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地理 | 神奇印度,水稻亩产为何如此低?

谈论起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印度可以说是“天赋异禀”。

地形与土地资源: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36%。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6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

气候与水资源: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为凉季,3—5月为夏季,6—9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0—12月为东北季风期(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寒流对印度的影响较小)。北方气温最低为15°C,南方气温高达27℃,几乎全年都是无霜期,均可生长农作物,热量资源相当丰富。全年降雨总量为39300亿立方米,雨量十分充沛。

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公里,支流10余条,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8%。 

由于优越的气候条件,作物可达到一年三熟。

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印度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在某种程度上说,发展农业方面,印度的自然条件要比我国优越得多,那农业收成是不是也要比我们强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对比:

233公斤的人均粮食产量,是什么概念呢?

1961年,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暴跌,人均粮食产量仅有207公斤,这个数字,与印度差不了太多。也就是说,印度粮食现状,只比饥荒好一点点。西方媒体年年称闹饥荒的朝鲜,其国内人均粮食生产量,也达到了280公斤,远高于印度。

这是不是就属于“老天爷赏饭吃,却端不住碗”的情况呢?印度的农业现状,与它农业大国的地位有些不匹配了。原因,两方面,天和人。

1.年降水总量虽大,时空分配却极不均匀,旱涝极端。

印度年降水量分布

由图可知,印度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这是一个雨量非常充沛的概念。要知道,我国的“鱼米之乡”江南地区年降水量也要低于这个水平。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印度一年绝大部分的降水量,都集中在了6-9月的雨季。其余的大半年时间,都要靠这四个月的降水存量熬过去。

印度半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明显的雨旱两季。雨季集中在6-9月,主要得益于西南季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一路越过海洋,携带了丰富的水汽,形成了印度雨水的主要来源,西南季风。

西南季风在6月登录印度半岛,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就可以深入到印度大部分地区。8月后,西南季风就会逐渐退去。

印度季风登陆图

然而,有时候,西南季风似乎过于热情了。降雨集中,降雨强度大,使得印度说涝就涝,很容易出现特大洪涝灾害。1978年9月上旬,印度西孟加拉邦的特大水灾就造成了上万人丧生。不言而喻,洪涝灾害对于农业的危害,是十分致命的。

而且,虽然西南季风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地区分配却不均匀。印度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南岸山地)的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乞拉朋齐特殊的地形。这里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仅南面向孟加拉湾开口,形成了漏斗状或喇叭状地形,有利于孟加拉湾水汽涌入。乞拉朋齐位于山地、丘陵的迎风坡,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西南)气流,受地形阻挡而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印巴边界的印度河流域,却是热带沙漠气候。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热,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风影响较少,气候干热,降水也很少(西南季风在南亚次大陆有两条行进路线:一是从阿拉伯海向恒河平原行进,受西高止山脉阻挡,翻山越岭,水汽渐趋减少;二是从孟加拉湾向东北行进,受喜马拉雅山脉阻挡,改道折向西北往恒河平原继续行进,但是到达印度河流域,也就是塔尔沙漠区域,水汽已所剩无几了。)此外,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也导致了当地森林植被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干热化。

印度沿海向风坡的降雨非常丰富,如西高止山的西坡,各地降雨量能达到3000毫米以上(孟买雨季4个月的降水就有2260.4mm,占全年雨量的95.2%),而内陆的德干高原由于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雨水比迎风坡少得多。

印度7月降水量

但是,西南季风却不是严格遵守时间约定到来的,它很不稳定。来晚了,或者走早了,印度便说旱就旱。

在旱季,由于本身印度就处于低纬度,气温非常高,很多地方可达40℃,恒河流域、德干高原的某些地方有时能够达到45℃~50℃,乃至更高。高温使得蒸发十分旺盛,加剧了旱灾状况。而且,这时西南季风尚未到达,盛行的依旧是从陆地吹响海洋的大陆风,降水量十分稀少。如果这个时候,西南季风来晚了,那么就会出现全国大旱。六七月份是印度的播种季,雨季迟迟不到会导致印度农民的耕种面积大幅减少,尤其是水稻,这会直接影响下一次的收获。如果西南季风走早了,秋收的农作物由于缺乏水分就会大面积减产。

西南季风撤退之际,10月开始,来自亚洲腹地的干冷东北季风接班,开始影响印度。来自大陆的季风并没有给印度带来像西南季风一样丰富的水汽,发挥了降温和逼走西南季风的作用。而且,由于印度北面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屏障,到达印度的东北季风势力大减,降温幅度小,西南季风撤退的战线也被拉长了。其实,东北季风在越过孟加拉湾时,也能携带一定的水汽,滋润印度东南部的部分地区,但是由于它的强度很小,带来的水汽自然不多。因此,10月-次年2月,印度往往把西南季风留下的水汽消耗殆尽,随之而来的,便又是大旱的3-5月了。

总而言之,在短暂的雨季,强劲的西南季风使印度农业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雨季的短暂,使得印度在全年大部分地区又面临着干旱的困境。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印度非常干旱。(插播一条冷知识,根据2018年印度政府官方数据,44%的农村人口在野外排便。有一个原因,是印度教认为厕所是污秽的场所,因此家里不能建厕所。除此之外,缺水应该也对此有一定的影响。)

2.修水利工程,难!

我们知道,印度农业发展的最大的自然条件限制就是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其实,同为季风气候地区的我国大部分地区,也存在这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但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极其明智的解决方法——修建水利工程。

至今为止,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成为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修建灌溉工程,对于水资源的时空调配来讲,十分有效。具体而言表现为:

(1) 在降水量不足的情况下,适当满足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

(2) 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3) 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计。

(4) 调节径流,削峰补枯,减少下游旱涝灾害。

(5) 水能发电,提供可再生清洁能源。

(6) 促进农村繁荣,减少贫困,助力乡村振兴。

(7) 部分大型灌溉工程可在局地增加湿地面积,改善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

(8) 发展水产养殖、航运、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9) 具有突出的历史、科技、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延续至今,为后人提供了莫大的便利。我们的农业能有如今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千百年来延续的传统经验。然而,印度在传统历史中却没有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即使到了近现代,在我们依旧努力发展大型现代水利工程(比如南水北调)来平均水资源的地区分配时,印度依旧没有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的作为。原因何在呢?

中国都江堰水利枢纽

首先,考虑到印度巨大的蒸发量,若要修建水库,面积必须足够大,以保证在蒸发的同时依旧能够保留所需要的水分。那真的有巨大面积的空余之地吗?

答案是没有。究其根本,在于人口的急速增长。印度的人口,从建国之初的3.9亿一路迅速到了13.7亿(2019年),结果就是人类居住地的急速扩张。不断新建的城市、农村、农田、基础设施等等人类用地占据了大部分原始地貌,而且有大量的自然湖泊、沼泽被填埋。

以印度东南部城市金奈为例,1980年到2010年,金奈市的城市面积极速扩张,从47平方公里到了402平方公里,而湿地面积从186平方公里急剧减少到71.5平方公里。

因此,根本没有足够大的空闲之地去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我们抛开修建水利工程所需要的技术、资金、人力、原料等等不讲,单是没有地这一条,就使水利工程的修建难上加难。

3.工业化水平较低。

工业化对于农业的影响有多大呢?工业化水平对农业的影响直接体现在机械化操作和化肥、农药和种子上。

印度地形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南麓,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粮食作物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半岛沿海平原,降水多;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的恒河上游,降水较少。经济作物黄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半岛沿海平原,降水多;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的恒河上游,降水较少。

在水稻种植方面,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特点为:

(1)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小农经营。

(2)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虽然有些人拥有200英亩的土地,但大部分农民还是拥有着2-3英亩土地,土地兼并的现象一时恐怕难以改变,小农经营的模式还要延续下去。印度至今仍在进口化肥和农药,使用率也不高,依旧保留着精耕细作的模式,因此无法有效提升单位面积产量;虽然印度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技术已经30多年了,但是至今在水稻播种面积中占比才6.8%,因此也无法从种子方面提高亩产。水利工程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地方建。

在小麦种植方面,由于受多方面限制,农业地域类型并未发展成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表现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拥有这三个特征的农业足可以称为农业的现代化,比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和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然而,印度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使得这三个特征一个也无法实现。(缺水、工业化水平不高、本国人口基数大因而粮食需求量大。)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科技组织提供的官方数据来看,近年来,印度水稻的亩产量为250斤。为什么会这么低的产值,而中国的海水稻亩产都已稳定在400千克(公斤即千克,1公斤=2市斤)。究其根本,就是印度的人口(规模)未能得到控制,水利工程落后,农业政策滞后,机械化水平低下等等。

如果,印度合理控制人口,兴修水利,进行合理的农业政策改革、提高机械化水平,再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印度的农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印吹斯汀”不可取,但是也不能一味贬低其为“阿三”,面积、人口及工农业相对巨大的印度(象),与我们相邻(西藏、新疆等省区)终归是一大合作伙伴,也是一大竞争对手。因此,我们应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注意中印边界的画法哦,以下是正规画法,小心我国“藏南”地区和“阿克赛钦”地区的虚无化。
(0)

相关推荐

  • 【考点解密】04 气候

    解密04 气候分层训练 [基础巩固]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完成下面两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2 ...

  • 学术情境试题178:祁连山降水转化率

    降水转化率指一个地区一段时间的降水总量与大气水汽总含量的比值.通常某一地区在大气水汽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降水转化率越低,其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潜力越大.祁连山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读 ...

  • 神奇印度,水稻亩产为何如此低?

    谈论起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印度可以说是"天赋异禀". 地形与土地资源: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 ...

  • 地理素材 | 印度洋葱为何频频爆发危机?

    地理生物轻松学 公众号ID: dilishengwu520 新鲜素材 一颗洋葱引发的危机 文字来源:央视新闻.瞭望智库综合 图片来源:网络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 ...

  • 蒋乐其 | 神奇的水稻王国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神奇的水稻王国 三等奖作品 实验小学  四(3)班 蒋乐其  指导老师:朱湘妹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紫色的稻谷吗?没有吧? ...

  • 玩转地理 | 强对流天气是什么?(揭秘三大对流性天气)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导 读 新启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期待您在留言栏内写 ...

  • 杂交水稻以前亩产多少?杂交水稻比以前水稻亩产多了多少?

    为回答你这个问题,我特地去查了下资料,不过结果有些出人意料,但还是写出来吧,恳请大家务必看完,因为真是有些出乎意料! 维基扒来的资料说:杂交水稻单位产量比普通水稻一般要高20%,但需要每年购买新种子, ...

  • 玩转地理 | 极地冰筏的神秘之旅

    冰山与冰川的关系 冰川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主要由大气固态降水(雪)演变而成.具体来说,就是降落在雪线(永久冰雪带下界,即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其自身压力( ...

  • 【玩转地理】用实图详解云南十八怪,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云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异现象.远来的游人和匆匆的过客离去之后,在全国各地渐渐流传下来各种版本的"云南十八怪&q ...

  • 玩转地理 | 圩田,不是于田,更不是吁田!

    <文献通考·田赋六>载:"江东水乡,堤河两涯,田其中谓之圩.农家云圩者,围也.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盖河高而田在水下.沿堤通斗门,每门疏港以溉田,故有丰年而无水患." 圩 ...

  • 玩转地理 | 水库,一个伟大的创造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编辑制作首发,如有转载必须注明原作者,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导读 地膜覆盖栽培又叫护根栽培,就是将一层薄膜铺设在地表以促作物生长的一项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