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版:平菇高产“一条龙”栽培技术——下
平
菇
讲
堂
高产栽培(下)
在《2020新版:平菇高产“一条龙”栽培技术-上》中给大家介绍了栽培前期的一系列较为细致的工作,今天给大家把下半部栽培技术完善,有想免费了解更多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朋友可以关注本公众号或留言私信哦!
2020/8/22 食用菌科普馆
【发菌管理(下)】
发菌阶段是食用菌栽培的关键时期,这期间主要工作是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适宜温度15—25℃,尽量使料内温度不超过30℃。此期间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30天菌丝就长满整个培养料。发菌期有感染的菌包可以参考《平菇发菌期常见令人头疼的那些问题|附解决方法》紧急处理。
【出菇管理】
③湿度控制:
④光照控制:
⑤通风换气:
【不出菇的原因分析】
1
料温偏高
菌丝培养成熟的菇床,若无较低温度的影响,其料温下降的速度很慢。若料温高于出菇温度范围,则原基不易发生,这种现象在秋栽的低温型品种中最为常见。
2
环境不适
菇床所处环境温度,高于所栽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或低于所栽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都会产生不出菇或转潮后不再正常出菇的现象。前者春、夏、秋季均会发生,后者多出现在冬季低温季节。
3
积温不足
在低温下种植时,菌丝长期处于缓慢生长状态,虽然发菌时间较长,但由于有效积温不足,菌丝生理成熟度不够,而迟迟不能出菇。此外,无论何时种植,出菇前的温差变化太大,均不利于出菇。
4
水分不足
发菌期由于揭膜次数过多,覆盖不严或土壤吸湿等,会造成培养料含水量下降,或菇床表面失水偏干;此外,产菇期菇体大量消耗培养料的水分后,如菇床水分补充过少,也会造成不出菇或转潮后不正常出菇的现象。
5
菌丝徒长
培养料含水量过高,菇床表面湿度饱和,干湿差变化小,会造成菌丝徒长,在菇床表面形成厚厚的菌皮。
6
虫害影响
杂菌污染菇床后,不但与平菇菌丝争夺养分,而且能分泌有害物质,抑制平菇菌丝的正常生长;害虫侵入菇床后,则大量咬食平菇菌丝,并使平菇菌丝断裂失水死亡。病虫危害重的菇床,平菇菌丝的正常生理代谢和物质转换要能受到破坏,进而造成不出菇。这种现象在整个产菇期内均可发生。关于防治病虫害知识可转阅至 《2020最新-平菇防治病虫害(内含详细介绍)》
7
通风不良
菇床通风不良,供氧差,膜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光线太弱,均不利于出菇。这种现象在地下菇场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