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用盖碗泡茶,为什么容易越泡越浓?
有一天,茶友来直播间,提了个问题。
新手用盖碗泡茶为什么容易越泡越浓?
在那嘈杂的直播间隙,看到这个问题的瞬间,村姑陈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回到了刚刚开始用白瓷盖碗学泡茶的岁月。
说起用盖碗泡茶,谁还没被烫过几次手呢?
滚烫的开水倒进去,马上就要让它变成茶水倒出来,这当中的时间控制,水位控制,可是需要很多技巧的。
新手初初接触盖碗,没砸过几只,没摔过几个,没几次烫到痛不欲生,都不算是真正学会了使用盖碗泡茶。
大多数新人,便是由于对盖碗的使用还不熟练,故而,极容易泡不好一碗茶。
不是泡得太浓,便是泡得太淡。
不是泡得太苦,便是泡得太涩。
总之都不好喝。
至于新手,该如何才能避免把茶汤泡得越来越浓呢?
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注水不要太多
很多新人,在面对盖碗的时候,总是会紧张。
特别是从前使用壶的茶友,在看到盖碗那敞开的大口,看到满碗的沸水时,心里就会发憷。
用壶,手是接触不到沸水的。用盖碗,一不小心手指就会碰到沸水。
人性总是趋利避害的。
对沸水本能的害怕,会让人不敢去合盖出汤,就算拿起了盖子,也是动作迟疑,各种犹豫不决,拖延时间。
势必要等到盖碗中沸水那蒸腾的热汽散掉了一些,水温明显看上去冷了下来,这才敢把手中抓握了很久的盖子放下去,合盖出汤。
这种出汤,是经历了复杂的思想斗争的。
是思前想后,各种纠结之后,静待时机成熟(茶汤变凉)之后,才敢进行的一次“冒险”。
然而,正是这样看似“周全”的出汤,却引出了各种问题。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茶汤会延长浸泡时间,变得很浓郁很重口。
这种茶汤,小部分喜欢闷泡茶汤的人是喜欢喝的,因为很浓,很酽,很煞口。
但是喜欢归喜欢,不健康却是很肯定的。
闷泡的时候,茶多酚与咖啡碱大量释放,超量释放,而这些物质,对痛风病人却不太友好。
时间长了,怕是会有大麻烦。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冲泡的时候,注水一定要控制好量。
水量不能太多,水位线不能太高。
否则,拇指与食指一握上去,立刻便会痛彻心痱。
那股子烫,那种尖锐的刺痛感,令人只想立时甩飞这只盖碗。
只有控制好了注水量,把水位线控制在比较适中的地方,控制在离盖碗的边沿低一些些的位置,才能避免合盖时,让水指直接靠在沸水上,烫痛了手不说,还闷泡了茶汤,浪费了一泡好茶。
二、不要过多地刮拔茶叶
有一些茶友,喜欢凡事都干干净净的。
比如,当盖子合在碗上的时候,他们希望不要有茶叶枝丫露出盖碗来。
这就很难。
尤其是冲泡秋寿眉的时候,秋寿眉都是长挑型的身材,秋风秋雨赋予了它们虬劲的身姿和桀骜不驯的风骨。
它们被投到盖碗中时,哪里会乖乖地呆在其中呢?
长手长脚都没地方放好么?当然会有部分枝丫会冒出来。
这若是放在要求不那么高的茶友手中,也就罢了。冒出来几枝就几枝吧,无伤大雅,只要泡出来的茶汤好喝就行。
而万一要是撂在凡事喜欢井井有条的茶友手中,那可就不一样了。
非得要把茶叶都归置干净,让它们全部呆在盖碗里才舒心。
于是乎,在沸水冲入盖碗之后,这些茶友会十分地不满意于茶叶枝条的四散铺陈,这种玉体横陈的感觉令人很不舒服。
就开始动手了,拿起盖子,对沸水中的茶叶各种拔——吸进了水的茶叶,会变软,容易被拔入盖碗当中,归置得妥妥当当。
这种习惯当然是好的。
但其实,不必急于一时。
尤其是第一冲,及时出汤最重要。
若是过于强求茶叶的整齐,左右刮拔茶叶,而延缓了出汤时间,让茶叶延长了闷泡的程度,那真是十分十分地得不偿失。
这样的茶汤当然是苦涩的。
喝了对身体当然没什么好处。
其实可以再等等,等二冲三冲之后,茶叶更大量地吸入了水分,自然就会变得更软,越来越软,可以自然折叠。
此时,在出汤之后轻轻地归置几下,左右各拔动两次,茶叶就乖乖地呆在盖碗里了。
三、要沥干净余汤
在中国人的理财观念里,年年有余,自是极好的。
但在泡茶的时候,如果也讲究碗碗有余汤,那不仅不好,还会拉低了整泡茶的评分。
尤其新手用盖碗泡茶,沸水泡,环壁注水,快出汤之后,若还是越泡越浓,越泡越苦涩,那显见,是每一冲的茶汤没有沥干所致。
我们知道,每一冲的茶汤,都需要快出水。
但每一冲的茶汤,都需要沥干,这一点很多茶友会忽略。
茶汤的出汤,分为三部曲。
第一部分,是大量的茶汤似瀑布一般倾泻而下,占茶汤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五。
第二部分,是水柱状的茶汤似大雨一般哗哗直下,占茶汤总量的百分之二十。
第三部分,是小滴小滴的茶汤似雨后屋檐一般,细细滴落,占茶汤总量的百分之五。
很多茶友,注意了前两部分,也把握住了前两部分,唯独第三部分,常常被忽视,被省略。
这百分之五的茶汤,如果被忘记了,没有倒出来,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它们会留在盖碗的底部,浸泡着盖碗底部的那部分茶叶——从上一冲结束一直到下一冲开始,这段时间有多长,这些水分浸泡着底部茶叶的时间就有多长,释放的内质就有多少。
这些内质的释放,并不合理。它们是被浸泡出来的,不是每一冲的自然释放。
浸泡出来的茶汤,茶多酚与咖啡碱呈过量释放的趋势,喝了怎么会好?
同时,没有沥干余汤的冲泡方式,会让每一冲的茶汤,都有残留在里面,而这些余汤累积起来,只会让下一冲的茶汤,滋味变得更浓,变得更加苦涩。
于新人而言,便是想破头也想不明白,为何快出水了,茶汤还是一泡比一泡浓,一泡比一泡苦涩。
故而,大家切记,每一冲的茶汤都要沥干。
出汤时,当茶汤已经呈现缓慢滴落的趋势时,切不可停手,这时宜更加翻转手腕,转换角度,让被茶叶挡住的余汤,更加顺利地滴落下来。
沥尽余汤,方能每冲都是新汤,每冲都是好茶。
三部曲之一:瀑布状出水
三部曲之二:汤如水柱
三部曲之三:沥干茶汤
碗底是未沥干的茶汤
碗底是未沥干的茶汤
碗底是未沥干的茶汤
【后记】
冲泡,是门大学问。
如何选器,如何使器,都需要教学相长,方才能融会贯通。
每每大家的问题,总是集中于冲泡。
盖茶叶的优缺点,在每次上架的时候,村姑陈便已经介绍明白,无须多问。倒是这如何泡才能泡得好喝,如何泡才不苦涩,真真是无数茶友穷尽洪荒之力也迈不过去的火焰山。
那就慢慢讲吧。
也不能一下子全讲到位,这样吸收不好。
村姑陈边示范,边讲,列位看官边看边听边练习。
半年之后,必有大成。
▼ 特别提醒:
小陈茶事的第三家线下店,在2021国庆节期间开始试运营了,想要莅临现场品鉴喝茶的茶友,可以微信提前联系客服微信(taimumagu),因为茶友众多,请有过去的茶友给客服留言。
▼ 小陈茶事第三家线下店(福州)地址: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
作者 | 村姑陈
首批500本仅24小时售罄,
现在微信购买,还有机会获取村姑陈签名手书。
……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