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网络传播的实证研究 ——以香港基督教网站为例
大众媒体未兴起之先,宗教传播主要以人际传播、经典等印刷品或手抄本的媒体进行传播。进入二十世纪中期,宗教界突破旧有的传播形态,开始透过报纸、广播、电视或是卫星等大众媒体传教,冀望以更便利、快速流动、广传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宗教传播。而网络新科技的崛起,网络传播为宗教提供了一个管道与平台发声。目前香港的基督教团体也愈发利用新媒体来传教。本研究以了解宗教网络对于用户信仰的生活影响为主,并探讨网络传播为宗教带来的功能和效果。
一、宗教及网络传播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为宗教,宗教的功能,然后再谈宗教网络传播。
1、宗教的定义
“宗教原为古人遗教,今人宗之的意思。古教父奥古斯丁认为把人带到上帝里联系在一起,叫人与上帝恢复和好关系就是宗教。中国名学者许大同则认为凡宗教内必有对神的信仰,这是宗;外必有教义教条的宣化,这是教;这就是宗教。近代神学家田立克认为宗教乃是一种终极的关怀”。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提出,宗教由四种元素组成:
(1)圣物。圣物指在一个信仰中﹐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事物、道德原则,并由其信徒赋予之廊圣意义。因此,任何事物或想法都能成为“神”或信徒所敬仰的。在不同的宗教,会有不同的圣物。而在神教中,信徒信奉的对象就只有一位。例如:基督教的上帝,回教的阿拉。
(2)信仰。信仰是一个宗教中的精神基础。在基督教中,若要将十字架视为神圣的,就先要相信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为世人上钉身受死并三天复活。因此,这样精神将同样价值观的信徒聚合起来。
(3)仪式。仪式是一个能见到、藉以表达宗教意识的具体行动。这种仪式是由宗教中的信徒以其共同信仰所延伸的,而信徒的信仰程度则能影响其投入于仪式的程度。在基督教中,参加教会聚会和守圣餐就是一个宗教仪式。
(4)团体。团体是指由一群共同信仰的人士所组成的。宗教会存在于社会团体中,成为道德团体。在宗教团体中,结合了圣物、信仰、仪式的元素。例如是基督教的教会、佛教的僧伽等。
2、宗教的功能
根据Light&Keller在社会学的观点,宗教有四大功能。
(1)促进社会团结。宗教可透过不同的形式,如聚会、烧香、祷告,提供不同的情境和场合,让其信徒聚合在一起,让宗教发挥力量,以其道德价值及精神文化观抵抗社会中不正当的行为,从而促进社会团结。
(2)认可化。透过各宗教中合直的内容、价值、意义,藉以匡正社会的价值与制度。例如基督教中,鼓励人要爱人如己、孝敬父母;传统拜祖先的宗教则提倡敬老尊贤。
(3)社会适应。宗教中,有一重要功能,就是透过其宗教提倡的方式说明社会上的边缘人士、弱势社群,并从而适应社会的文化。例如:在香港,宗教就会透过小区服务、捐献、陪伴等帮助社会上的弱势,以兴建医院丶学校丶社福机构为多。
(4)尊重生命。普遍的宗教都是导人向善,尊重生命,积极面对其生命。另外,宗教的仪式会涉及一个人生命的历程,冀让人在宗教中经历生命的宝贵,从而生命影响生命。
当宗教与社会现代化在世俗化的影响下,宗教以一个适应现代化的方式传教,就是以大众媒体生产的宗教节目,例如:广播、电视等。而以电视宗教来传教时,便与过往传统宗教的传教方式有所脱离,如时间及地点。而在现代化社会情境下,大众亦更容易接受这种媒体传教的方式,被称为“电子教会”。
3、宗教网络传播
宗教使用网络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早期,一开始是一群热衷计算机的BBSs信徒开展网络宗教活动,并陆续在网络上出现宗教讨论的社群,在1980年代中期持续稳定成长。八十年代时期,出现了第一个的基督教电子报,形成在线团体。而在(Campbell,2005)的研究中,1986年发生在基督教的一次危机中,网络上出现一个称为“Unison”的讨论版面,让身处在不同地区的基督徒有一个流通去联系的管道,建立了在线的祷告、设立圣经经文、默想等。而基于网络能够联系及传播的特质,成为过往传统宗教的一个创新。
往后网上宗教的活动形式就有在线教堂礼拜、在线宗教信息、在线传教、在线宗教仪和在线交流等。而在1989年,教皇就开创了“新福音运动”,他认为能够以网络的方式传播宗教,能成就教会的传教事业。而在1990年代,人们就透过网络去分享信息和互动交流,让网络上种种的宗教行为开始变得旺盛。在1992年,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个虚拟基督教聚会的设置,称为“The First Church of Cyberspace”。往后,在网络上出现更多在线宗教网络与资源,因此,90年代宗教在网络发展中是具动态且大量的。
宗教网络传播研究最早出现在1995年,如《在网络上找到上帝》、《技术异教的有线网络特征》等文章。在九十年代中期, 研究就转向宗教在网络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后网络传播与宗教日趋融合便成为研究重点命题之一,以神学、伦理、精神文化等为研究主题。研究指出,网络宗教用户在信仰的网络社群中,网络传播的确让他们的信仰有所成长,如帮助传播福音,辅导其日常的宗教生活。1997 年以前,仅11%的教会拥有自己的网站。而2001 年,已经有约43%的教会有自己的网站。“36年后的今天,网络不仅渗透到宗教的方方面面,还向它展示了未来的景况。社会学家布拉认为互联网一定会开启一项新的宗教改革,正如几世纪前的印刷术一样。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往往都会带来社会变革,宗教作为构成社会的精神内核之一,也不能独处于社会变革之外。”
2宗教网络传播效果调查
香港的基督教历史有175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香港第一个基督教网络电视台“创世电视”,而如今已有多家宗教网络媒体。
1、研究对象
笔者将三个香港不同类型的宗教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香港创世电视、中国基督教播道会港福堂、突破机构。
(1)香港创世电视
创世电视成立于2003年,为全港首个24小时基督教网络电视台,非牟利机构。成立至今27年,透过不同的媒体管道,运用各种资源与方式来传播福音。现时创世电视最主要的工作是营运24小时的网络电视台,透过各种福音节目传递给使用者。由于其目标是媒体宣教,而网络宣教是其重要一环。创世电视不单于福音与网络的结合,亦有《天使心》月刊、人生热线电话、灵修电话专线电话等相关工作。多年来,创世电视的经费来自奉献者。创世电视大部份的节目均适合普罗大众收看,具备娱乐性和教育性。在网络电视中有电影戏剧、大型纪录片、信徒生命成长、新闻及信息、牧师讲道感人见证等节目。
在创世电视的网站中,最上端有“最新消息”、“关于我们”、“电子通讯”、“昔日制作”、“影音产品”、“职位招聘”、“联络我们”七项基本项目。而在网页中,最主要的内容为“节目直播”、“人生热线”、“灵情日记”、“天使心月刊”、“总干事专栏”、“在线读经”、“心灵成长”、“友好连结”等八大项。
(2)基督教迦南堂
基督教迦南堂创立于2000年,在香港是一间年轻的教会。其使命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积极将福音宣讲外,更发展不同的小区工作,服侍社群。迦南堂至今在香港已建立了三个聚会地点,包括粉岭、沙田及太和。教友约有六百名,属中型教会,为独立教会。迦南堂以Win、Build、Send为发展方向,冀望信徒实践大使命,为基督走遍各城各乡。
在基督教迦南堂的网站中,最上端有“我们的教会”、“录像频道”、“栽培课程”、“见证分享”、“创见先峰队”、“布道会”六大项。而网站中的主要内容为“重要信息”、“在线圣经”、“文章分享”等。
(3)突破机构
突破机构(下称“突破”)于1973年成立,是香港基督教一个非牟利青少年服务机构。他的宣教工作包括:书刊杂志、电台节目、举办多元化活动等。同时,有广为人知的“突破辅导中心”,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辅导工作。突破机构的使命是“抗衡文化、逆流而上”,透过辅导服务、群体活动、整全训练及文化媒介,服务香港青少年,建立他们积极的人生观。2010年突破开始出版电子书,拓阔新一代的阅读量,凝聚网上青年社羣。2011年推出突破影像及浏览播放专用程序,以录像频道网罗世界各地 不同网上生命文化的创意录像短片,开拓青年视野,与网络传播接轨。
在突破机构的网站中,最上端有“认识突破”、“通讯刊物”、“突破产品”、“场地租用”、“成为会员”、“捐款支持”六项基本项目。而在网页中,最主要的网站内容为“最新动向”、“工作概览”、“活动消息”、“突破群体”、“学习信息”五大项。
2、调查对象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统计处的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香港有723万人口,当中的互联网使用者达539万。而使用者情况的年龄分布中,10-24岁的使用者达99.6%;25-44岁的使用者有99.2%;45-64岁的使用者占88.6%;65岁或以上的使用者占35.9%。这与本研究中的宗教网络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吻合,均以19岁-30岁及30-40岁的使用者组别占最大数。我们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但对象均为使用基督教网络的用户。最新的香港教会普查指出,2014年的香港基督徒有31万,由于参与在线教会的信徒还不多,因此样品量偏小。本次研究共派出108份调查问卷。除去前后矛盾等无效问卷,保留最终有效问卷为100份。有效问卷率达92.59%。
(1)使用者使用宗教网站的情况
如图3-1所示,最常用的宗教网站功能为“在线圣经”,占27.33%。其次,有22.67%的使用者常用的功能为“查询基督教活动消息”。然后,则有14.67%的使用者常用“音乐敬拜”的功能。
图3-1最常使用宗教网站的功能
不同性质的宗教网站内,其内容与项目各有不同。如图3-2所示,在使用者方面,最多人想从宗教网站中获取的信息类型为“生命成长”(基督教中是指信仰的成长),占有26%。其次,有21.33%的使用者选择获取“圣经知识”。然后,有13.67%的使用者选择获取“新闻及信息”。而最少人选择欲获取的是“基督教历史”,估有6.33%。
图3-2 期望透过宗教网站获取的信息类型
有24.67%的使用者认为宗教网络的好处为“不受时空限制”。其次,选择“能获取大量信息”的用户为23%。然后,17.67%的使用者选择了“节目重温”。
(2)宗教网络对用户信仰生活的影响
图3-3 宗教网络对用户宗教生活的影响
如图3-3所示,有32%的用户认为宗教网络对其宗教生活最大的影响是“信仰知识的提升”。其次,有24.67%的使用者选择了“成为个人灵性追求的管道”。然后,选择“与教友间的关系更紧密”的使用者为21%。而只有6.33%的用户认为宗教网络会让其“减少教会聚会”。
图3-4 透过宗教网络用户与神的关系更亲近
对于宗教网络有否影响用户与神的关系,如图3-4所示,有38%认为“非常有助”。其次,有30%选择“十分有助”。只有2%认为宗教网络让其与神的关系“从不有助”。有接近七成的用户认为宗教网络让其与的神有亲近关系是“十分有助”及“非常有助”,可见网络传播并非只停留于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层面,是能让用户产生与神更亲近的心理变化。
对于在线教会取代传统教会的可能性方面,有七成五的使用者认为不可以。只有14%的使用者认为可以。另外,则有14%的使用者表示不清楚。在访谈中,有的信徒认为网络帮助很大:我自己对上帝如何看香港社会伦理问题比较有兴趣啦,所以我也在网络看这一些文章,对我也有很深的反省,对我的灵命很有帮助。有的信徒则觉得仅有网络还不够:我试过因为网络上基督教对社会伦理问题,如同性恋阿,我就看到连基督教不同宗教都有分岐时,就会不明白,我最后还是去教会问了牧师,希望他以圣经的教导去解答我。
从调查中了解,信徒利用宗教网络主要从事各种宗教活动,而这些活动有助于他们的信仰成长。与传统宗教一样,而无时不在的网络传播也能让他们与神的关系更亲近。许正林教授对照在线宗教和线下宗教, 认为权力、权威和控制问题已经影响到宗教团体的核心利益与价值, 在线活动在信仰和实践方面正在挑战传统宗教。然而,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人认为在线教会不会取代传统教会。
三、宗教网络传教效果分析
访谈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宗教网络用户;第二类为宗教网站设立者。笔者找到12位不同年龄职业和教育程度的使用者进行深入访谈。
1.搜索信息与教友交往
最常使用宗教网络的功能是寻找信息。信息是分为信仰知识层面和活动聚会两类。在知识层面中,用户视宗教网络为信仰成长中追求与造就上的工具。用户表示使用宗教网络功能最多为“在线圣经”的搜寻。次会搜寻的是基督教中不同派别的教义、知识、观点。在信息层面中,用户同时会透过网络去查询宗教社群的最新信息,而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都是源自现实世界中已建立的宗教团体。基督教很重视信徒之间交往,因此在宗教网络,信徒会透过教会的内部网站、以文字,声音,影片等方式进行互动和情感交流,而达到建立情分、坚固信心、彼此分担、彼此造就的目的。
在访谈中,有信徒说:我觉得信仰跟生活是离不开的,我们透过在现实教会中,也会跟牧师一齐常常出去服侍在社会边缘的人士,无论是不是基督徒也好。那在线上教会的话,就很难实现,最后还是要走出虚拟。有信徒说:在我身边的一些学生和同事,就有不少对基督教有兴趣想知多点,但又不是很愿意参加教会崇拜的人,我也会推荐他们尝试一下宗教网络的音乐敬拜、牧师讲道等,起码可以先接触一下,但最后还是要帮他去到实际的教会继而成长。由此可见,信息交流在线上,教友交往在线下,二者相辅相成。
2、信仰追求和教会权威
在网络上,用户除了能获取基本的宗教信息、基本的社交联系之外,也视网络为一个适合其生存的精神空间。例如透过教友之间的分享和信仰故事,能激励使用者的信仰和由此反思其生命,促进与神的关系。由此得知,使用者不单追求基本的宗教信息或知识,也希望通过宗教网站上的音乐、文章、影片等让他们能够反思自己的信仰生命,追求进一步的成长。
网络是一个提供多元化信息的管道,链接了各个基督教网站,更快捷且广泛地取得信仰上的知识,对宗教网络用户而言是信息共享,对信仰成长有所帮助。同时,在网络上寻求宗教会因着“去中心化”的网络传播特性,更有可能的消解宗教团体或教会的教牧系统、阶级差别、教条等,让使用者的身分变得更平等,减少阶层性,在信仰的讨论上不单被动接受信仰,变得更开放,而间接引致出现信仰权威的问题。
传统的宗教传播是以面对面和透过做仪式为主要方式,但互联网带来更新、更全面、更具系统的信息资源,让信仰知识和相关产品的快速地流动,权威不再具像化,因此宗教网络传播对传统权威提出重大挑战。同时,在网络上流遍的多元化信息和教导也不是全部正确,也可能会干扰宗教网络用户,对于未能有足够辩别能力的使用者来说,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知识学习和信仰成长,甚至会摇动其自身信仰。
3、信仰身份与价值观的反思
网络是一个大众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以一个或者多个网络身分发表意见。在网络上,用户不时会因着一些议题去讨论,甚至是发生冲突。在研究中发现,当宗教网络用户在网络上发现与其信仰立场或具争议话题上的观点有所分岐和冲突时,他们大多的表现是会参与讨论或细察他人意见,但在过程中,会让他们思考自身的信仰,更进一步是有一个藉此重建其信仰身份与价值观的过程。
由于网络传播中的“匿名性”,让信息传播者或接收者都能自由选择是否隐藏真实身分,也让网络上的讨论更为开放,去免在现实生活中必须以自身表达意见的需要。因此,也让用户在网络上会遇上的冲突比现实环境多,但他们多以正面的态度去面对,并进行自省。而在网络遇上意见分岐或冲突,使用者感到疑惑和不理解时,则会去回归去寻找现实中其教会的牧师去帮助解答。
4、传统教会与在线教会
在宗教网络传播中,“交互性”的特点让用户在网络上能进行实时、畅通的交流,不再受制于被动的一端,投入感也相应提升。近年,香港基督教界近年也有声音提出在线教会取代传统教会的可能性。一般教会基本具有五项功能,包括相交、教导、服侍、崇拜、传道。在线教会在相交和崇拜上面临最大挑战。而如何进行基督教中所看重的圣礼(圣餐与洗礼)就是最显而易见在线上教会所遇上的问题。毕竟圣礼是难以透过虚拟的网络去完成,需在实境下以真实接触才能实行的。要以网络取代传统教会,则需要先解决相交、崇拜、仪式感等问题。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在线教会有其自身的好处,倘若善而发挥的话,对信仰很有帮助。特别是让一些对基督教感兴趣的慕道者、碍于现实环境未能出席聚会的基督徒而言,便是一个管道去了解信仰和竭力参与聚会,具有实际的辅助作用,但却一致认为未能完全代替传统教会。
但对于传教来说,网络确定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通道。有牧师说:我们一直以来针对年青一代去传福音,从前我们也是使用报刊,现在都一定至少用电子报了…我们也是透过网络去跟年青人去分享福音。特别是让一些没那么主动参加教会的年青人一步步接触基督信仰。
5、香港基督教的网络传播
除了对宗教网络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外,也对香港创世电视、突破机构、基督教迦南堂的宗教网站设立者进行访问。以下是他们对香港宗教网络传播的看法。
传统的基督宗教普遍均具有权威性和阶级性,而通过网络将宗教传播则能让圣经知识和与信仰相关的信息等更普及,让信徒更便捷地去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祝福他人。三位宗教网站设立者均认为,对于香港,网络绝对是一个接触面广、快速流动的传福音平台。但三个宗教网站各有侧重,突破机构的传播内容是向外为主,特别是对基督教有兴趣的慕道者;香港创世电视是希望让信徒的信仰生命得以成长和听闻基督教却未曾接触过的为主;基督教迦南堂则是以喂养其教会信徒为主,因此内部的交流分享更多。
三位宗教网站设立者均认为,宗教网络其中一大功能是让信徒去表达己见,提供一个发声平台之外,也让各个宗教能更全面的展示其信仰内涵,与其信徒有更好的交流。如基督教也分为不同派别,如灵恩派、福音派、独立派等,透过网络传播的特性,让信徒更清晰的理解所信的,并且追求更深的信仰空间。
对于宗教传播的网站设立者而言,宗教网络确实有其显见的功能,是一个顺应新时代发展的传播平台,无疑十分有助于对于基督教在香港的传播。倘若以在线教会的方式去取代传统教会,他们均是十分保留。主要原因是在基督教的信仰中,十分重视团体和信徒之间的互动,特别是面对面的交流。而由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由于缺少非语言符号,减低了用户在交流过程中的社会同在感。
经过深入访谈,我们了解到信徒主要利用网络来搜索宗教信息和教友之间交往。而这种使用一方面有利于信仰成长,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去中心化和传统教会的不在场,也容易影响传教的权威性。网络传播中的“匿名性”让讨论更加开放,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分歧和冲突,裁判还须教会牧师的权威。所以绝大多数教友认为传统教会不可替代,因为线下的互动交流是不可或缺的。由于香港宗教网络发展仍属于初级阶段,我们还没有观察到影响正常宗教传播的乱象。但针对香港复杂的传播环境,以及之前出现的假活佛现象。规范和加强宗教网络传播也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问题一:你觉得这位本科生的论文写得怎么样?
问题二:你对宗教网络传播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