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立平II一到湾下莫问姓,我从故乡客都大桥走过【客都原创】
半掩琵琶,弯弓待发;豪情逸兴,长留水天。一座新颖的客都大桥飞越梅江。
戊戌初秋,晨风渐凉;我从大桥走过。这时两岸设施仍待完善,只有另类行人和另类车辆造扰。这是暂时的清静,用不了多久又是熙熙攘攘。正如梅州大桥西岸南端的沿江路,刚刚开通时路可罗雀,如今让交警叔叔忙得手舞足蹈。
图文/严立平
这里是梅州南郊。以大桥建成为标志,梅江和梅县市区终于融为一体。客都大桥西通程江镇大沙村,进入日新月异的梅县城区;东边延长线与三角镇三龙、湾下摩肩接踵,沟通进城大道。大桥离机场仅一箭之遥,一飞冲天的铁鸟在桥边呼啸而过。南望黄沙嶂、高观音、长沙、梅南…山连着山,云聚云散。今古一相接,百年转瞬间;清朝中晚期太平军最后一战,土地革命时红四军挺进九龙,梅埔丰游击队神出鬼没…好一派苍莽河山!流传着许多梅州的故事。
我在桥头看风景。东岸是山环水绕的田野村落,迎着黄沙嶂的旭日展开一幅团团如扇的图画。这里是蜿蜒梅江出山进城转弯处,顾名思义曰湾下,一个令人遐想的芳草地。客都大桥,彼此结识于此时此地可谓缘份匪浅。我要借道而过,趁离岗前夕身轻如燕的好时节飞向山边水畔、湾下人家,叩访旧梦遗踪。
你知道“一到湾下莫问姓”的谚语吗?如果你是“老梅城”,定然或多或少能说出它的来龙去脉。话说南宋后期,进士侯安国从福建宁化宦游梅州,官拜梅州教授(类似今教育局长)。梅州地处岭南山区,经学未开;侯安国竭力倡办教育,以《春秋》大义教授门徒,培育了抗元民族英雄蔡蒙吉等一代高足。他践行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免除入学者一家的徭役,以鼓励梅人读书。自此,梅州文风蔚然。
安国公在梅州攀桂坊创建书院,日聚生徒讲学。并于此安家落户,开枝散叶、繁衍成林,以梅江区三角镇湾下尤盛。时至今日,以湾下为中心向东西北延伸:三角、梅塘、三龙诸村均遍布侯姓人家。当然不止于此,说来话长暂且打住。感恩梅州福地,宜业宜居;感恩先贤遗泽,世代基因传承,光前裕后。自清代至今,侯姓人才辈出,荟萃科技文化领域。
走进湾下,这里的清晨静悄悄。穿行于寻常巷陌,但见四处莲塘,门庭绿掩。我来到子林公祠,门外塘边是湾下文体活动中心。2017年8月,来自香港和大陆的八百多位侯氏宗亲云集此地,举行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文艺联欢晚会。
梅州不愧为著名侨乡,在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粤东北山区,遍布三胞眷属。所谓“断家不断屋”是也,湾下侯姓亦不例外。如今临窗捉笔、不禁浮想联翩,海外三胞的家国情思、悲欢离合重又扰动心房——“夕阳飞度山外山,把酒问青天;一纸家书,人情无价亲情无边…”
子林公祠西侧有一座雅致的民居瑜庐,这是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的出生地;2011年12月公布为梅江区不可移动文物。秋风乍起,耳边传来一位客家阿婆的呼唤,由远而近在村中回荡:“阿孝古—阿孝古—阿孝古…”这是侯孝贤自传体电影《童年往事》的一个经典细节,大海彼岸的老阿婆步履踉跄地寻找野性的孙子,岁月深处的无尽苍凉蕴含在苍老慈祥的声声呼唤里。“阿婆想带阿孝回大陆拜祠堂,带他走那条回乡的路,沿着梅江桥往南走,这份乡愁只能成为遥不可及的记忆,再也无法回去那个朝思暮想的地方了……”
图文/严立平
我朝西北方走去,一片浩茫水域扑入眼帘!这就是湾下、三龙和三角三村交界处的黄竹塘,对岸连着长岗岃飞机场。洋洋洒洒兮灵气充盈,铁鸟翻腾兮莲池荡漾。据外公生前说,当年安国公后裔到此择地安居,同行的风水先生见状啧啧称奇:“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此处山环水抱,妙不可言。”言罢挤眉弄眼,吊人胃口。湾下,你真幸运!十年来的城市化浪潮没有把你淹没。眼前岗阜迂回,四处茂林修竹,溪渠密布,莲叶田田。如果说,湾下村遍布的小莲塘如繁星点点,那么,黄竹塘是一轮光华夺目的月亮。这里距我上班处不远,我经常特地从这里路过,旁人讥曰“怪癖”,我一笑了之。亲近黄竹塘,一半缘于酷爱自然,一半是返老还童和忆念远去的外公。呵呵!孩提时的美梦悠悠然魂兮归来—蝴蝶穿花、蜻蜓点水、岭树鸣蝉…这是钓黄鳝和捉泥鳅的好地方也,这是读书人的好屋场也。我在爬满苍藤的塘边小屋门口盘桓,看接天莲叶,品映日荷花;鱼戏莲叶间,一阵怡悦和心颤。久违了!我甚至选择飞机起落时节专程前来,握着长枪短炮在水边守候,试图将一幅幅古典与现代,飞动与娴静、铁鸟与白鹭交织的画面尽数囊括。
黄竹塘,一池神奇圣水。家住对岸的一位侯姓同事告诉我,村里有一座恢弘民居资政第,已经认定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屋主人侯友芳(1855-1918)与侯孝贤同宗,同属安国公后裔。他的故事脍炙人口,是梅州华侨界的一大传奇。侯友芳自幼父母双亡,年少时给人放牛。一位回乡祭祖的华侨看重他纯朴善良,便带他出洋到泰国谋生。有一年,一位流浪少年来到他的店里请求收留。他见对方境况凄凉遂留他帮工,后来收为义子。若干年后的一天,侯友芳出城卖货看见泰王室张榜寻找避难太子,友芳义子闻讯鼓励养父大胆揭榜。友芳心存忐忑揭下榜文,于是义子身份曝光:原来此君即太子也。好人得好报,侯友芳时来运转,在太子帮扶下成为著名的“柚木大王”。 侯友芳发迹后不忘故土,他遵循先祖遗训,办书院、兴文教,为侯氏子弟读书求学排忧解难。“…另置买上市红杏坊(今梅城十甲尾)屋宇一所,将厅堂交出合族为祠,安放上代祖宗牌炉,其余房屋则统归予子孙住管,门额题“安国侯公祠”,以表对始祖、梅州文教先驱乡贤安国公的纪念。”拜读至此,我不禁豁然顿悟:执掌教鞭的外公这一辈,曾直接蒙受友芳老先生的恩泽和关顾。
“安国迁居始粤东,德升遗下世华荣…”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八月初一日,当时的程乡县举行隆重仪式,将侯安国神主奉入县学(即今梅州学宫)乡贤祠,春秋配祭。2018年8月10日,据梅州安国文化网报道: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梅江区城北塔下的安国公墓园维护完善工程完美收官。
安国南迁,落地生根。苍莽粤东北大地,岁岁春风化雨,桃李芬芳,累累硕果。蓦然回首,他已经化作一道坚固而永恒的基石,托起文化梅州大厦,闪烁客家历史的荣光。先贤不朽,临风三拜!
我从客都大桥走过,改日我还要携伴重游再访湾下;这座都市里的村庄书香荷香令人陶醉,还有好多故事亟待豋场。长岗岃上,有铁鸟飞还;步岗岃头,看日月交替。走向梅塘湾,留连匝水浓荫、飘香瓜果;拜访平山寺、资政第,读不厌客家人文的睿智篇章;缱绻湾下梦,枕边莲藕香。
图文作者:严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