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
在这盛夏季节,当您乘船来到岛上,看到这森森古柏,通幽的小路,是否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呢?在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渤海东面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山上有许多琼阁,住着神仙,藏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曾派方士徐市带领童男童女千人去寻找,到汉武帝时也曾派人去找过,但谁也未找到,于是汉武帝降旨在建章宫后挖池建山,取名“一池三山”,象征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从此历代帝王按这个传说为自己建造宫苑。而在这美丽的昆明湖上南湖岛,以及西堤西侧的藻鉴堂、治镜阁就是象征着这三座海上仙山。而南湖岛就是象征着其中的蓬莱仙岛。
在南湖岛上有一处建筑,其历史比昆明湖还要长。这便是龙王庙。华夏民族一向有供奉龙王的传统,在很多地方建有龙王庙。传说龙王能治水,人们为了保护自己而不受洪水的侵害,除自己兴修水利以外,也把希望寄托在“龙王爷”身上。当年乾隆在大力扩展水域将瓮山泊改名为昆明湖时,根据造园的需要,特意留下一个南湖岛,原先建在该处的龙王庙也保留了下来。乾隆的用意很明白,在好大一片水域里有一座龙王庙,无论从那方面讲,都是顺理成章的。
龙王庙也称“广润灵雨祠”,说起这个名字的来由,那要从宋朝有个皇帝赵恒(宋真宗)说起。他在位时曾封了东、南、西、北四个龙王,并为这四个龙王起了名字,其中的西海龙王叫广润王,昆明湖旧称西海,故名“广润祠”。在清乾隆六十年乾隆帝亲临祈雨,恰巧夜间下了雨,第二天便“上谕”将广润祠增号为“广润灵雨祠”。此后每年皇帝亲来烧香祈雨,或派皇子贝勒等代祭。当年慈禧每次从城里的紫禁城乘船来颐和园时,船到昆明湖后,一般都先要来这里进香,祈求龙王保佑她在昆明湖上的活动平平安安。其实天时雨旱是自然现象,而“祈雨灵验”,“祈求平安”无非是神化皇帝,推崇皇权。意在体现它们在造景中的象征作用。
说到园林造景,有了水自然少不了桥。在南湖岛东面有一座十七孔桥,因桥下有十七个大小不同的孔洞而得名。这座桥连系着南湖岛和东堤,长达150米,站在远处望去,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也许您还不知道,这座桥是颐和园三十多座桥中最大的一座,古人认为最大的就是最好的,那么十七孔桥到底好在那里呢?不妨大家一起去看看。
十七孔桥是仿卢沟桥建造的,但造型比卢沟桥更美。在石桥两旁每一根石栏杆的顶部,都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据统计大小共有544只。不知道各位是否留意到,在颐和园中有许多地方用狮子来做装饰,例如:东宫门、排云殿前的铜狮子,北宫门前以及这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到底为什么会选用狮子这种动物形象做装饰呢?据古籍记载,狮子又名狻猊。《后汉书》及《东观汉记》中记载,东汉章帝及顺帝时,安息和疏勒国均曾派使者来献狮子。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虞世南在其所作的《狮子赋》中有“睹目电耀,发声雷响”等句,来形容狮子的灵活与凶猛。在我国狮子形象的出现主要是佛教传播的结果,狮子被佛教大力推崇,以其威武、勇猛被誉为兽中之王。狮子后被佛教吸收利用,常以狮子比喻佛法威猛,能降伏一切邪魔。象佛教中的文殊菩萨所骑座骑就是一头青狮。中国古代早就把狮子的形象用在各种装饰上了,象在宫殿、王府门前的狮子,威武、雄壮,以象征主人的强大势力。寺庙、陵墓前的狮子是护法、灵兽的标志,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桥头、民宅门前的狮子玲珑、秀媚,给人增添喜庆、吉祥的气氛。这就表明了狮子这种动物早已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动物形象。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不仅是为了炫耀宫廷的豪华,也是借以显示封建君王的“尊贵”及“威严”。
站在十七孔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座桥把昆明湖的水面分隔开,使得景观有了层次,不至于产生一览无余的空旷感。可以说十七孔桥是造园艺术家们在颐和园这幅美丽画卷中传神的一笔。现在请大家向远处看,桥头的亭子叫廓如亭,即“开朗空廓”之意。这座亭子是全国同类建筑中最大的,面积约为130多平方米,由内外三圈40根柱子组成,因此亭是一座八角重檐的建筑,故也称“八方亭”。正是由于有了这座亭式建筑,才使得十七孔桥避免了西重东轻的不足,可以说造园者们既考虑到供游人休息又注重了景观的呼应,然而园林中一切景物的安排布置,首先要符合造园艺术的需要。在这里建有高大的廓如亭作为点景,岸边仍然有些空旷,这就需要安置园林小品来点缀。因此在这里安置了一个奇特的园林小品----铜牛,它铸造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为我国古代有把铜比做金的习惯,所以不少人把铜牛称为“金牛”。铜牛安卧在雕有海浪花纹的青石座上,它两角耸立,两耳竖起,双目炯炯,好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卫士,保护着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为什么要在昆明湖东岸放置铜牛呢?历来有许多说法,一种是传说夏朝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铸造一只铁牛沉于水底,说是可以镇服水患。这种做法传到唐朝时就改成将铁牛放置岸边。另一种是传说天上有一条天河,天河两岸有牛郎和织女,他们在每年七月初七在天河相会。人们把天上的传说移到人间,把昆明湖比作“天河”,并在“天河”东西两侧各设一处象征“牛郎”的铜牛和象征“织女”的耕织图建筑。您仔细看一下铜牛的眼睛,会发现它的眼神总是深情的遥望着西堤。第三种说法是为预防紫禁城受洪水危害而设的。因为经专家考察,昆明湖东堤要比北京故宫的基地高十米左右,也就是说颐和园铜牛地基的水平线在故宫城墙之上,当时的万寿山一带每到大雨季节,经常是汪洋一片,给紫禁城造成很大威胁。每天详细观察昆明湖水位与铜牛基座的差距,可以根据情况做好紫禁城的防汛准备。不论怎样,看了这牛背上刻的《金牛铭》或许您会得到真正的答案。《金牛铭》是当年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铭文共有八十个字,文中写到“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意思也就是说,古代夏禹治水时,流传着关于铁牛的故事。这件事意义重大并能够制服洪水,因此后人都照此办理。由此可知,这尊用铜铸成的神牛,是用以长久地镇服洪水。
总之,不管是祈雨的龙神,还是十七孔桥上象征着皇权威严的石狮子,以及这镇水的铜牛都是反映着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寓意着封建主义的皇权与神权。而在今天,人们已不再把希望寄托在这祈雨的龙王、镇水的铜牛身上。到是这眼前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耸立在苍松翠柏中的佛香阁,以及横系着仙岛琼阁的十七孔桥,让我们不得不感叹造园者们的巧夺天工。而这些神话传说中的寓意象征,只不过是为了这美丽的园林造景凭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朋友们,不知不觉中,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接近尾声了,再此,我真诚地感谢各位的光临,并希望眼前的美景能永远的留在您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