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部新时代作品架起东西方音乐文化桥梁——《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0年11月6日下午,“中国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学术研讨会暨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新书首发式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717会议室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国际交流处承办,音乐学研究所协办。
《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
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的作曲家、音乐学家,以及来自音乐评论界、国际出版界等领域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由于疫情原因,此次会议采取了线上线下同步连线的方式举行。除发言人以外,还有来自兄弟院校的学者及师生以线上的方式参与了会议。会议还在央视频和哔哩哔哩等主流媒体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7000余人。
会议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张伯瑜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出版项目的背景:此次出版的13部作品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创作中心委约我院13位作曲家创作的。其中的7部于2018年1月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世界首演;6部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世界首演。13部中国当代作品首次以群体的形式亮相于国际舞台,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及深入报道。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播原创优秀音乐作品,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于2019年成功申报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并于2020年上半年将13部作品全部出版。今天以13部作品的出版为契机,请各方学者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展开讨论,以期探索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未来发展之路。
随后,秦文琛副院长致辞。针对此次研讨会的主旨,他谈道,今天,我们要把民族性放在世界性的范围内,放在更加广阔的视域里看它的独特性。关于民族性本身,以及我们在什么样的层面上来建立这种所谓的民族性,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民族性应该不是表面化的东西,而一定是深层的,或者说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审美。作为13部新作品的作曲家之一,他也对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在打造音乐精品、促进音乐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了感谢。
秦文琛副院长发言
张伯瑜教授主持
随后,秦文琛副院长和张伯瑜教授为现场的作曲家们赠送了《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的乐谱,并合影留念。
秦文琛副院长为作曲家们赠书
集体合影
首发式后,活动进入了第二项议程——“中国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学术研讨会。郝维亚教授、姚亚平教授、贾达群教授和金平教授分别做了主旨发言。
郝维亚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妥协》。他从“民族性”和“世界性”这一对概念的二元关系入手进行了剖析,力求解题。他认为,现代的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并未过分思考民族性或世界性的概念,而可能更多关注超越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表达方式。郝维亚教授还从创作中的“妥协”这一概念入手,再谈委约作品的创作。他说道,作曲家创作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在编制上,而且在设计风格和委约的内容上也很全面。作曲家在表达自己对委约的各个层面的理解,要做出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判断和选择。这时候个人和社会之间达成一定的理解和妥协,这也是可能的。
郝维亚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受到疫情的影响,此次研讨会上,姚亚平教授和贾达群教授均采取在线会议的方式发言。姚亚平教授以《本土化和国际化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方向》为题,通过幻灯片演示,对近现代中国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西方化”和“道路问题”进行了梳理,试图阐明这些争论背后的心理,并提出以下观点:对于中国新音乐的创作来说,当下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贾达群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为《关于西方音乐、西方技术、专业作曲体系、民族民间音乐、个体化等概念的辨析》。他对这几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将它们与此次研讨会的议题相结合展开论述。他提出,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是自我行为,而是互动关系。只有融入到全球化公共平台内,文化和学术的话语权以及影响力才能发挥作用。
姚亚平教授做主旨发言
贾达群教授做主旨发言
最后一位进行主旨发言的是金平教授。他以贝多芬、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3位作曲家为例,讨论中国新音乐的民族性问题。他认为,仅仅在作品中使用民歌、民族乐器,并不能保证作品的民族性。民族性应该是更广和更深的东西。经过近40年的探索,也许是要重新对民族性进行深刻思考的时候。也许我们现在需要中国音乐的2.0版本,需要重新明确自己中国作曲家的身份。
金平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4位教授的主旨发言后,来自音乐各界的10余位与会代表进行了自由发言。
音乐学家李淑琴教授、音乐评论家张萌编审和黄宗权教授,作为这些新作品首演的亲历者,结合对作品首演的聆听体验,从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性因素在全球语境下的发展和接受等方面做了论述,并对这些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张萌编审发言
李淑琴教授发言
黄宗权教授发言
随后,国际著名音乐出版商彼得斯出版社的美国部董事长凯瑟琳·奈特女士(Kathryn Knight)和欧洲部的总经理琳达·霍肯女士(Linda Hawken)进行了联合发言。她们对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和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宣布将要在海外出版此次13部新作品,以此将彼得斯出版社与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的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彼得斯出版社代表进行在线幻灯片演示
彼得斯出版社代表通过在线会议连线发言
此外,作曲家郭文景教授、唐建平教授、贾国平教授、陈丹布教授、常平教授、陈欣若教授、姚晨副教授、张帅副教授、田田老师,以及特邀嘉宾赵曦教授也分别结合自己在创作中和创作之余的思考,针对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关系、中国民族和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要素、对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认识与反思、作曲技法层面上观照民族性等多种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作曲家们也对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的此次出版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郭文景教授发言
唐建平教授发言
陈丹布教授发言
贾国平教授发言
常平教授发言
陈欣若教授发言
姚晨副教授发言
张帅副教授发言
田田老师发言
赵曦教授发言
此次研讨会既有认知的契合,亦有观点的交锋;既结合此次出版的《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展开讨论,也同时将论题深化、提升;既以创作思路和技法为本,又富人文关怀,以文化为立足点。
研讨会现场
经过4个多小时的热烈发言,“中国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学术研讨会暨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新书首发式顺利结束。研讨会将中国当代作曲家和新作品再次带入了人们的视野,在中国新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关系上做出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研讨会海报
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本次活动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在网络平台同步直播,但各个平台仍有大量的学者、学生和音乐爱好者观看,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体现了人们对于中国当代音乐的热情。同时,研讨会首次召集了众多极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作曲家和学者,有着较高的学术规格,是中国当代音乐学术界的又一次标志性事件。《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的出版也体现了音乐作品的出版对音乐创作的推动作用,在此方面,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当代的音乐创作,并为作曲家们的作品出版提供更高效、更专业的平台。
供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文:邢媛媛、殷石
图:邸思木雅、杨光
责任编辑:静静
编辑:邸思木雅
设计: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