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八)  朱元璋正式出道

公元1351年,天下大乱。

公元1352年,朱元璋就加入了这股洪流之中。

朱元璋当时的人生,有三种选择。

上策,加入这股叛乱的洪流之中。

中策,就是追随政府军,镇压叛乱,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谋个前程。

下策,就是当一个安份的百姓。

应该怎么选择呢?朱元璋内心很迷茫。

据朱元璋自己回忆,他一直是在上下二策之中挣扎。换而言之,是参加叛乱呢,还是参加叛乱呢?

其实呢,他的这种回忆,可信度非常低。

因为在当时背景下,普通老百姓,都忍不住要参加叛乱;对于朱元璋那种首领气质极强,而且野心勃勃的人,怎么可能还有继续当安善良民的念头呢?

从这层意义上,朱元璋当时的内心犹豫,主要是加入叛乱?还是投身于体制之内?

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利弊权衡,朱元璋终于决定加入叛乱。

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加入叛乱呢?这与民族意识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因为阶级意识。

不知道,我们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参与叛乱的人,通常都是底层百姓;充其量也就是底层的土豪。稍微有点身份的人,通常是不会加入叛乱的。相反他们还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组织民团保卫大元帝国。

最简单而言,李思齐、刘伯温之类的汉人,都是组织民团保卫大元帝国。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作为大元帝国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是不希望大元帝国崩盘的。

朱元璋作为赤贫阶级的一员。

从朴素的阶级情感而言,他肯定想打破这个旧的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

问题是,就当时的局势去看,大元帝国一定会崩盘吗?

从某种意义上是不确定的。

因为大元帝国是一个武装到牙齿上的怪物。此前的叛乱者,通常都是在大元帝国的镇压下灭 亡了。

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许多底层的民众,依然选择了加入民团、投靠政府军。因为从惯性的思维去看,这才是正途。

朱元璋一直犹豫不定,大约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从大势去看,大元帝国会崩盘吗?

如果大元帝国会崩盘,投身于叛乱之中,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如果大元帝国不会崩盘,那投身民团、政府府,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这个问题,是很难思考清楚的。所以朱元璋一直犹豫不决。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儿时的伙伴汤和给他写了一封信。

当时的汤和,已在郭子兴一系混得有头有脸了,大约是一个营长级别的军官。

这意味朱元璋加入叛乱,就可以得到汤和的关照。

更主要的是,这个消息,被其它人知道了。

这让朱元璋,似乎有点别无选择了。因为这个事实本身,就可以证明他现在通匪了,所以,他只能去加入叛乱。

1352年3月,朱元璋进入了濠州城。

但是一入濠州城,就被人认为是特务而抓了起来。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朱元璋会被人误认为特务呢?

显然是因为朱元璋的形象、气质比较特殊。因为你说他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吧,他穷得当当直响;你说他是穷人吧,他的形象与气质,又与底层老百姓有着太明显的差别。

这种人在当时的濠州城出现,多少是有些让人感觉怪异的。

但是这种质疑很快被打破了,因为朱元璋是汤和写信邀请来的,而且汤和在郭子兴一系,大约已是营长级别的了。他出面证明朱元璋是他儿时伙伴,还是他写信邀请来的,自然没有问题了。

这样一个小插曲,只是虚惊一场,却让朱元璋一出场,就见到了郭子兴。

而朱元璋长得精明强干、谈吐得体、又自信满满,难免会让郭子兴感到亲近。

更主要的是,经过这种简单的谈话,郭子兴发现,朱元还能读书写字,这更会让他另眼相看了。

在那个年代,能读书写字可不是一般的素养,尤其是对于底层老百姓。

朱元璋初入皇觉室,就在神像身后写了“发配三千里”的大字。

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事,没有傲视天下、无法无天的性格,估计不敢这样亵渎神灵的;毫不夸张的说,不要说在迷信鬼神的时代了,就是在无神论教育下长大的现代人,有多少人敢干这种事呢?

更主要的,一个人父母死后,穷得都没有地可以埋葬的少年,在那个文盲极为普遍的时代,还会写字,这本身就是非常神奇的,这似乎本身就证明,他从小就是想着出人投地的,所以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而进入皇觉寺后,学习的机会自然更多。所以,朱元璋出道之时,文化水平应该不会太低。

更主要的是,从汤和的介绍中,人们自然会发现,汤和从小就一直跟着朱元璋混的。

现在汤和已是营级军官了,朱元璋还啥也没有,而且汤和还比朱元璋大2岁,但是汤和说起朱元璋时,还有意无意把朱元璋当大哥看,人们自然更会高看朱元璋一眼的。

在这种背景下,郭子兴就让朱元璋给自己亲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朱元璋从小就没有给别人当过小弟;而且正式出道后,也只给郭子兴当过小弟,他借机捞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就再也没有给其它人当过小弟;以后不论谁跟朱元璋合作,也只能给朱元璋当小弟。

在随后两三年时间里,牛X无敌如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只要与朱元璋合作,就只能给他当小弟;坐拥几千小弟的冯胜、邓愈、廖永安,一旦与朱元璋合作,也只能给朱元璋当小弟。

这本身就证明,朱元璋的大哥气质是第一流的。

大哥气质极强的人,通常都是善于调节人际关系的人。

朱元璋给郭子兴当亲兵的时候,这种能力肯定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时濠州城内,是五个大帅并立,郭子兴只是其中之一;这五个大帅,谁也无法凌驾于其它四人之上,谁也不愿意屈居于别人之下,所以各种磕磕碰碰一直存在。

朱元璋的出现,虽然不能改变这个基本事实,却显然能让这一切有所缓和。

在这种背景下,郭子兴难免会感觉,只要对朱元璋稍加培养,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在那种乱世,大哥们见到优秀的年青人,都是忍不住培养、并且愿意建立亲近的关系。

而建立亲近关系的方法,通常有四种。第一,结拜为兄弟;第二、收为干儿子;第三、收为女婿;第四,引为亲信,不断破格提拔,让他有知遇之感。

总的来说,乱世之中,那就是刀刀见血的竞争,哪个大哥也希望自己身边有得力的、可以信任的助手。乱世之所以会豪杰辈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

在平常时代,大哥可能会提拔重用各种关系户;但是在刀刀见血的竞争时代,大哥如果也这样玩,肯定会很快被淘汰出局的。

郭子兴看到朱元璋是一个可塑之材后,就决定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他;回家和老婆一商量,老婆没有意见;再和自己的养女马小姐商量,马小姐也没有什么意见。

马小姐的老爸,从相关的简介去看,应该也是一个土豪类型的县级大哥,只是死的比较早。

马小姐老爸死的时候,就把马小姐托付给了自己的铁哥们郭子兴。

马小姐本人长得不但漂亮、而且有才学;更难道的是她又有涵养、又端庄温柔,几乎就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完美女性。

在濠州城内,马小姐因为养父的介绍,认识了朱元璋,并且愿意嫁给朱元璋。

这应该是马小姐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正确的一个选择。虽然人们都认为这个朱公子,以后绝非池中之物,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他日后会成佛成祖。

而娶了马小姐之后,朱元璋算是捞取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因为这一步成功,让他直接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此前的朱元璋,名叫朱重八。

换而言之,当时的朱元璋连个正式的大名都没有,走到哪里还都是用着小名。现在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了,怎么也得有个大名啊。

于是,朱重八就摇身一变成了朱元璋。

对于朱元璋而言,此时只是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

具体到级别,也未必有多高,事实上,当时濠州城内,比朱元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那是伸出两把手,肯定数不过来,甚至而言,最少也得排在一百名之外。

在濠州城内,与郭子兴地位相当的大哥就有五个;而且不久后,还两个大哥带股进入濠州城,因为这两个大哥带入的股太多,所以直接就喧宾夺主,地位凌驾于郭子兴等五个大帅之上。

换而言之,濠州城内真正大哥级的人物有七个;郭子兴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实力相对较弱的一个。

而朱元璋在郭子兴一系内,恐怕也得排在10名之后。毕竟,郭子兴手下有众多老兄弟,他们资历既老,而且都有自己的基本盘,朱元璋见到他们,都得叫叔叔大爷。

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后,第一次出去独当一面,就是回自己家乡招兵买马。

1353年5月,离开家乡一年后,朱元璋再次回到了自己家乡。此时的朱元璋,已不再是那个落魄的穷和尚了,而是一个骑着高头大马,在众多小弟前呼后拥中衣锦还乡的青年军官了。

朱元璋的这种现身说法,自然吸引了无数人加入郭子兴的队伍。这似乎意味着加入叛乱,很快就可以得到回报。

于是,朱元璋很快招收了700个同乡,回到濠州城复命。

当然了,此时的朱元璋,还是郭子兴的小弟,所以他拉来的这700个人,经过简单的训练之后,就得交给郭子兴了。

作为大哥,通常都不喜欢小弟自建山头的。

所以小弟私人拉起的队伍再多,通常都得上交给大哥,然后让大哥重新改编、重新分配。只有如此,大哥的权力才不会失控。

当然了,小弟挖掘、培养出了牛X闪闪的人才,也必须得得交给大哥,至少大哥一纸调令,你挖掘出来的人才,都得到大哥那里报道去。只有如此,你才永远也无法飞出大哥的手掌心。

否则,小弟自己拉起的队伍越来越多,自己挖掘培养的人才越来越牛,最后那就是标准的尾大不掉。

当然了,真正牛X的大哥,即使合股创业,董事长、总经理也必须得是他一个人兼任。否则,公司创业到一半,都不知道是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肯定会内讧无数的。

郭子兴创业之时,因为各种原因,与其它四个大哥合股创业,最后的结果就是,五个大股东,谁也不服谁;再后来,又有两个更大的股东加盟,于是七大股东,更是明争暗斗的一踏糊涂。

总的来说,郭子兴的集团,一看就是一个没有前途的集团。

因为它没有强大的权力中心,也没有一个绝对强势的首脑。这种集团在最初的海选阶段,是有机会的,毕竟进入半决赛时,通常就没有什么机会了。

在这种背景下,朱元璋更乐意出去独当一面;因为只有如此,才有机会构建起自己的基本盘。而郭子兴也认为朱元璋是独当一面的人才,所以也愿意让他出去为自己开辟更多的新市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