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身体记住这个“三”,秋冬少生病~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有句俗语说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说明寒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这个时候,身体是最容易生病受伤的!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寒露养生需“三防”
防燥
寒露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燥邪当令,易伤肺伤胃。此时养生应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主。
防寒
此时处于秋冬过渡时期,常有冷空气侵袭,要注重防寒。建议结合自身的体质情况和基础病等进行个体化养生。
防病
寒露以后气温不断下降,需防范此时节容易发生的疾病,像伤风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便秘、 急性胃肠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等。
注意:有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尤其需要注意胃部、腹部保暖,且饮食避开寒凉、生冷食物,防止寒邪伤及脾胃。平时可通过艾灸、药物敷贴等方式预防胃病复发。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三暖:秋凉添衣莫露脚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寒露时节,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另外建议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寒露之后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脚部保暖。
【暖颈】
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戴条围巾可以有效保暖颈部。宜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
【暖腰】
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另外,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温热作用。
【暖脚】
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三吃:饮食温润补脾胃
吃芝麻
黑芝麻:药食两用,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等保健功效,被视为滋补圣品。
白芝麻:具有养血的功效,可以治疗皮肤干枯、粗糙、令皮肤细腻光滑、红润光泽。
推荐:白芝麻红豆沙心锅塌饼
补秋藕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
推荐:香芹鲜虾酿藕饼
饮菊花
据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寒露与重阳节接近,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图片来源:CCTV4
做法
寒露推荐饮食:可选择有滋补脾胃、润肺养阴功效的新鲜蔬菜和应季水果,如梨、柿子、柑橘、葡萄、香蕉等水果,胡萝卜、山药、冬瓜、藕、银耳等蔬菜,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秋冻也要看体质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适当“秋冻”虽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但并不适合所有人。此时节也不宜“秋冻”,应注意防寒保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头面部保暖,以防病情加重。
注意: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体虚者、老人、儿童等都不适合“秋冻”。
专家支持:朱焜,上海市中医医院药膳科副主任医师,上海药膳协会副秘书长
资料整合:中医健康养生官方号、CC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