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药十年,耐心总结五脏六腑生理功能!建议收藏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中医学上的五脏六腑,并不等同于现代西医解剖学上实质的脏器。因此,对于中医学子而言,必须学好中医基本理论知识,为日后的进修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是,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中之重。今天黄药师,把十年来的总结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中医爱好者有所帮助。

五脏:中医上的五脏,是指心、肺、脾、肝、肾。

主血脉:

①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

②心对血液的生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主神明:

心有主宰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肺为“娇脏”

主气、司呼吸。肺具有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主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肺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肃降收敛的生理功能;通调水道,是指肺气宣发和肃降

对于体内津液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为“水之上源”,朝百脉而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会聚于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肺主治节,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功能。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主运化,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以及水液具有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

主统血,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于脉外。

肝为“刚脏”,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

主疏泄,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调畅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活动等作用。

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指对精气具有封藏作用;人体生、长、壮、老、己的生命过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人体的生殖功能主要与肾有关。肾精所化“天癸”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作用;肾中阴阳为各脏阴阳之根本。

肾主水,指肾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津液代谢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人的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六腑:中医上的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①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消化。

②胆主决断,胆具有对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决定的机能。

③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胃为“太仓”“水谷之海”,主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通降为和。

小肠

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大肠

传化糟粕,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

贮尿和排尿。

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因其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又无脏与之相表里,故又有“孤腑”之称。

功能: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机和气化,为元气运行的通路和水液运行的通道。

上焦

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上焦如雾”,即形容心肺输布营养至全身的作用。

中焦

指横膈以下至脐以上的腹部,包括脾、胃。“中焦如沤”,分部即形容脾胃等脏腑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作用。

下焦

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脏腑。“下焦如渎”,即形容肾、膀胱、大肠等脏腑排泄二便的作用。

#健康科普大赛##长江健康计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