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那谁是?

那作为医药行业从业者,对此又有何态度?

台湾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者高震东先生曾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作“天下兴亡,谁的责任,我的责任”。谨以此言,与医药界诸君共勉——我不是药神,谁是?

其实,在成为药神的路上,大家都已迈出步伐。

· 政策决策者

国家对于医疗改革一直非常重视,于今年上半年专门成立医疗保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整合了人社、卫计委、发改委与民政部各原医保相关部门,集中了药品的定价、采购、 支付职能的,寄希望于通过机构职权的高度整合促进医疗改革的实施。

而医保局挂牌至今也有月余,不论是对三明模式的调研,还是近日业内流传的关于药品集中采购的试点讨论会议,亦或即将正式出台的医改新政,都是在为中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与尝试。

更多的政策方面,从注册方面的临床急需等药品的优先审评,使患者急需等药品更快进入市场;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实施,试图从质量上对仿制药进行管控,使消费者吃放心药;再到医保动态目录文件中阐述的对创新药的倾斜,我们的政策决策者早已走在路上。

· 医药行业从业者

我国的医者与药者,更是自古以来便有着悬壶济世的理想与传统。时至今日,活跃在医药行业一线的诸多药企,仍是这一情怀的继承与传播者。如寓意“百创新药,济世惠民”的百济神州,“海纳厚生,正道修远”的海正药业,正是传递着一代代中国医药人的情怀与追求。

药品研发方面,中国既有恒瑞、复星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传统医药企业,更有本土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如PD-1信迪利单抗已申请生产的信达生物,拥有全球第一个皮下注射抗PD-L1项目的思路迪等等。此外,还有如药明康德、泰格等已在世界医药研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国CRO企业,引进与自主研发齐头并进、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再鼎医药等等…中国的药品行业从业者一直在向前奋斗着。

在医疗领域,近些年也出现了更多的声音。大方面有公立医院的市场化改革,微观则从政策上对医生多点执业的支持,到更多当下的医生自由执业、医生创业、医生集团的发展趋势,再到移动医疗,互联网+的入局等,中国的医疗机构本身也已处在大变革的热身阶段。

·  更多入局玩家

同时,我们也看到有更多的行业内外的玩家进驻中国的医药行业,希望成为自己的“药神”。既有如前文所述的,春雨模式的移动医疗,阿里健康的网络医院等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探索者;也有VIC模式吸引的更多投资者、回归中国医药行业的尖端人才与团队;还有我们医药魔方这样正在努力打通医药行业数据链条的数据与产品创新者。而在VIC模式中,除了如启明创投的传统投资机构外,药明康德相关的毓承资本等模式资本的入局,更是为行业发展带来更专业的战略眼光与更灵活的发展模式。

·  未来的中国“药神”们

虽然我们已走在变革的路上,但是要成为“药神”,仍是前路漫漫。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徐峥在决定成为“药神”前遇到了代表毁灭的湿婆神与暗喻新生的迦梨神,暗示着他要通过自我的毁灭,才能成为中国的“药神”。而在现实的中国“药神”们要走的路,同样一路荆棘。

我们的各类医疗制度还亟待完善,医药运转体系还需要更多的举措,来达成既保障医药行业内机构的权益与正当利益,又保证消费者看得起病、用得起药的正向循环。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创新药,需要质量更有保障的仿制药,需要更方便更人性化的就医体验,需要更流畅的行业信息渠道…前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换一个角度考虑,我们有着这样的人口基数,这样的历史背景,这样的医疗矛盾与累积的不合理;也有着这样积极奋斗的人群,这样亟待变革的行业环境,这样可以借势的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模式,这才是热血漫的标准前奏啊。

然而投资界的看好归根仍是对医药行业价值与发展的认可,是对医疗健康行业正在进行的变革的期待,是对未来中国“药神”们的支持。希望在这部正在上演的中国医药变革的热血漫中,可以看到各位“药神”的身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