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联选萃:林泉(上)
这一讲我们来讲讲林泉。这里说的林泉,指的是生命生存繁衍的物质环境——原生态的大自然。人来源于大自然,最终也要回归大自然,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分子。
在上篇中,我们先来说一说人和大自然(也就是“林泉”)的情感。
先看梁山舟(1723-1815)学士一副:
可有余闲到诗酒?未能抛得是湖山。
看这一联,“可有余闲到诗酒?未能抛得是湖山”,“诗酒”是需要“余闲”才能享受的,而“湖山“这个大自然,则是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抛得”的。“诗酒”是末,“湖山”是本,人往往对“诗酒”这个“末”陷得太深了,反而把“湖山”这个“本”给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越是被文明教化的“文化人”,越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可不要忘了“本”哟?
所以说,“可有余闲到诗酒?未能抛得是湖山”,可以理解为——诗酒不过是人类的精神鸦片而已,而湖山才是人类的心灵港湾。
这几年房地产开发中,有一类房产特别受追捧——那就是“湖景房”。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有湖借湖、没湖造湖,使不少人实现了“工作在都市、栖息在林泉”的生活梦想。我们随便看一个楼盘的宣传单:
接着看赵之谦(1829-1884)先生一副:
高人自与山有素,老可能为竹写真。
上联“高人自与山有素”,这里的“山”,可以理解为与繁华都市相对的原生态大自然。
其实每个人都和山有“素”,都和山是老朋友。只不过一般人在衣食住行、功名利禄中陷得太深了,常常把这个老朋友给忘了。
这两年中国人出门旅游越来越热,看来大家都喜欢游山玩水嘛。原来不出门,那是因为温饱问题还没解决。
看下联,“老可能为竹写真”,有点自鸣得意。文与可、董寿平,都是画竹的大师,当代冷军先生画的竹子、更是逼真,都可以碾压高像素的照片了。看看下面这一副:
这里下联“老可能为竹写真”,是在给上联“高人自与山有素”做注脚——我凭什么说自己和山“有素”呢?你看,我对山间的竹子多喜欢、多了解!我画的竹子,和真竹子一模一样哎!
下面看傅山(1607-1684)先生一副:
春草如有意,高云共此心。
我们常说“流水有意,落花无情”,这里的“情”和“意”,都是人的主观情感。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讲得很透彻:“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联“春草如有意,高云共此心”,也是这样的——春草的蓬勃生机,高云的自由飞扬,都让我触景生情、不能自已,总想着与它们一道同呼吸,共命运呢。
接着看左宗棠(1812-1885)先生一副:
信知君家有摩诘,自觉前身隐华山。
上联“信知君家有摩诘”,出自北宋黄庭坚的七言古风《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原诗用语如天风海涛、奔放恣肆,描述了北宋大画家许道宁的绘画功夫如何了得。这一句的意思是——我真的知道你家有王摩诘(即王维)了。这里是将许道宁比作善作山水的王维。
下联“自觉前身隐华山”,出自南宋陆游的七律《东篱》,原诗如下:
漫道深居昼掩关,东篱栽接不曾闲。
每因清梦游敷水,自觉前身隐华山。
花发时时携绿酒,客来往往羡朱颜。
药炉安著犹无地,拟展茅茨一两间。
这一句“自觉前身隐华山”,比“高人自与山有素”更进一步了,“自与山有素”还不免有点套近乎的嫌疑,这里直接说“前身”,也就是说——我上辈子就一直在华山呆着呢,我的感情能不深吗?
下面看张瑞图(1570-1644)先生一副:
整顿乾坤将相,归休林壑渔樵。
这一副“整顿乾坤将相,归休林壑渔樵”,前面《出入》中讲过了。这里再提一下这份回归自然的情感——不管多牛的人,不管你干出了多大的丰功伟绩,最终你也要挥别繁华、回归大自然。
接着看张建勋(1848-1913)状元一副:
谋生旧买云三顷,托宿新分鹤半巢。
这一联写得颇有仙风道骨。
“谋生旧买云三顷”,是说——我早就花钱置办好了一片好山好水,如今家国事均已了却,我正在其中自在逍遥呢。
“托宿新分鹤半巢”,是说——老伙计,你猜猜我晚上睡在哪儿呢?你肯定猜不到。告诉你吧——我挤到了仙鹤的窝里、和仙鹤一块睡的。
下面看袁克文(1890-1931)先生一副:
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
这一联和上一联差不多。蝶恋花,我恋云,但白云四海为家,飘忽不定,怎么能亲近上呢?
咦,有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抓不住云我还抓不住山?因为云爱山嘛!我就买一片山吧。
这里的“买石”,意思就是“买山”。
接着看何绍基(1799-1873)先生一副:
谁言有策堪经世,只是无钱可买山。
这个感觉多少有点苦楚了,“谁言有策堪经世,只是无钱可买山”——虽然每天上班为人民服务,但我的水平其实很不咋地。你知道,我这是实在没办法呀。要想买片山水去逍遥,我得先挣钱呀!
财务不自由,谁能真自由?要想花钱买自由,先得挣钱卖自由。
下面看王福厂(1879-1960)先生一副:
但逢节序增诗卷,乞得溪山作醉乡。
上联“但逢节序增诗卷”,出自南宋范成大的词,原句为“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大意是——心情要愉快,愉快要作诗,诗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诗。节气、时序正好是节点,每个节点都要整理自己的诗,回顾总结一下。
下联“乞得溪山作醉乡”,出自南宋刘一止的词,原句为“揽将风月归诗薮sǒu,乞得溪山作醉乡”,大意是——终于弄到一处好山水,就在这里优哉游哉吧。
接着看高毓浵tóng(1877-1956)先生一副:
长酬泉石逍遥志,只养春云自在心。
上联“长酬泉石逍遥志”,意思和上文“乞得溪山作醉乡”差不多,都是在说——身外事、放一边,乐泉石,醉溪山,这样的生活我喜欢。
下联“只养春云自在心”出自清代张问陶的七绝《暮春》,原诗如下:
打破疑团废六壬,扃 jiōng门便抵入山深。修仙礼佛翻多事,只养春云自在心。
这首诗是想说——什么奇门遁甲呀,服药炼丹呀,烧香念佛呀,甚至纲常礼教什么的,通通都不要了。打烂、挣脱这些人类作茧自缚的文化枷锁,像春天的云彩一样自由自在,才是最好的养心之道呀!
《庄子》中好多文字,都在说这个意思,比如《秋水》中这一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我们看,“曳尾涂中”(在泥里拖着尾巴)的庄子,是多么逍遥自在!
下面再看何绍基(1799-1873)先生一副:
日长琴酌茅檐下,岁晚江湖箬帽前。
看上联,“日长琴酌茅檐下”,有情天不老,无事日斯长。没有乱七八糟的烦心事情,终日在茅檐下弹琴喝酒,这日子,多舒服!
看下联,“岁晚江湖箬帽前”,“岁晚”就是“晚岁”,也就是年龄大了,不问世事了,这个时候,青箬笠,绿蓑衣,寄扁舟,泛江湖,明月清风长相伴,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日子,多舒服!
接着看钱南园(1740-1795)先生一副:
书非药物能医俗,家近云山亦养年。
上联“书非药物能医俗”好理解 。下联“家近云山亦养年”,直接可以拿来做房地产的广告语了,什么“依山傍水,传世大宅”、“湖光山色、名门典藏”等等,都未免太俗气了。
下面看高垲kǎi(1769-1839)先生一副:
闲寻书册应多味,便入林泉真自豪。
这里上、下联均出自北宋黄庭坚的诗句,上联“闲寻书册应多味”明白易懂,不多说了。
下联“便入林泉真自豪”,出自七律《答龙门潘秀才见寄》,原诗如下:
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
相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
现在人要是罢官赋闲,常常会觉得没面子、没脸见人。而看这一首诗,这位“潘秀才”一定是发朋友圈宣传了,也给黄庭坚发了信息。这一首七律,就是黄先生的回信。
对于潘秀才的自由与幸福,黄先生真可以说是羡慕嫉妒恨——看看人家,40岁,人不老,身体好,和官家说声“拜拜”,撇下轻裘肥马,拥抱明月清风,水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多幸福呀!
最后看杨岘(1819-1896)先生一副:
放眼云烟容笑傲,侧身天地老渔樵。
这一联真可谓大笔如椽,写得豪迈而潇洒。
看上联“放眼云烟容笑傲”,这个心胸,这个气魄,真是大得不得了。
在上联的基础上再看下联,“侧身天地老渔樵”,虽然“放眼”了,“笑傲”了,但并没有目空一切,并没有得意忘形。
为啥说“侧身”呢?我感觉这是一种谦恭的态度——大自然是大家的大自然,万事万物都是生而平等的,人类没有啥可值得狂妄自大的。陕西人有两句话,说得朴素而直白: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CCTV10中《自然传奇》栏目有一句话,则说得深刻而优雅: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那么“侧身天地老渔樵”,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
与鹿为徒兮,与花同胞。
渔者以食兮,樵者以烧。
弱水三千兮,唯取一瓢。
但得温饱兮,万事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