和老师一起接待过一个男性患者,年53岁。什么毛病呢?阵发性右侧胁肋部位疼痛。说白了,就是一阵一阵地疼,这个疼法有点像触电一样,唰一下就“刺痛”了,严重影响了生活。

怎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此之前,这个患者得过带状疱疹。后来经过治疗,带状疱疹确实是退了,但这个肋部刺痛的毛病也就落下来了。没事儿就疼一把。为此,患者又到医院看,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症,没什么太好办法。

这可怎么办?疱疹好了,后遗症却落下了?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患者分外伤心。来就诊的时候,除了疼痛感剧烈外,还伴随心烦、失眠、口苦、咽干、吃不下饭、胃胀等毛病。看舌脉,发现是脉弦、苔白。

我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思考了一会儿,就说:“你的这个情况,中医有一个办法,但最终能不能行,不一定。我只能说试试看”。

一听说有办法,患者很高兴。管它行不行呢,总比没希望强啊!

接着,我老师遣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8克,太子参30克,生姜10克,郁金15克,延胡索15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每日一剂,水煎分服2次。同时,还配合了针刺,就是右侧的外关、阳陵泉。

结果,连续用药十多剂,症状消失。

我到现在还记得老患者兴奋的神情。离开的时候,一改愁眉苦脸的模样,跟我们谈笑风生,像个老小孩。

事后,我问我老师这里的学问。

我老师坦承地告诉我,这本来是个险招。能不能有效,他也不知道。但是,他早年知道有人这么治过,病人症状几乎一样。所以,他也这么尝试一下,方子类似。没想到,果然起了作用。

接着,我老师给我讲了其中的道理。我现在把它转述给我亲爱的读者。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虽然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症,但是从整体状态,尤其是舌脉来看,它属于一个少阳证。什么是少阳证啊?这个要解释起来很复杂。你简单记住,就是病邪入了少阳经,处于半表半里之际,影响了少阳经经气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怎么知道是病在少阳?因为他是胁肋刺痛啊。注意,问题就在这个胁肋二字上。胁肋,少阳肝胆所输布的地方。少阳经气不利,会让此处出现异常。同时,肝胆气郁,人就闷闷不乐,心烦失眠。肝胆之火上逆于口,所以口苦咽干。肝胆之气不畅,克伤脾土,所以胃胀、不欲饮食,甚至呕恶。脉弦,舌苔白,这都是典型的舌脉之征。

这个时候怎么办?我老师套的,基本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记载的小柴胡汤。这个小柴胡汤也很复杂,能写一本书。它的基本配伍就是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和大枣。医案中方剂,总体来看,就是柴胡和黄芩专入少阳,疏肝胆之郁,清少阳之邪。半夏和生姜降逆止呕。炙甘草和太子参扶正健脾,驱邪外出。川芎、延胡索和郁金主要是辅助柴胡、黄芩,来通络止痛、散郁行气。这是基本的意图。

当然,我这么说,你可能还不明白。没关系。关于小柴胡汤的知识,我以后再慢慢给你讲。

总之吧,通过这样的操作,把侵入少阳经的病邪化散掉、和解掉,疼痛也就消失了。

说真的,这样一段医案,我亲眼所见,感受颇深。从那时起,我更加信仰中医了。

于生活当中,带状疱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所遗留的后遗症是让无数患者心惊胆战的。目前能应对的办法并不多。但是,中医古方却对此有验效,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中医,到底有多少实用价值,还没有被彻底挖掘?

有这方面困扰的朋友,你把这个医案和方剂记住,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我写出来,不是让你自己拿来用,而是让你知道这回事儿,了解这里的奥秘。专业人士,不妨以此做个借鉴。这对开拓思路是有帮助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