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鞍银鞍逞奢豪:多家博物馆北方游牧民族马鞍饰精彩奉献

对于游民民族来说,马是生命,而马鞍是最重要的马具之一,一般来说,马鞍是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马具中,马鞍是核心部分。草原上人们在马上活动的时间非常长,一如枕头跟睡眠的关系一样紧密。游牧人从古至今马鞍的设计和装饰倾注很大的心血,马鞍设计、制作、装饰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游民民族马的地位高,马鞍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蒙古牧人有云:“女人们有钱戴在头上,男人有钱用在马上”。

在欧亚大陆草原的人们完成了对马的驯化和乘骑之后,曾经经历了相当漫长时间的无鞍裸骑时代。春秋早期蒙古草原上的骑兵开始配备坐垫,直到西汉晚期才出现了木质的马鞍。隋唐时期北方草原上的突厥马鞍开始有了较大改进,而契丹鞍整体加宽,前鞍桥加高,后鞍桥加高,托住臀部,坐起来很舒适。

据说契丹人制作的马鞍就曾被誉为天下第一,辽代陈国公主墓中,契丹马鞍就有了更加具体生动的艺术体现。

辽代陈国公主墓马鞍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马鞍胎为柏木,外面用银鎏金片包饰,由前桥、后桥、左右鞍板榫卯拼合而成,拼接处均用铜条锔固,鞍座呈凹弧形,前桥直立,后桥向后倾斜,鞍长56厘米,宽41.2厘米,前桥高26厘米,后桥高18.8厘米。整个马鞍镀金贴银,精雕细刻,金碧辉煌。

对于游牧的契丹人而言,马是其相伴一生的知己。由于马具的普遍使用和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造、提高,辽代马具制作空前发达,契丹鞍等高品质马具曾经享誉东亚。辽朝皇帝常以制作的马具、良好的马匹馈赠宋朝皇帝和邻邦诸国;契丹人的丧葬习俗中,无论贫富、贵贱,无论随葬品的多寡,随葬马具也必不可少。因此可以说,马具是契丹民族文化的显著标志。

马鞍有金马鞍、银马鞍、铜马鞍、景泰兰马鞍、檀香木马鞍等。所谓金马鞍、银马鞍等等,都是就马鞍的装饰而言,并不是全用金子和银子制成。


乐艺会从自身艺术资料库中整理博物馆马鞍藏品奉献给广大爱好者



唐代 银镏金人物狩猎纹马鞍饰


内蒙古博物院


《金色中国》金器文物大展


辽代 鎏金马鞍马具


内蒙古博物院


《金色中国》金器文物大展展品



辽代  陈国公主墓包银木马鞍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大辽与草原文物精华展》展品



辽代  錾花银马鞍桥


甘肃省博物馆


《丝路传说:甘肃省丝路文物展》展品


辽代  银蹀躞带、鞧带


《大辽及草原文物展》展品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辽开泰七年  全长320厘米 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银蹀躞带1副67件。用薄银片制成,每侧各有5条长带、短带,每带各镶8件马形玉饰,垂挂于鞍座后部左右两侧。银鞧带1组41件,用薄银片制作,由1条长带扣和2条短带连成,带上镶玉节约和马形玉饰,分别垂于马腹、马臀两侧。



元代  卧鹿缠枝牡丹纹金马鞍(一组)


内蒙古博物院藏品


首都博物馆大元三都特展展品


元代 卧鹿缠枝纹金马鞍(同上)


内蒙古博物院藏品


《金色中国》金器文物大展展品


蒙元 龙凤纹金鞍饰


内蒙古博物院


《金色中国》金器文物大展展品


18-19世纪镏金铜马鞍


西藏博物馆藏品


《雪域瑰宝—西藏文物展》展品


内蒙古博物院


马鞍藏品


上海博物馆


藏族马鞍前桥




三峡博物馆


彝族漆马鞍


以上图片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辽宁省博物馆藏品


鬼方提供






通辽博物馆藏品


小玉米提供


本文除鬼方、小玉米所供图外,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