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人本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法做老年个案工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作者 | 谭杏单位 | 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
(图片来源 | 成都市新都区金东公益服务中心)△一、个案背景基本资料服务对象的姓名:刘伯(化名)性别:男年龄:78岁个案来源及接案原因来源: 社区工作站转介接案原因:服务对象由于疾病缠身,房东怕刘伯死在出租房里,于是希望他能搬出出租房,但是刘伯已经无家可归了。个案背景资料接案信息详细说明引发/重要事件服务对象病危,无亲人在身边,房东怕刘伯死在出租房里,于是找到工作站希望工作站可以安置服务对象。行为表现服务对象失去家人、没有工作、没有朋友,就连唯一的容身之处现在也要被迫要离开,他情绪很低落,很不稳定,并产生“不想活”的非理性行为;对社工有抵触情绪,怀疑社工也会做做样子,不能真正帮助到他。人际关系服务对象缺乏支持网络,平常靠年轻时候要好的一两个朋友支助度日。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把被房东劝其离开的不满情绪发泄在社工身上,产生抵触情绪,敷衍地应付着社工;服务对象在出租屋墙上写着“无家”,让人看了很心酸。服务对象觉得自己对生活,对未来都没有了希望,产生活着没有意义的想法,对于自身的疾病就是应付了事。健康状况一直生病,胃溃疡加上营养不良,刘伯的身体一直很瘦弱,出现呕吐、吃不下饭、浑身乏力的状况。经济状况没有稳定经济来源,靠朋友的偶尔支援。支持网络家人不支持、妻子离开他,缺乏支持系统。精神病记录无暴力、虐待史无二、问题分析及预估(一)理论视角1、根据人本治疗模式理论,社工认为服务对象的处境是由服务对象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开展个案中,服务对象对自己未来的信心不足,认为自己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人,社工希望通过个案辅导,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促使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以及增强他的自信心。人本治疗模式理论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应注重服务对象的辅导关系,社会工作者应促进服务对象发现和认可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动社会的力量帮助服务对象,让他对社会重建信心。同时认为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个案中社工尤其重视服务对象在个案过程中积极的行为和思想改变。2、根据危机介入模式,社工认为服务对象长期缺乏家人、社会的关心,而唯一的容身之所的主人房东也要他离开,让服务对象放纵自己,选择漠视自己的疾病。社工者通过频繁地介入,找到服务对象生存的动力,协助服务对象联系亲人。及时处理服务对象的疾病和“不想活”这个危机,预防更加严重的危机产生,比如自杀。3、理性情绪治疗。社会工作者认为服务对象吸毒这个非理性行为产生,主要原因是由于非理性信念取代了理性信念。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要挑战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让服务对象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和认可。(二)服务对象问题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1、改善家庭关系。服务对象对亲人的行为已经耗尽了家人对他的信心,失去了希望,家人关系一度陷入冷漠、自生自灭的状态。2、危机处理即疾病和容身之所。疾病和房东的态度给他造成巨大的伤害,导致产生非理性情绪,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关心他,理解他,放纵自己,导致非理性行为——不看病。3、恢复社会功能。要恢复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就要处理好他融入社会的能力。(1)心理压力。服务对象长期的坏印象给亲人留下了坏印象,亲戚习惯用先入为主的观念看待他,要改变亲戚的观念,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服务对象必须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讽刺、歧视、不屑等压力。(2)生活问题。服务对象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他离开家乡已经有三十多年,现在这样子回去他觉得很没有面子,害怕别人知道他目前的状况会用有色眼光看他,对回老家失去了信心。三、服务目标与服务计划(一)介入的长期目标协助服务对象找到容身之所;建立他的支持网络以及社区环境,消除融入社会的心理压力,顺利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晚年生活。(二)介入的短期目标1、处理对社工的抵触情绪;2、处理他的非理性行为—“不想活”的自杀行为;3、建立他的支持网络。(三)服务策略与程序1、处理无家可归带来的非理性情绪。服务对象把对房东的敌对情绪移情到社工身上,社工只有处理好服务对象的抵触情绪,才能建立专业关系,进行接案。2、处理他的非理性行为—“不想活”的自杀行为。服务对象由于无家可归产生“不想活”的非理性行为需要尽快介入,防止更坏的非理性行为出现。运用动机会谈技巧,在会谈中主动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或改变的决定,并采取相应的行动。3、建立他的支持网络。走进他的生活圈,与其亲人或者亲戚进行沟通,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模式;寻找社会资源给予服务对象支助,让他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照顾,消除对社会的敌对情绪。四、服务实施过程(一)处理抵触情绪4月3日,下午15:00-16:00 面谈服务对象对房东产生敌对情绪转移到了社工身上,认为社工只是逼于工作需要来做做样子罢了,于是对社工的来访,服务对象显得有些反感和敷衍。所以我的介入陷入困难,服务对象对自己详细信息一直没有回应,在尊重服务对象的前提下,我也一直没有去询问。但是服务对象对社工的来访没有拒绝,这也让我看到了希望。4月8日,下午14:00-16:00 写信为了让服务对象对社工更加了解,也想让他知道我是真心想帮助他,关心他的。我给他写信,把社工的职能、工作原则以及表达我对他的关心。并且找了一些类似的案例一同带给他,希望他更加了解和接纳社工,同时给他输入希望。同时社工在那几天的早上都给他送去早餐,虽然是简单的几块钱的豆浆和包子,但是社工希望服务对象可以感受到来自社工关心和温暖。4月15日,下午19:00 接到服务对象的电话信交给服务对象的第三天,也是社工送去早餐的第五天,我收到来自服务对象的电话,电话告诉我:“他看了我给他写的信还有案例,他很感动,想不到还有人关心着他。同时非常感谢社工每天早上放在门口的早餐,他不想回老家,希望社工可以帮助他在深圳这边找到栖身之所度过以后的日子。”同时他告诉社工,之前对社工不信任,所以给社工的信息都是假的,他表示非常抱歉欺骗了社工,并且表示以后对社工老实交代。(二)危机介入:处理他的非理性行为—“不想活”的自杀行为4月22日,下午14:00-16:00 电话服务对象主动打电话给社工,向社工倾诉:从老家出来三十多年了,他开过店、卖过菜,结过两次婚,有一个亲生儿子在老家,同时有两个养子女在深圳工作。第二任妻子在他动手打了她之后离开了他,并且提出跟他离婚。养子女由于妻子的原因也对他不闻不问。他含辛茹苦抚养大的养子女居然没有履行子女的责任,他对此很心痛。亲生儿子认为他没有做到父亲的责任,跟他断绝了关系。现在他胃溃疡,疾病缠身,没有工作,没有钱去看病,就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他曾经多次想过自杀,要不然活着被人嫌弃。社工运用了尊重、关注、接纳和同理等技巧对他进行了心理慰藉和情感的支持。同时通过聚焦和澄清方法、鼓励其表达他的感受和情绪,协助刘伯聚焦目标,促使其成为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希望在深圳找到栖身之处,比如敬老院、养老院等地方。社工表示会联系敬老院、养老院等费用情况,同时将服务对象情况汇报到工作站和办事处。同时社工也会联系服务对象在老家的儿子和在深圳的子女跟他们共同商量服务对象安置问题。5月5日,下午17:00-18:30 面谈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尊重、关注、接纳和同理等技巧坚持十来天每天探望服务对象,对他进行了心理慰藉和情感的支持,由原来的倾听到之后社工找一些励志的案例和故事念给服务对象听,他很受感动。同时社工联系了社康中心对他身体进行检查,并拿了药吃,此刻服务对象脸上露出了微笑。社工联系了多家养老院、敬老院和慈善机构,但是都需要收取一定费用,其中龙华新区敬老院收费最低是1650元/月,且敬老院的福利待遇只针对户籍老人。社工运用经验连接的技巧协助刘伯承担责任,能够依据自己的真实意愿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乐于面对遇到的困难。服务对象表示会积极面对目前的处境,同时表示他真实想法是想回老家,但是想到自己出来三十多年,以目前这么落魄的处境回去,觉得很没有面子,所以他才一直不肯回去。同时他在老家也没有房子了,唯一可以依靠的儿子也断绝关系了,现在他即使想回去也回去不了。社工通过运用SWOT理论分析他回老家和留在深圳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最后服务对象决定联系在老家的儿子,同时联系其他可能帮助的亲戚,社工无条件地做出嘉许,支持性的技术鼓励(三)建立支持网络5月12日 下午15:00-16:00 家访面谈社工通过走访社区企业,寻找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其中康城酒店的老板听了服务对象的故事之后,送了刘伯一袋米和一桶油。办事处社会事务科了解了服务对象情况之后,给他送来了慰问金。这些都让服务对象很是感动,他没想到还有人愿意帮助他,更加没想到社会没有抛弃他。社工通过积极聆听、专注以及鼓励技巧让刘伯在认知和意识上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他由原来的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人的非理性信念转变成增进了对社会和他人关系的自觉,领悟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主动发掘自身的支持网络,后来想到有一个侄子他以前曾经帮助过他,也许他可以帮助到自己。5月20日 早上10:-11:00 家访面谈通过几经周折,社工终于协助服务对象联系上了他的侄子,他的侄子现在是在家乡的医院做医生,他表示出钱给刘伯租房子住,照顾刘伯的生活和看病。同时在他侄子的协助下,社工联系上了刘伯所在的村委会,由于刘伯的户籍还是在村里,他们愿意帮助他申请低保,刘伯在村里还可以用农村医保看病。同时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一个短期的计划以及目标,引导服务对象不断实现重塑的形象。于是服务对象尝试着联系在老家的儿子和养子女,虽然刚开始他们都对他不予理会,特别是在老家的儿子更加是对他存在敌对的情绪。养儿子经常借着工作忙而没有接电话,更加没有来探望刘伯。通过社工多次联系沟通,养女婿给刘伯带着药来看望他,这让他很是开心。社工告诉刘伯的子女,没有人不会犯错的,知错就改,都是可以原谅的,何况他是你们的父亲。目前刘伯最大的动力来自于被爱和被关怀的感觉。他最渴望亲人们的关心、支持和鼓励,特别是对他适时给予的支持和关心,这也是为人子女应该的责任。经过多次的交流,他们终于愿意与社工一起为刘伯做出作为亲人的努力,出钱在老家盖个房子给刘伯养老。6月4日 下午15:30-16:35 家访面谈在社工到企业开展活动期间,社区一位企业老板在得知刘伯情况,他想到自己父亲在他事业有成的时候离开了他,让他没有机会孝顺他老人家。为了鼓励刘伯好好生活,安度晚年,该老板拿出了三千块钱给刘伯看病。服务对象的养子女出钱请了一辆车送刘伯回老家,社工去送他时候,他激动得要跪下来感谢社工。社工很欣慰,协助了刘伯踏上了回家的路上。之后社工一直保持跟服务对象的电话和书信来往,知道他在老家生活稳定。五、对服务对象的效果总结评估目前现状的评估:服务对象的情况很稳定,达到了之前预期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社工与服务对象消除了抵触情绪,建立了信任的专业关系,同时协助案主从“无家”到“回家”。(2)服务对象有了栖身之所,定期看病,生活有了着落,对未来有了希望。(3)整合社区资源在经济上支持了服务对象,让他从活着没意思到看到希望,从认为自己是社会上被遗弃的人到积极生活的转变。(4)协助案主联系上了侄子、子女及村委会,建立了服务对象的支持网络。理论基础下的总结评估:1、人本治疗模式理论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应注重服务对象的辅导关系,社会工作者应促进服务对象发现和认可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社会工作者回顾服务过程的工作,总结出以下几点进步:(1)消除了对社工的抵触情绪,建立了信任的专业关系;(2)改善了亲子关系,子女们负起了对服务对象的一些责任;(3)主动寻找村委会的帮助,并成功获得低保申请。2、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强调找出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然后挑战非理性信念,以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社工找到服务对象认为自己是被嫌弃的人,活着没有意义,就放纵疾病,死了算了等非理性信念,通过介入,总结出服务对象的几点成绩:(1)认识到房东的逼迁跟社工没有关系,社工是值得信任的;(2)亲人的不接纳并不代表失去活着的意义,社会上还有很多有爱心的人愿意帮助他。如果可以他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社会。而且子女的不接受,也应该反思自己以前的行为,尽量跟他们消除误会;(3)伤害自己身体,只会让关心自己的人失望和难过。以后要爱惜身体,珍惜生命,不让关心自己的人失望。六、专业反思1、由于服务对象被房东逼迁的不满移情到社工身上,对社工产生抵触情绪。通过社会工作者本人真诚、关怀、尊重、接纳的态度改变了服务对象对社工的抵触情绪,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专业关系,协助服务对象重新整合社会资源和建立支持网络顺利回家。2、社工对服务对象“不想活”非理性行为进行及时介入,寻找资源和陪伴服务对象积极解决当前问题,用同感、聆听等技术处理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情绪,用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对他进行正面鼓励和引导。3、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服务计划,难度从易到难,让服务对象有参与感,社工要与服务对象一起走,不能让他游离在外。由于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改变,社工要注重跟进评估,当感觉效果不明显时及时改进,促进服务对象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