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故事丨恢复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
牧野
1977年,高考恢复,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我也是一个典型的受益者。
我出生于一个双职工家庭,5岁时因母亲工作较忙,未能报上学前班的我,被母亲托人帮忙插入华景小学一年级,一学期后因成绩较好顺利转为正式学生。从小学开始,我就酷爱读书,而“文革”时期是书籍极度匮乏的年代,我千方百计地借书来读,当同龄人还在翻阅连环画时,我已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四大名著。那些繁体无标点的线装书,开始看时如天书,慢慢看多了,连猜带想象也能理解七八分。
初中时,我的化学老师是湖南人,口音较重,因而化学课上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小说。第四学期的期中考试,化学只考了19分。这对于成绩向来较好的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于是静下心来,将化学课本认真看了一遍,将知识要点整理摘录下来。也许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了自学能力,两个月后的毕业考试,化学竟然考了100分。到了高中后,化学老师点名要我兼任化学课代表。
我的高中是在章安中学就读的,生源来自杜桥区的章安、前所、梓林、杨司四个公社,一个班达78名同学。虽然处于“成绩无用论”时期,但非常幸运的是教化学的王老师、教数学的蔡老师等,均系文革前的杭大毕业生,教学非常认真,因而这几门课我学得比较扎实。尤其是化学,基本上都是满分。记得有一次化学课后,王老师说有一道参考题很难,谁能做出来,我就给他100分。我看了一下,当场就在黑板上解答好,王老师说你期末考试不用考了。物理课的教材是《机电》,学的是三机一泵,任教物理兼俄语的苏老师虽然是留苏高材生,且曾在北大任教,但由于某些原因,一半以上时间是请假的,因而直到毕业时,我们的课本还是新的,我们的物理知识也基本上空白。1977年高中毕业时,我14岁,年龄班级最轻而成绩是总分第一名。
我是家里的长子,按当时的政策,我毕业后唯一的去向是“上山下乡”,但父亲去知青办联系时,答复是年龄尚轻不能办理,因而只能当个临时工,这也导致了1978年政审时有为何没有办理下放之问。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重大改革》,正式宣布恢复高考,次日全国的报纸广播开始全面报道。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社会一片沸腾,大家纷纷报名。是年由于时间紧,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命题组织考试,浙江省因报名人数太多,先由各地区组织初考筛选,再全省统一考试。
当时没有单位和学校组织,我不知如何备考。听说杜桥中学老师利用杜桥区的会议室讲课,便与几个同学跑去听了两个晚上的语文课,每次来回都要花4个多小时。就这样,11月25日在杜桥中学参加了初选,考语文、数学两门。过了约一星期,章安街上新华书店的墙上贴出了初选入围红榜,我们班有16名同学入围。听说杜桥中学继续组织复习,我跟着学长潘同学借住在其杜桥亲戚朱先生家,听了约半个月的复习课。12月23日至24日参加了全省统考,一共考了4门: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化学一张试卷),总分400分;25日上午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潘同学被浙师院宁波分校录取,我则名落孙山。因当时高考分数是保密的,故初选和统考成绩如何,一直不得而知。据报道,恢复高考第一年全国报名570万,录取27.3万,录取率为4.79%,而浙江由于高校少,录取率约为4%。记得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目是《路》,高考之路初开,临海县有120人走入高等学府,我虽然在这条路上暂时被挤落下来,但还是看到了曙光。
1978年春节过后,我开始了临时工加自学的生活,母亲单位的一位王姓青年职工也准备高考,其在城关的父母为他准备了大量的复习用书,大都是文革前出版的书籍,王同学非常慷慨地与我同享,《中学语文语法知识》《三角函数》《数理化自学丛书——化学》等书让我得益匪浅。1978年4月,临海县提前组织高中毕业考试,拟报考的往届生也参加考试,我得了高分,其中数学、化学都为杜桥区第一名。5至7月,杜桥区在杜桥中学组织了为期两个月的高复班,往届生和各公社高中的应届生一起组成了二理一文3个班,区里组织和抽调杜中和各公社中学优秀教师来任教。我先是继续借住在朱先生家,后与王同学等借住其父朋友王先生家。朱先生和王先生均非常厚道热忱,不但不收一分租金,还在生活上对我们悉心照顾,将近40年过去了,感恩之心犹存。我在理科一班,复习期间,是老师们重点关照的学生,自己也信心满满,考前所填志愿也大多为名校,专业与化学相关。7月20日到22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20日上午考政治,下午考物理;21日上午考数学,下午考化学;22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外语,每门满分100分。非报考外语专业,外语仅作参考分,不计入录取总分,我因初高中的俄语基本上没学到什么,就没有考。非常遗憾的是,考前两天的游泳,竟然让我在夏天得了重感冒,昏昏沉沉地走入考场,第一门政治就考砸了,最拿手的化学最后一题计算时将简单的分子量写错了,结果扣了13分,为87分,而是年化学卷难度系数低,加上复习班的周老师教学得法,有几个在4月份考试分数只有我一半的同学都得了90多分。我灰心丧气,计划明年再考。
8月底高考分数公布,浙江省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10分,我竟然侥幸多了28分,化学87,数学79,语文68,物理54,政治50,被浙江师范学院台州分校数学专业录取。1984年到教育局工作后,看到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金老师的一份统计资料,1978年数学80分以上临海为32人,故79分还算高分。但从此我只得与钟爱的化学课挥手告别了。
1978年全国参加高考的610万人,录取40.2万人,录取率为6.59%,我尽管高考发挥不好,还是成为一名不幸中的小幸运儿,心里也蛮激动。高中同班同学中我是第一个成为大学生;老家所在的华景村是台州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以卢姓为主,我也是恢复高考后华景大队(村)卢姓子弟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父母很高兴,花了他俩一个多月的工资奖励我一块105元的钻石牌手表,这块手表我到现在还一直珍藏着。
《我的高考故事》栏目自开设以来,有不少曾经的高考考生来搞,我们甚至还收到了一份手写的稿件,这位叫陶才汉的作者,写了他高考的段甜苦辣,文笔优美,字迹工整漂亮。
华顶版编辑丨吴世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