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聊斋(连载) 项毒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而有所得——只有读到如此境界,才能说是初步读活了医案。
项毒案
师兄:徐灵胎为苏州章倚文夫人看病,观其神昏不言,伏卧于床,后项有一毒疮。
师弟:此似为热毒伏于内,而致神昏。
师兄:徐灵胎也是这个诊断,但尚有疑惑。
师弟:病症如此,有何疑惑?
师兄:徐灵胎素知此夫人体质本属纤弱,平时饮食绝少,即使患有项毒,亦应平漫不肿不红,何以肿红而神昏呢?
师弟:徐灵胎这是从体质与疾病的关系方面怀疑,该夫人之体质,按我国首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大概属于阳虚质兼气虚质。这两种体质对疾病反应有自己的特点,即常常不从热化,不表现为热毒。犹如小孩阳气盛,老人阳气虚,同是肺炎,小孩反应激烈,高热可达40℃,而老人相反,常常不发热,仅感乏力。
师兄:对,不同的体质好像不同的“生产线”,一样的病邪“原料”,而加工的结果却不一样。
师弟:这叫“其始则同,其终则异”。
师兄:所以徐灵胎对此有疑。于是问其丈夫章倚文,方知原来病初发时确如徐灵胎所料,平漫不肿,而经服某医之药后,方神昏肿突。
师弟:其药必为辛热燥悍之类——加工过程有此药参与,则不免出现如此结果。
师兄:徐灵胎索其方观之,果系一派峻补之剂,遂抛其方于案,说:“误补杀人,于兹可知矣!”章倚文不解,问:“彼言大虚,故而补之,虚而当补,误在何处?”
师弟:大虚之诊断即误,据此治疗岂不因误而误?
师兄:徐灵胎回答:“毒无补理,补即为误。”
师弟:或许这前医观夫人整体偏虚而行补,忽略了局部为毒不可补。
师兄:针对误补后之病情,徐灵胎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疮毒以围药束之。
师弟:你把这围药讲一讲。
师兄:围药是中医外科常用的药剂,由于是在疮口周围围圈敷药,如同包围圈,故称“围药”,亦称“箍围药”。运用围药是中医外科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大夫根据疮毒寒热性质,选配药物,热性用寒凉药,寒性用温热药。将药研为细粉,以葱汁、酒、麻油、菊叶或丝瓜叶捣汁调和为泥状,围敷于疮口周围。
师弟:金黄散 与回阳玉龙膏 就是两种常用的围药配方,前者治热证,后者治寒证。
师兄:第二:徐灵胎开清凉养血之药,托毒于外,兼服护心丸 。
师弟:这是内外兼治,两下夹攻,可谓全面。
师兄:由于措施得当,很快病人清醒,疼痛基本消失而疮根也渐收小。
师弟:这犹如破案,如果侦查方向正确,则案易破获,甚至指日可待。
师兄:可这时徐灵胎有事须回家,于是将病人交待给一位王大夫。
师弟:这事可得谨慎,以免托人不当。
师兄:你这要求也高了点,领袖人物智慧非凡,精挑细选接班人时还难免接二连三看走眼,徐灵胎充其量为一看病的大夫,平常未必还操心观察谁可替代自己,重点培养,带在身边,以防不测。
师弟:那这事我看有点悬。
师兄:其实这事也无悬念,人与人的看法总难一致,父子一家血脉相承还有代沟,何况王大夫也不是徐灵胎的孝子,不受“三年无改父之道”的约束。
师弟:个人的看法作法应当统一于病人的利益,应该以是否有利于病愈为取舍——这才是为医之道。
师兄:既然要改弦更张,他必然要打着为了病人利益的旗号。
师弟:正如某项调控措施的出台,说是为了维护股市的稳定,而实际却引发了与初衷相反的波动。
师兄:王大夫说:“围药不过金黄散之类,没有什么效用,可以除去。”
师弟:这是不破不立,舆论先行,为自己的“改革”张本。
师兄:不但除了围药,内服药也不遵徐灵胎方意。
师弟:此人是想显摆自己的能耐,不甘心守摊。若是“按既定方针办”,不改弦更张,守方守意,即使病愈,好像也只是徐灵胎的功劳。
师兄:经他这么一折腾,原案记载:“疮遂散大,血出不止,痛疼复甚而神疲。”
师弟:这正如修正主义上台,丢刀子,砍旗子,人民要受二茬罪。
师兄:幸亏徐灵胎回来得早,一看此情此景吃了一惊,追问王大夫是如何回事,王大夫面带羞愧,嗫嗫嚅嚅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闪烁其辞地说了治疗经过。
师弟:他这是理亏气怯语涩。
师兄:徐灵胎尽废其法,而仍用金黄散围定疮口,再服清凉养血之药,兼服护心丸。
师弟:毛主席说得不错:“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徐灵胎虽识病而不识人,以致于用人不当,使“政策没有连续性”,病情反复。
师兄:治疗回归到正确路线上后,病人诸症减轻,饮食增加,终而成脓收口。
师弟:虽然经两次误治,一次曲折,总算终成善果,教训良多。
师兄:徐灵胎总结道:“盖外科病不治者绝少,皆由医之不得其道,所以动手辄误,病变日增,而药无一验,即束手无策矣。”
师弟:我看徐灵胎另一段话也应该作为同病异治的总结,使医生注意体质的差异——
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内经》言之极详,即针灸及外科之治法尽然,故凡治病者,皆当如是审察也。
【原案】
苏州章倚文夫人,体质本弱,平时饮食绝少,忽患项毒,平漫不肿,痛辄应心。医者谓大虚之证,投以峻补,毒伏神昏,奄奄一息,延余视之。余曰:“毒无补理。”疮口不高,则以围药束之,饮以清凉养血之品,托毒于外,兼服护心丸,痛定而疮根渐收。余暂归,转托一医代治。医者强作解事,曰:“围药不过金黄散之类,无益也,去之。”用药亦意为改易,以炫己能。疮遂散大,血出不止,痛复甚而神疲。余再至大骇,询之,乃知其故。医者乃不复生议论,于是仍用前法,脓成食进,而后得安。盖外科病不治者绝少,皆由医之不得其道,所以动手辄误,病变日增,而药无一验,即束手无策矣。
《洄溪医案》
如需购书请登录
学苑网站
www.book001.com
查学苑网店。
直接致电010-67601101,67603142
学苑读者服务部
=========================
(0)

相关推荐

  • 医案分享: 败血症

    医案分享: 败血症--加味牛角地黄汤 处方:水牛角(磨汁).鲜生地.丹皮.赤芍.大青叶.黄连.紫花地丁.野菊.金银花.生石膏.半枝莲 上药共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用 中医辨证:火从风煽,疽毒内陷, ...

  • 医案聊斋(续集)畏风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

  • 医案聊斋(续集)眩晕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

  • 医案聊斋(续集)中暑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

  • 医案聊斋续集(连载)便血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

  • 医案聊斋(续集) 飧泻案

    医案聊斋续集 飧泻案 师兄: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有了病也随地随俗,服起了中药. 师弟:对他们得按四诊八纲进行辨证. 师兄:或许开始有点不适应,两者还在磨合期中,有一蒙古官员越吃中药越不中,症状加 ...

  • 医案聊斋(续集)吐泻案

    初学中医者学习古代医案,既有语言障碍,又有专业困难,而且难择其精.所以我尝试精选一些古代医案,以聊天的方式作一介绍,希望大家能够轻松愉快地了解一些古代医案,引起兴趣,再深入研究. --张大明 一 医案 ...

  • 医案聊斋(续集)晨泻案

    初学中医者学习古代医案,既有语言障碍,又有专业困难,而且难择其精.所以我尝试精选一些古代医案,以聊天的方式作一介绍,希望大家能够轻松愉快地了解一些古代医案,引起兴趣,再深入研究. --张大明 一 医案 ...

  • 医案聊斋(续集)纵欲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

  • 医案聊斋(续集)产后发热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