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感薄,不耐泡,三泡后没味,这款2020白牡丹,究竟怎么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喝功夫茶的时间,是在慢煮生活。

在舒服闲暇的时光里,洗净了茶具、杯盏。

从小罐里取出茶叶,准备用盖碗泡茶。

烧水,水沸,先烫盖碗、茶杯。

再而是,投茶冲泡。

环壁注入沸水,合盖快速出汤。

万事俱备后,泡出一杯茶,不过是短短几秒便可完成。

分茶入杯,慢慢饮用。

茶,是现代生活滋养身心的所需。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

不论是俗,或者是雅。

慢节奏的享受一泡茶,都是一种放松。

用盖碗泡一回茶,按理说品质尚可的高山白茶,它至少应该泡到7、8左右才算正常。

不过有茶友反映,他前不久刚入手的2020一级白牡丹,香气不错,但三冲后汤感就变薄了。

这其中,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呢?

排除茶叶品质影响,冲泡手法的问题,值得细细分析。

《2》

第一个可能,出汤偏慢

出汤慢,会影响一款好茶的耐泡程度。

很多茶客在用盖碗泡茶,误信了这样的谣传 ——闷一闷更好。

其实,这是错的。

任何内质丰富,茶味茶香物质积累充足的好茶,都不适合闷泡。

相反是,冲泡的时候,要尽量快一点倒出茶汤。

准备往盖碗内冲入沸水时,一手持盖,一手提壶。

而后,稍作倾倒,滚烫的沸水顺着烧水壶的壶嘴,倾倒而下。

白牡丹的干燥芽叶,在沸水中迅速洗礼,浸出分外鲜爽淳和的茶味。

通常,快速环壁注水后,立即就要合盖倒出茶汤。

在时间上,分秒也来不得耽误。

从注水开始,等到大部分茶汤倒出,时间以7-8秒左右为宜。

如此“快出水”能够让泡出来的茶汤,倍为清香轻盈,鲜爽清甜。

反之,泡茶动作慢,故意闷一闷再出汤。

慢悠悠的往盖碗内注水,闷上至少半分钟后,再将白牡丹的茶汤倒出。

等到这时,茶叶经过与热水的长时间接触,已经释放出过量的茶味。

整杯茶泡出来的滋味,浓郁浓酽浓重。

茶味偏浓偏苦涩不说,还提前消耗了过多的茶味。

从而让原本能泡到8冲、10冲左右的高山白牡丹,三泡之后汤感就变薄。

《3》

第二个可能,茶汤没有彻底沥干

盖碗泡白茶,有个重要细节,不容忽视。

那便是,汤水要沥干。

倒出茶汤时,将盖碗的开口对准公道杯。

顺着开口,盖碗内茶汤呈现瀑布状那般,快速倾出。

等到大部分茶汤倒出后,需要进一步将盖碗内剩余的汤水控干。

或是重复两三遍出汤动作。

或是加大盖碗开口与公道杯的倾斜角度。

总之,尽量要将盖碗内的茶汤,彻底沥干。

要是第一冲泡茶后,汤水没沥干,留了底汤。

底部保留的些许残汤,会浸出大量的苦涩茶味。

等到下一冲泡茶时,兑入新冲出来的一道茶汤中。

无形之中,会加大茶味的消耗速度。

等到三冲过后,茶味的耐泡表现,自然会受到影响。

长时间的闷泡,再加上没沥干。

对高山白茶的丰富内在物质而言,着实是太浪费了。

《4》

第三个可能,投茶量略少

高山,好生态。

好山+好水+好环境,是优质白茶出产的关键。

高山茶园产出来的白牡丹,原料品质卓绝,内在茶味充沛。

等到冲泡环节时,它不应当是三泡之后汤感就变薄。

相反,按盖碗泡茶快出水式的方法,等到四、五冲以后,才是一泡优质白茶风味展现的巅峰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泡后,汤感就偏薄,着实不符合好茶的表现。

除了是闷泡太久外,还很有可能是投茶量少。

盖碗泡白茶,茶水比例建议是1:20左右。

标准100-110ml的盖碗,投茶5克。

不过在泡茶准备之前,如果事先没有称茶,而是随手抓了一把茶。

投茶量少,注水量多,茶水比例严重失衡。

按快出水的泡法,短时间内未必能泡出饱满醇厚的一杯香汤。

故而要增加闷泡时间,进一步释放茶味。

但是,本身投茶偏少,加之前三冲闷泡时间长。

等到三冲之后,白牡丹芽叶内剩余的茶味物质有限。

自然而然,很难再榨出足够茶味。

三泡之后,汤感会明显偏薄,变淡,也就不足为奇了。

《5》

第四个可能,三冲后水温降低

立冬前后,迎来了一场降温。

气温日渐下降,在没有供暖的地区,室内温度偏低。

当你加热烧沸一壶水,准备泡茶时。

烫壶温杯,水温滚沸。

第一冲,水温滚烫。

第二冲,水温微烫。

第三冲,水温下降。

……

三冲之后,壶内的水温明显降低,变成了温水。

秋冬时节气温低,一壶刚烧沸的水,温度下降快。

尤其是一把没有保温功能的壶,情况更甚。

当后几冲泡茶时,如果没有重新摁下加热。

那么,无形之中会导致后几冲泡茶,是用温水冲泡。

水温低,茶香茶味释放效率慢。

并且,白牡丹内部的高沸点风味物质,无法浸出。

换言之,温水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层次和风味韵味,必然会有所欠缺。

在汤感上,必然是达不到沸水冲泡那般——醇,厚,稠,浆感饱满!

所以,一款明明品质突出,风味绝殊的高山白牡丹。

三泡之后,汤感偏薄,极大可能是出在水温变化上。

《6》

第五个可能,喝不懂新白茶的鲜爽

高山白茶,品质不凡,耐泡是它的基本功。

三泡之后就变薄变淡的2020一级白牡丹,除了冲泡手法的影响外。

还存在一点可能性——没喝懂白茶的滋味。

尤其是,没喝透新白茶的曼妙风采。

很多朋友在没有接触白茶,或是喝茶经验偏少时。

往往容易误解白茶,觉得它的滋味偏淡。

其实不然,红楼里提到的一句海棠诗,恰好是白茶风味的最佳注解。

淡极始知花更艳。

白茶不淡,而是鲜香醇爽。

但对平时喝白茶经验少,尤其是喝新白茶次数比较少的茶友来说,很容易误会它的风味。

觉得2020高山白牡丹的鲜爽,清甜、清雅、清凉、清冽风味,不够劲道、刺激、浓重。

所以,在闷了三冲之后,自然就觉得它的汤感偏薄。

其实并非如此。

如果你的喝茶口味,偏好喝醇一些,熟一些。

那么,更推荐喝高山白茶里的老寿眉散茶,或者饼茶。

老寿眉的甘香醇厚,直接了然,一喝就懂。

而新白茶,新茶白牡丹的鲜爽轻盈,像是浔阳江头邂逅的琵琶女。

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半羞。

要想喝懂高等级的白牡丹,或白毫银针的清鲜淳和,需要有一定的喝白茶段位。

喝茶偏好重滋味的茶友,想体会白牡丹的清新之美,等慢慢来啊。

《7》

由深秋,渐渐过渡到冬。

由南至北的冷空气,渐渐替换温度的节奏。

逐渐完成季节的更迭。

似一曲悠扬的马头琴,轻轻绵绵,层层清凉,层层降温。

一泡茶,茶味由渐入佳境,再到回归平淡。

一层层的茶味,需要慢慢聆听。

盖碗泡白茶,每一冲的茶香、茶味、茶韵,都在不断递进。

三泡就淡,不能展现一泡好茶的实力。

用心冲泡,认真品尝。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换了不同的泡法,或许你能对一款好茶的印象,彻底改观!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