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词是主流吗?

如果要认识中国文学的精髓,那么从古典诗歌切入,最能一窥堂奥。
而诗歌是什么?诗歌是以婉转的格律、特定的形式,抒发人们内在心声的文字曲调。它不是平铺直叙的口头表达,而是建立在文字的艺术形式里,经过了用字遣词的打磨、感受思虑的沉淀,以精致细腻的文字组织,让表达出来的感觉更敏锐、心灵更优美,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更深刻。
这一点古人早就认识得很清楚,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在编选《文选》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时,就清楚地说:“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文选·序》)简单地说,好的文学就是要有沉思过的深刻内容,并且透过美丽的文字形式来展现。大体说来,中国文学史是以广义的诗歌为主流,也很受精英分子的重视,从《诗经》《楚辞》、汉赋,再到魏晋南北朝、唐代,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到达巅峰,成为接下来一千年的创作核心。
这些诗篇经过漫长时代的洗练,经过了无数精英分子的呕心沥血,也出现了不同的形式与内容。

例如,《诗经》是以四言诗为主,也就是每一个句子都是由四个字构成,感觉平稳舒缓,所歌唱的主题以婚姻恋爱的追求与苦恼最多;《楚辞》是屈原的心血结晶,为了抒发他那激昂动荡的大喜大悲,所以诗篇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句,读起来气势磅礴、淋漓尽致,像坐云霄飞车一样的痛快;而汉赋,则是汉代皇帝最喜欢的一种鸿篇巨制,文人在皇帝的鼓励之下大量写作,内容主要是歌功颂德,赞美帝国的伟大,当然从句式到篇幅都更加扩展,是一种非常专门的文学艺术。

东汉时期,民间悄悄地酝酿了五言诗,也就是我们现在最熟悉的诗歌形式,每一个文句都是由五个字所构成。虽然汉赋仍然是文学的主流,但是东汉开始有一些无名的文人默默作了一些五言诗,对后来的诗人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唐代的六百多年之间,五言诗大盛,唐代的杰出诗人更是登峰造极,从此以后,五言诗就以最高的质量,成为许多杰作的宝库,《红楼梦》里那些贵族小姐们的吟诗作诗也是以五言诗最多,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至于宋朝,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文学其实不是所谓的词,依然还是诗,整个宋代的诗篇创作数量高达二十七万首,远远超过五万首的唐诗,可见宋代的作家最重视、也真正用心投入的还是诗,虽然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在这里必须特别澄清一下,我们现代人以为中国文学史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主轴,好像这几个朝代的文学类型不同,各有重点,但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其实,诗歌一直都是每一个时代的最大宗,词、曲、小说只是随着各个朝代的演化而形成的新文学,它们只是额外的补充,在文坛上偏重于小众,从来也没有变成文人创作的主流,抒情诗始终牢牢占据着文学书写的核心。
要了解宋、元、明、清的心灵内涵,诗歌还是最重要、最逼近的窗口,如果我们以为词、曲、小说代表了宋朝、元朝和明清两代的文学成就,以为词、曲、小说可以反映宋、元、明清文人的内在高度,这些古人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愤愤不平,觉得被无知的后人给大大冤枉了。
话说回来,即使宋代的词、元代的曲相对于诗处于末流,但是宋词、元曲仍然都有固定的格律、押韵的要求,产生了更有音乐性的节奏感,内容也以抒情居多,都可以算是广义的诗。到了明清时代,文人们写作时采用的还是赋、诗、词、曲等形式,相关作品更是蔚为大观,无论是从质和量各方面来说,都比戏曲小说重要得多;相比较而言,戏曲小说是属于庶民文学,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所以说“中华民族流着诗歌的血液”,这个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