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颅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确诊丨经典病例】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60岁。
主诉 : 突发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1天。
现病史: 患者于1天前睡眠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呈剧烈胀痛,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无四肢抽搐发作,无肢体活动障碍,至当地医院就诊,予药物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现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该患发病以来,患者精神、胃纳一般,睡眠一般,无肢体抽搐,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改变。
既往史: 无。
实验室检查: 多肿瘤标志物均阴性,余无特殊。
查体:急性面容,其他无特殊。
超声: 无。
CT/MRI扫描: 颅脑CT检查:颅脑平扫CT检查设备为Siemens Emotion 16层CT,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由听眦线至头顶,采用轴扫,扫描层厚为4.8mm,电压130KV,220mAs;增强扫描CT机为飞利浦Brilliance 256层ICT,范围包括鼻窦及脑部,常规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电压120KV,220mAs,矩阵512×512:扫描结束后行0.8mm薄层后处理重建。(如图1~6)。
颅脑MRI检查:检查设备为Philips Intera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头线圈。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颅脑及鼻窦,行自旋回波横断位T1WI、T2WI及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位T1WI增强扫描扫描,T1WI扫描参数:TR=460ms,TE=15ms, T2WI参数:TR=4200ms,TE=120ms;层厚5mm,间隔6mm,矩阵256×256,FOV=250mm。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Gd-DTPA),总剂量为20 mL。(如图7~14)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1:根据提供的CT和MRI图像,对病变的描述,下列哪项正确?(单选)
A 筛窦区1多囊性肿物;
B 筛窦区1鼻颅交通性占位,呈囊实性,以囊性为主,呈膨胀性生长,密度和信号混杂,边界清;
C 肿物累及额叶;
D 肿物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B
CT和MRI示肿物位于前颅底、筛窦区,呈囊实性,膨胀性生长,鼻颅交通,密度和信号混杂,不均匀亚强化,边界清,所以答案B正确;
问题2:根据提供的CT和MR图像,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单选)
A 筛窦粘液囊肿;
B 骨化性纤维瘤;
C 神经鞘瘤;
D 内翻性乳头状瘤;
E 鼻窦淋巴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C
手术中将双侧额叶向上、外拔开即见肿瘤,肿瘤位于硬膜外,其生发点为嗅沟,其向下生长达鼻前庭,向上生长达三脑室底,先切开肿瘤包膜,放出部分囊液,并作瘤内切除,缩小肿瘤,再沿肿瘤包膜全切肿瘤,肿瘤上下径达8CM,左右径4CM,前后径3.8CM,肿瘤已侵蚀前颅凹底骨质及硬膜,切除肿瘤后在瘤腔内铺上纤丝止血纱。
光镜下肿物由细胞密集的Antomi A区Antomi B区组成,Antoni A区细胞核排列成栅栏状,AntoniB区细胞稀疏,排列无序,瘤细胞间泡沫状巨噬细胞浸润,瘤细胞间可见较多厚壁血管,偶见核分裂,可见囊性区,未见坏死。免疫组化结果:CK-、S-100+、NSE-、GFAP-、NF-、Ki-67(+,1%)、Syn-、chromogranin A-。
病理诊断:神经鞘瘤。
肿物由细胞密集的Antomi A区Antomi B区组成,Antoni A区细胞核排列成栅栏状,AntoniB区细胞稀疏,排列无序,瘤细胞间泡沫状巨噬细胞浸润,瘤细胞间可见较多厚壁血管,偶见核分裂,可见囊性区,未见坏死。
三、诊断分析思路
CT平扫显示筛窦区混杂密度病变,轻度膨胀性改变,向两侧压迫眼眶内侧壁,向上突破前颅底进入颅内,大小约43mm×40mm×78mm,鼻中隔、筛板、双侧中鼻甲、上鼻甲、左侧下鼻甲骨质吸收破坏,增强扫描病灶内见呈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MRI示等T1等T2及长T1长T2信号肿块,膨胀性生长,压迫双侧眼眶内侧壁,以左侧受压明显,向下累及中、上鼻甲,向上突破前颅窝底侵及颅内、左侧额叶,引起占位效应,中线结构右移13mm,肿块上下径约83mm,最大横断大小约44×40mm,增强扫描实性成份中度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CT及MRI扫描均提示病变为鼻颅交通占位病变,基本征象是囊实性,膨胀性生长,密度、信号不均匀,囊变广泛。
(1)定位诊断:本病变累及筛窦及颅内,首先需要确定是筛窦病变累及颅内,还是颅内病变累及筛窦,由CT及MRI图像来看,病变呈膨胀性生长,鼻部及颅内部分体积均较大,很难确定病变是源于筛窦还是颅内,因此考虑病变起源于颅底可能。
(2)定性诊断:本病例特点为60岁男性,突发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1天,由第一次CT检查结果来看,患者所示症状应由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而筛窦占位病变并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是被“意外”发现,因此考虑肿瘤可能生长缓慢,偏良性。影像特点病变为鼻颅交通占位,信号、密度混杂、囊变较多、囊壁斑点钙化、增强扫描实性成分中度强化、破坏颅底,侵犯颅内,由于神经鞘瘤发生于鼻腔鼻窦者非常少见,仅占头颈部神经鞘瘤的4%,术前定性很难。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⑴鼻颅交通性占位病变;⑵呈膨胀性生长,肿物边缘较光滑;⑶CT特点:病变呈囊实性,以囊性为主,实性部分增强后中度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⑷MRI特点:平扫信号不均匀,呈等T1、长T1,等T2长T2信号,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增强后肿物呈不均匀强化。
(1) 筛窦粘液囊肿:额、筛窦粘液囊肿是副鼻窦粘液囊肿最多发部位,由于筛窦位于眼眶上、内侧,此处窦壁薄弱处不足1mm厚度,囊肿极易压迫眶板,眶壁受侵蚀而缺失,进而囊肿向眼眶内蔓延引起眼球突出和移位。粘液囊肿根据粘液成分不同可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密度均匀,一般无强化,部分囊壁可有环形强化。根据影像表现容易鉴别。(如图17~18)
(2)骨化性纤维瘤:好发于青少年,CT表现为椭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骨性高密度影,边界清楚,瘤周有厚薄不一骨壳,瘤体内密度不均,可呈磨玻璃状,也可由囊变、钙化或骨化混合存在。(如图19~20)
(3)内翻性乳头状瘤:多起源于中鼻道附近的鼻腔外侧壁,分叶状,更易向鼻腔生长,向鼻窦扩展主要是上颌窦,对周围骨质可有压迫、侵蚀,但程度较轻,密度多均匀,少数有钙化,多均匀强化。(如图21~22)
(4)鼻窦淋巴瘤:表现内窦腔内密度较均匀实性软组织肿物,窦壁轻微浸润性破坏,窦周软组织侵犯,增强后较均匀中度强化。(如图23~24)
病例供稿 中山市人民医院CT室 吴任国
专家点评
该病例最终病理诊断:“鼻颅沟通性神经鞘瘤”。本例病变为鼻颅沟通性占位,主要特点是上下走行囊实性病变,呈膨胀性改变,边缘清楚,CT扫描病变呈高、低混杂密度,病变邻近骨质压迫吸收,MR平扫示病变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上述表现均符合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因病变纵向走行,呈囊实性,故应考虑到神经鞘瘤的可能。
神经鞘瘤是只包含神经支持细胞的肿瘤,不含神经元成分。神经鞘瘤是良性,有包膜,缓慢生长的肿瘤,发生于30-60岁的患者,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4倍。发生于鼻腔-鼻窦的神经鞘瘤少见,一般不发生恶变,术中偶可找到起源神经,从而可切除肿瘤而保留神经。
组织学上,神经鞘瘤包含两种成分:Antoni A区,以长梭形细胞的紧密排列为特征;Antoni B区,以伴有少量梭形细胞的疏松粘液基质为特征。在CT上,从不同程度强化的均匀一致卵圆形肿块到以囊性为主的病变。在增强CT上,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例强化程度高于肌肉,三分之一的病例强化程度等于肌肉,三分之一的病例以囊性为主。强化的机制可能是对比剂自血管外渗到乏血管的肿瘤基质所致。在MR上,神经鞘瘤呈等T1,不均匀T2信号强度,反应肿瘤是细胞丰富病变(等信号)还是囊实性病变(不均匀高信号)。所有神经鞘瘤都是大致卵圆形、非浸润性病变,邻近骨质呈压迫吸收改变。骨质改变对神经鞘瘤的诊断很关键,任何侵袭性的骨质破坏,都可以排除神经鞘瘤的诊断。
点评专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郝大鹏
参考文献:
1.王振常,鲜军舫,兰宝森.中华影像医学.头颈部卷(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鲜军舫,王振常,罗德红,等.头颈部影像诊断必读.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3.杨本涛 王振常 刘莎,等.鼻腔鼻窦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6):618-621.
4.蒲 红,傅凯,宋彬.鼻窦粘液囊肿CT表现及临床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11):2004,15(11):604-605,612.
5.杨本涛,王振常,姜祖超,等.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6):518-523.
6.Peter M. Som, Hugh D. Curtin, et al.Head and neck imaging. Mosby,4th ed.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