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会在微信里玩营销的八个品牌!
DoMarketing-营销智库 2016年终盘点第16篇
2011年1月21日腾讯推出了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自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突破6亿,一举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之后,关于微信的营销成为营销人不得不重视的阵地。
但是微信营销对于有些品牌而言,如同鸡肋:不做,可能会丢失众多顾客;做,但又不知才能吸引用户。今天小编就根据微信的不同功能或产品:企业订阅号、服务号、朋友圈广告,为大家介绍八个2016年最会玩微信营销的品牌。
一、企业订阅号+服务号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200万个,相比2015年增长46.2%,预计2017年增长到1415万个。其中1/5的在华企业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加。 但是,在超过1200万个微信公众号中,60%微信公众号坚持更新内容。用户持续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占比仅为10%。可见,各微信公众号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而能把粉丝量和阅读量都做起来、甚至是找到清晰盈利模式的品牌却很少。
1、海尔
作为一个传统企业却能在新媒体中玩的风生水起的,大概就是海尔了。有数据统计,海尔集团以“海尔”为中心,开通了179个微博账号和286个微信公众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媒体矩阵。以海尔官方微信账号为例,其微信官号很少给自己打广告,也不说自家产品如何如何的好,但是主动给却其他品牌打广告;小编没有KPI、没有考核,但是粉丝互动留言却很多,并且非常亲切。作为一家老牌企业,“海尔”是如何做到玩转微信营销的呢?关键是在内容营销。
“海尔”官方微信公众号最大的特点是:讲故事。
翻看海尔微信官方账号可以发现,其推送的内容大多是段子、故事,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梗变成文字,从而成为今天与粉丝聊天的话题。所以海尔官方微信留言很多,并且与编辑张伊互动很亲切。
除了给用户讲故事外,海尔有时还会给“共同的朋友”打广告,不论是有意还是纯属娱乐,这种用故事引出话题,增加粉丝数量和活跃度;用互动推出广告,让粉丝觉得亲切而不反感。
与其说海尔的微信官方账号是一个品牌与用户对话的平台,不如说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号被冠以海尔的品牌。所以想要留住顾客,品牌微信公众号内容很重要。
正如海尔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所介绍的那样:打广告、张伊、树洞、故事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而这些也是值得其他品牌学习的地方。
2、支付宝
虽然支付宝在社交上的心结还没有打开,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发挥。作为一个服务号,支付宝官方微信账号每月发文的数量很少,平均只有14篇,但是每篇的阅读量却都接近10万+。这对于很多其它品牌来说,是难以企及的,多少小编哭晕在厕所……
除了背靠阿里这座大山外,支付宝微信公众号本身也很吸引人:一方面源于其便民服务,另一方面源于它的“随性”。因为支付宝常有新的功能推出,支付宝微信公众号则成为其宣传新功能的重要渠道,也是用户获取支付宝新功能信息的一个渠道。
除了这些利民信息外,支付宝官方微信账号受到粉丝们喜爱的主要原因是其“人格化”。不同于海尔的讲故事,支付宝官方微信账号更多的像是一个爱吐槽、爱追热点、很随性的小年轻,“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例如:
像这样只写几个字就能得到10万+的阅读,大概是每一个小编做梦都能笑醒的事情。但是支付宝就这么随意的做到了。粉丝们的留言也证明了他们对这个号的喜爱。
3、星巴克
在微信公布的数据中显示,星巴克也是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和点赞数都很高的品牌。星巴克中国,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量约为80000左右,10万+文章也很多。
星巴克中国官方微信账号推出的内容多为自家广告,但是用户喜欢看的主要原因是:颜值高。星巴克中国微信公众号所推出的内容多以图片的形式展现。
星巴克的“杯子营销”是其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现在的星巴克早已不是只卖咖啡的星巴克了,每一款设计独特、可爱、炫酷的杯子也成为了星巴克粉丝的心头爱。用视觉展现出味觉和嗅觉是星巴克微信文章成功关键。因为从视觉角度来说这杯咖啡很美好,所以用户常会“禁不止诱惑”而去买杯星巴克;因为看到了美好的东西,但是一时半会喝不到,给了用户充分的想象空间,让用户去脑补口感上的美好,而用户自己的想象远要比千万遍广告更有魅惑力。
4、LinkedIn
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工作晋升也是现代人关心的一大重点。与支付宝、星巴克不同的是,LinkedIn的高关注度源于它本身的专业。LinkedIn目前很多文章也是属于10万+内容。作为企业号,想要拥有10万+的文章既简单又困难。简单的原因是企业粉丝本身的基数就很大,品牌的多方面宣传对其公众号涨粉有很大的帮助;但困难的地方在于虽然粉丝基数大,没有优质内容也很难让阅读量持续保持10万+。
作为职场类账号,LinkedIn的文章内容自然是与职场有关,而想要有理有据的为读者分析一件职场事件,没有几千字是很难把道理说清楚的。所以LinkedIn的文章一大特点就是长,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文章长就一定好。在LinkedIn推送的文章中多以案例+分析模式,向读者传达职场中、生活中做人做事的道理。
从上面四个案例可以看出,即使是企业微信公众号,内容依旧是吸粉、宣传品牌的关键。
二、朋友圈广告
除了开设企业微信公众号之外,在微信朋友圈推出广告,也是品牌们常选择的营销方式。2015年1月中旬,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功能,宝马、vivo、可乐可乐三家率先试水,均获得了不错的品牌曝光度。
2015年12月份,微信朋友圈推出视频广告,宝马、KFC、保时捷、海飞丝、欧莱雅和穿越火线官方 FPS 手游 6个品牌率先推出自己的视频广告,也获得了不少的关注度。
今年1月,微信将广告投放门槛由20万元/条调整至5万元/条,并进一步降低“查看详情”页的制作门槛,在广告投放端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H5页面模板,帮助品牌更好的进行H5宣传。从微信推出朋友圈功能开始,宝马、肯德基、Nike、Dior等品牌一直关注这一营销渠道,并且也在微信朋友圈广告中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及关注度。
5、宝马
可以说宝马一直是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忠实粉丝”。自去年1月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开始,宝马就率先推出自己的广告:
这个广告上线后的 3 小时 15 分钟里,宝马中国至少获得 了3000 万次品牌曝光,总曝光量超过 1 亿次。尝到甜头的宝马中国在今年1月初的视频广告推出后继续投放广告。
成为投放朋友圈广告“老司机”的宝马,在今年4月份推出的《该新闻已被BMW快速删除》H5无疑是真正的刷爆了朋友圈,让品牌们对于H5的信心再次回归,也让用户的目光再次关注到宝马身上。
6、肯德基
市场洞察向来灵敏的肯德基怎么会错过这么好的尝试机会。自去年12月份尝鲜朋友圈之后,肯德基对于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简直是停不下来的节奏。
今年8月初,肯德基在微信朋友圈中推出一段李宇春在化妆间“直播唱歌”的广告,一时让李宇春的粉丝炸开了锅。也因为这条广告,让李宇春的粉丝和鹿晗的粉丝差点掐起来,因为肯德基在一开始并未透露作为品牌代言人一事,而作为代言人的鹿晗也许会因此利益受损,不过后来发现,这都是粉丝们担心太多了。因为一条朋友圈的广告而引发粉丝大战的大概只有肯德基了。
随着奥运会的来临,肯德基再次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广告,开窍新一轮的营销战——“红色鼓励”!用H5视频的方式吸引了不少微信用户的眼球。
而在今年的万圣节前夕,肯德基再次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关于“怪物史莱克”的广告。
从肯德基几轮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可以看出,微信朋友圈确实为肯德基带来很高的曝光度,让其活动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同时,也体现出了微信朋友圈广告的营销价值。
7、NIKE
自今年1月份,微信将广告投放门槛由20万元/条调整至5万元/条,并进一步降低“查看详情”页的制作门槛后,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也越来越多。而在今年8月份,NIKE 在微信朋友圈投放的广告引起了很多的人的关注。因为与往常微信朋友圈广告不同的是,这一条广告没有了“查看详情”链接,取而代之的是,直接点击图片就可以进入单页H5的页面,往下滑动即出现视频。
在朋友圈广告形式受到品牌主欢迎的同时,H5的低转化率也让微信感到头疼。如何帮助品牌主提高转化率,进而更大空间的宣传自己的品牌,是微信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样不需要用户进一步点击才能看到广告详情的模式,免去了用户多次操作的麻烦,也提高了用户观看广告的可能性。可以说这种新形式的广告给NIKE带来了更高的曝光度。
8、Dior
去年1月,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宝马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自然是获得了不少的关注。但是随后又有一个品牌的广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Dior。作为微信朋友圈广告的第五轮投放者,Dior处于既不占优势,又不处于劣势的状态。首批关注福利已经错过,但好在此时朋友圈广告投放还不是太多。Dior用了黑白色的影像风格、莎士比亚式的感觉、十四行诗般的英文广告词、大胆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成功的吸引了大批用户的关注。
黑白色的影像风格塑造出电影质感,逃婚后的彩色画面彰显出片中少女的热情和美好。最伟大的白人摇滚女歌手和伟大的布鲁斯歌手詹姆斯·乔普林的歌声烘托出逃婚女子追求冒险,奔向自由和爱情的真性情。Dior很成功的将一个美好的故事装进了微信朋友圈中,而在今年的七夕,Dior又将商店搬进了微信朋友圈中。
七夕前夕,迪奥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广告:发布七夕限量款手袋,并在线上精品店独家发售。这一广告中包含着一个H5链接,通过这一链接可以直接购买上述定价为2.8万元的七夕定制手袋。
而这一次的投放也让迪奥成为首个在朋友圈销售包袋的奢侈品牌。这款七夕定制手袋刚上线不久就被抢购一空,虽然它的价格是2.8万。
从宝马、肯德基、NIKE、Dior在朋友圈投放的广告效果来看,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更容易获得高曝光度。而“第一个吃螃蟹”的意思是,学会像宝马、肯德基、NIKE一样抓住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变化新形式的机会,或是像Dior一样自己创造一个新形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