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宋花密宗大威德明王探研

王俊杰

一、巴蜀密宗源流

中国的密教由开元三大士,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三位印度僧人善无畏、不空和金刚智在长安青龙寺创立。最初密宗主要盛行于黄河流域一带,经惠果大师的弟子空海传回日本后,影响力扩充至海外,前些年国内一般都认为汉密在会昌法难和五代变乱渐至衰落直至断绝,但就近几年陆续出土的大量密宗文物,被不断整理面世的密宗资料来看,北宋时期密宗非常盛行。

单就巴蜀地区在唐至两宋时期汉密传承有序,根据大足石刻及安岳石刻地方史志记载,密宗在唐后期先流传于川西,历经唐五代及北宋,至北宋后期和南宋初逐渐东移至川东,先在安岳一带发展后来在大足形成中心。

巴蜀地区绚烂的石窟群是国内汉传密宗文化最大的集中展示区,可想而知当时密宗在四川的盛行。密宗金刚智传金刚界秘法即瑜伽部密教,以一行、不空为二祖,以惠果、含光等为三祖,惟尚为惠果弟子首先在四川剑南开始传金刚界秘法。柳本尊为惟尚弟子,其十炼事迹在当时广为人知,影响深远。赵智凤为六祖,宝顶山小佛湾毗卢庵道场题“六代祖师传密印...”,后其于宝顶山建立密宗道场,其造像规划也依据了金刚界五部、三十七尊曼陀罗法,也可印证所传为金刚界秘法。

二、柳本尊行化图

大足石窟与安岳石窟为巴蜀石刻双壁,都是以密宗为中心,兼有部分儒道造像,其中柳本尊行化图在两处石窟都是重中之重,本文讲述大足石刻的柳本尊行化图,整幅造像宽达24.80米,高达13米,由上而下分为四层。龛顶上部从左至右横刻“唐瑜伽部主总持王”数字;在其下为最上层之造像;柳本尊像是全龛的中心;其下一层刻柳本尊行化的事迹图,一共有十组,每一组都有柳本尊,还有相关的事迹铭文,它们被称为“十炼图”;第四层为密宗十大明王像,未雕凿完毕,但在宝顶山有其独特的价值,对当时的开凿工艺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纵观全图最初设计者的用意,十大明王必定属于本尊事迹图的一部分。十大明王图下未完工部分出现部分风格迥异的部分造像均为后朝所刻。
大足石刻柳本尊行化图
三、大威德明王

神怪花钱中个人一直倾心大威德明王。明王为菩萨怒岔身,虽有几版存世,但我独爱此版,本品运用阳文白描的艺术表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有别与常见的平雕与微浮雕,令人着迷欲罢不能。我喜欢它一气呵成的酣畅淋漓,喜欢它寥寥几笔的飘逸灵韵,喜欢它细微处的匠心独韵,喜欢它方寸间的薄绿纱衣。此花钱的主尊可参考柳本尊行化图中大威德明王,具体人物细节高度一致。怒发冲冠意如丝,三头六臂可通神,金轮神印镇八荒,双手佛印示悲悯,天杖随卧肆从容,妖邪惶惶皆跪伏,正面刻画气势如虹深得明王神髓,令人叹服。背文十二生肖亦用相同手法,每个点阵,姿态均清晰可见,生肖有形亦有神,版模确已到极致。本品释意为大威德明王镇压一切邪魔护佑十二生肖所代表的芸芸众生。

大威德明王

四、天杖

大威德明王双手所持是何法器一直以来都未有定论,同好皆用类“伞状”法器来形容,未能做进一步探寻,根据前文所述此大威德明王为柳本尊行化图的一部分,在此属密宗明王,所持法器必在密宗出现过,很可惜柳本尊行化图中大威德明王尚未完工,不然就存在确切的线索,直接可得出结论。不过翻阅资料后,所有密宗法器中只有天杖能满足器上端如有剑柄,器身有多边形或者伞状折线形,器底端有类圆形物体三大特征。下图中的天杖是密宗标准器,在杖尾是一个半十字金刚杵,支撑着雕纹的八面杖身,最终到杖头部分形成了一个“千瓣”莲花造型。在莲花上有一个交叉的金刚杵,它支撑着宝瓶。在宝瓶上面是三个头,杖顶为十字金刚杵。各位泉友可以仔细对比。

密宗天杖

五、宋金儒释道求同存异

国内对儒释道的研究中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三教合一”,针对这个词现已有人在纠正,因为儒释道三教的根本教义均不同且各有传承,三教合一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空中楼阁。在历史的长河中,三教你死我活的局面已出现过很多次,汉有儒道之争,北齐尊佛灭道,唐早期重道轻佛后有会昌法难等等,包括北宋理学家朱熹以及后来的王阳明等熟知三教根本教义的大儒大家,常批佛道两家,丝毫不留情面,说明三教之间是存在根本性分歧的,所以宋金时期用三教求同存异表述更为恰当。

其实三教的起落兴衰跟当时的政权息息相关,三教不是独立的教派,宗教都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是教化引导百姓的一种方式,如果它与政权出现冲突甚至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自取灭亡。当然三教在不断的竞争中也互相吸收了一些自己认可的内容来扩大自己在百姓中认知度及社会影响力,这也是很多人误解为三教合一的根本原因。

本文为何探讨三教共存,因为了解北宋花钱的泉友肯定明白与此品同风格的还有两枚,分别为关王与张天师背十二生肖。儒家因贯彻忠义思想最先将关羽吸收,佛道两教惊觉关羽的巨大影响力后,先后对其封号,纳入自身体系,又让关王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宋末已经出现大量关王庙。关王、大威德、张天师在此套中肯定分别代表儒释道三家,北宋花钱中体现三教共存的花钱很少,用套花形式来表现的更是独此一套。另外中古花钱有一枚俗称“三清”的花钱,钱体面文有释迦摩尼、老子、孔子,此枚花钱很有意思与白描套花用“一文一武、一柔一刚”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体现出展现出三教顺应皇权,求同存异,护佑百姓的社会现状。

关王                              大威德明王                      张天师

六、北宋时期密宗的发展

一枚花钱带来的思考不仅仅是主尊形象的确认,思想内容的延伸,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从中看到更多的社会现象。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密宗为何没有按照前人的观点经过会昌法难,五代乱局,就此断绝,为何反而出现兴盛的局面。
首先,密宗在北宋的兴盛与统治阶级的支持是息息相关的,宋开国后不久成立译经院,翻译大量密经,密经的大量翻译是密宗兴盛的一个标致;更是第一次由官方出面结集大藏经出版,其中包含大量密宗的内容,使其有机会传播;在译经院设立密堂,广行法事,宫中设立密宗道场;另据《世界宗教研究》中记载,宋神宗熙宁六年日本延历寺僧成寻参观宫廷时,发现其内怒岔明王像比诸佛像多。种种记载都能说明当时统治阶级对密宗大力支持,也可说明密宗在当时上层社会的流行。
其次,北宋时期印度佛教被密宗主导,印度无上瑜伽部的崛起,大批僧人来华,在民间影响力巨大,具有广大的信众,各大寺院设立密宗道场,屡行密法。密宗的经像、神邸亦随处可见,遍布于都市乡间的庙宇里民山大川的磨崖峭壁上。
再有,辽、金、西夏的密教也有发展,如陕北地区与西夏接壤,目前仍存众多密宗雕像,这些都是因为宗教交流由西夏传入。辽宁延昌寺是辽代一所传持唐密和无上瑜伽部的道场,出土了大量珍贵密宗文物,重要性可与法门寺地宫出土之物比肩。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类似的实物证据比比皆是。那些朝代虽然与宋朝敌对,但是文化的交流从未停止过,于是也是密宗在宋代盛行的一个因素。
有了官方的鼎力支持,又有广泛的信众基础,官铸花钱上出现菩萨怒岔像,也便顺其自然不难理解了。目前存世的北宋造像与其他青铜器上很少出现怒岔明王像,有的大多是清朝盛行的藏密铜像,汉密的痕迹大多已经在岁月更迭中被世俗遗忘,也正因为如此钱体上出现怒岔明王像更显珍贵。
中古精品花钱有很多工艺精湛,设计优美的品种,但就个人而言最喜欢的是可通过钱币这个载体了解当时的人文内涵,社会现状并能借此接触到前人精神世界的那部分。今观古,心更明,正本心,遂前行。岁月如梭,此花能面世确属侥幸,可任谁也无法抹去它存在的痕迹与意义。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