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苏文茂能成为文哏大师?相声界两大捧哏巨擘都为他甘当陪衬!

老话说得好,“三分逗,七分捧”。这绝非是对捧哏演员的恭维之辞,捧哏的重要性恐怕只有身为搭档的逗哏演员才最深有体会。在从艺生涯中能得到一位大量活的辅佐提携,哪怕只是阶段性的短期合作,对于逗哏演员来说都将是受益无穷的。
对于十年以上听龄的老听户们来说,或许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最佳捧哏。历代相声艺人中不乏大师级捧哏巨擘,其中赵佩茹、朱相臣无疑是巨擘中的执牛耳者。无论同行,还是观众,都给予过这两位极高的评价。甚至在很多“老粘子”看来,不管把二位和谁放在一起比较,对方都必然吃亏。作为后辈相声艺人,哪怕能与其中一位有过同场合作,都是难得精进艺业的机会。可这两位当年还真都给同一位晚辈捧过哏。这个幸运儿正是日后被推崇为文哏大师的苏文茂。
苏文茂与朱相臣搭档多年,在此之前朱相臣一直与小师叔郭荣起合作。据说当年还是郭先生出于提携晚辈,主动把朱相臣这么个大量活拱手相让。青年时代的苏文茂艺术风格带有深刻的常氏相声烙印,善于通过丰富的动作表情刻画人物,注重舞台表演。而朱相臣一贯以冷面滑稽示人,对尺寸、火候的拿捏极为准确。打个比方,那时的苏文茂好比一个优雅的舞者,不疾不徐地向观众展现着自己艺术才华,而朱相臣则更像是一只托着舞者的无形巨掌,给对方足够广阔的施展空间,且不会有跌落台下的顾虑。
众位不妨回忆一下,在苏文茂的代表作当中,至少有七成都是当年他与朱相臣搭档时留下来的精品。像观众耳熟能详的有《歪批三国》《论捧逗》《抚瑶琴》《开会迷》《美名远扬》《杂谈失空斩》等等,稍微冷门一点,但同样值得回味咀嚼的有《新商标》《学习张世珍》。
正是这一段段的经典合作,将苏文茂的表演艺术淬炼得炉火纯青。内行观众也通过这些珍贵的录音资料领略到了朱相臣捧哏的艺术魅力。比如《论捧逗》这块活,朱先生捧哏有这么一句:“我们家三亲六故大大小小全没有了,我这不养一黄雀前天还飞了。”相比于一般捧哏的,“为跟您说这段相声,我们家三亲六故都死绝了”,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另外一位则更无需溢美之词。即便抛开马氏父子对他“亘古一人”的赞誉,赵佩茹在捧逗两门登峰造极的艺术造诣都是业内有目共睹的。无论是早年间逗哏与李寿增合作,还是后来给小蘑菇、马三立捧哏都表现出了卓越的艺术天赋。当年他也曾甘愿给苏文茂当过陪衬,只不过这二位留下的录音资料相对较少,仅有《全德报》和《反正话》两段留存于世。
以《全德报》为例,他给苏文茂量活完全可以摆出一副老叟戏顽童的姿态,然而赵佩茹却没有,因为一旦如此,捧哏演员在这块活里的角色定位必然产生偏差,其结果很可能对包袱有妨碍。虽说是苏文茂逗哏,但整段表演节奏却尽在赵佩茹的掌握。一般来说,《全德报》在腿子活当中容易使成闹活,但苏赵版的演绎则完全在遵从人物角色的基础上推进表演,每个包袱都不是闹出来,都经过了细致的铺垫。
赵佩茹的徒弟马志存也曾长期给苏文茂捧哏。而此时的苏文茂,文哏表演风格日臻成熟,对表演的节奏掌控更显游刃有余。能锤炼成一代文哏大师,不可否认恩师常宝堃功不可没。除此之外,业务场上前辈高人的“夹磨”,对于演员舞台经验的积累和艺术领悟力的提升也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