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5个知识点,都属高级重复事情,坚持越久意义越大

作者:黛西
首发公众号:黛西巫巫
(ID:dexiww001)

☆☆☆☆

大家好,我是黛西。

我发现,那些每天专注刷快手/看剧/吃鸡的人,他们很难长期坚持一件事情,因为他们害怕无聊。

可笑的是,无聊是他们放弃好习惯的原因,也是放肆坏习惯的借口:

读一本书,不如刷一天抖音舒服;

做半小时瑜伽,不如看一集肥皂剧快乐;

早上6点起床,不如12点太阳晒屁股幸福。

我喜欢康永哥的一句话,说透了「低级无聊」与「高级重复」的区别:

“重复的事,一定很无聊吗?太阳每天升起一次,降下一次,确实是非常重复的事,但我还是动不动就被日出和夕阳给打动啊。”

低级无聊的放纵,只会换取深夜里没用的无限忏悔,高级重复才能让我们获得如日出般的涅槃重生,轻松甩开同龄人。

今天这篇文章所说的5个知识点,都属于高级重复的事情,坚持越久意义越大,黛西自己坚持了好几年,亲测有用!

如果想成为厉害的自律达人,这篇干到能吃饱的干货,千万别错过啦~

(黛西也给你们整理好了思维导图,收好哟~)

每天睡前花5分钟
列出第二天的任务清单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每当夜深人静,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说:明天我一定要好好工作/学习!一定要完成XX,XX.....
结果,第二天忙了一天,非常累,可好像还是有很多事情没做完,甚至连自己忙了些什么也记不起来。
最要命的是,事情越来越多,你却越来越拖延,于是陷入了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图片来源《学习之道》)
问题的原因就出在——决策疲劳。
「决策疲劳」就是持续地做决定让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的不舒适感。
简单地说,一个人做的决定越多,损失的意志力、自律和自控力也就越多。
人为什么越长大,越容易得拖延症?
因为越长大,我们每天所要做的决策就越多,大脑也就越容易想着偷懒。
而我们一天得做数千个大大小小的决策:现在该不该起床了?今天吃什么?今天穿哪件衣服?哪双袜子?今天有什么事情要做?
一系列事情,让我们从睁眼开始就要不停做决策。
不过,当我养成「每天5分钟,为第二天列清单」的好习惯后,大脑偷懒的次数就明显减少了。
如果没在清单里写下待办任务, 它们就会占据宝贵的思维空间。任务清单一旦写下, 工作记忆就获得了解放。
(图片来源《学习之道》)
这个习惯,让决策多个任务,变成单一任务——检查清单,大脑就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任务本身,而非决策上。
每天5分钟,看似很无聊,但能换一个高效的大脑,简直不要太划算!
具体做法:
1.花5分钟,简单罗列出第二天主要要完成的5件事。
2.确定好后,中途尽量不要再添加。
3.第二天根据清单,完成任务。
4.完成一个打一个勾,照着清单来就ok了。
5.睡觉前,根据当天清单完成情况,再列出下一天的清单。
p.s.嫌麻烦的小伙伴,可以下个app(ibetter),对下一件「无聊的事情」帮助也非常大。

记账
「时间账」&「金钱账」
人生中最可怕的两个问题: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
我兜里的钱都去哪了?
前者让我们对成长产生「焦虑感」,后者让我们对现实缺乏「安全感」。
解决这些问题,最简单、低成本的方法就是把它们记下来,时刻清楚它们的动向,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正是因为简单,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
现在问你几个问题:
1、你今天从起床到现在,做了哪些事?每件事花了多长时间?
2、你这周在哪些地方花了钱?
我相信90%的人,会这样回答:我应该......
「我应该」的潜台词就是——我不确定。当每天都不确定,每个月都不确定,无数的不确定叠加后,就会变成未知。
投入未知,产出未知,往往换来的就是碌碌无为。
曾经我也是90%中的一员,不过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决定改变这种不确定,开始记录自己的投入和产出。
当我这么做之后,通过投入和收益的对比,不仅能快速对自己低性价比的时间、消费结构做出调整。
甚至还让我的思维产生了新的变化。
比如,找房子住,A地的房租1500块,B地的房租2000块,在大小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是以前的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A。
但现在不一样了,通过预估时间账,发现如果住A地,每天通勤时间要花两小时,而B地只需要半小时,一个月就能节省(20*1.5=30小时)。
用500块交换30个小时,这个时间看看书,或者写写文章,都非常值,而且平时还能多睡一会儿,不用糟心的去赶公交,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反而大大提高。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像双十一研究攻略、排队买促销品,通过记录「时间账」+「金钱账」。
让我发现,很多事情对于我自己而言,投入都是远高于收益的,从而迅速调整,避免无意义的浪费。
如果你阅读到了这,说明你已经进行了深度思考。接下来看具体做法:
「时间账」
1.每天不同任务消耗的时间(可以利用第一点里的ibetter,辅助记录)
2.一件事花费了你很长时间的时候,进行记录。
「金钱账」
用「消费原因」+「金额」的格式记录,每次消费后记录。(可用支付宝等软件辅助记录)

    复盘    
「自己的」&「别人的」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进步都十分缓慢,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度陷入焦虑。
那段时间,查了很多资料,践行了很多方法论,但似乎都没有效果,最后只剩下一根稻草——复盘。
「既无聊,又没意义」是我对复盘最初的印象,想过放弃,但好在坚持了下来,把它变成了我每日必做的一件事,现在只想说一句:真香!
首先说说「自我复盘」。
问题和成长其实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渐变」,而非「突变」。
很多人出了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在哪,就是因为没有觉察问题的渐变,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积累最终变成大问题的。
所以,要面临问题时,就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复盘,就是时刻观察到这些小漏洞的一个途径。
有些人不管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就是因为看不见明显变化,误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而「没意义」是持续坚持最大的敌人。
所以坚持复盘,能让你看到自己每天微小的进步,填补缺失的意义感,让你一直做下去。
通过复盘,察觉「问题」和「进步」渐变,能确保我们成长方向不偏离,爬过愚昧山峰,走出绝望之谷,一直坚持到发生「质变」,成为大师。 
接下来,再说说「他人复盘」。
初次尝试他人复盘,则完全是一个偶然,有一段时间b站很流行这种视频:up主分享自己如何成为一个up主。
看了很多up主的视频后,我发现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竟然和自我复盘带来的收获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
因为它摆脱了「个人思维」的局限性,转而融合了成了「多重思维」(我的+up主的)。
这个发现,让我开始尝试另一种复盘——去分析、总结、听取别人的复盘。一段时间后,思维格局被大大拓宽,思考的角度也越来越丰富。
现在回过头看看,自己最初的复盘和流水账日记差不多,但很感谢自己坚持了下来,不断的调整复盘模式、调整自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质变」。
具体做法(适合初学者):
「自己的复盘」
1.我今天做了什么?
2.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
3.我可以如何解决?
4.今天的感悟和收获?
「别人的复盘」
可以上B站或者知乎看别人的复盘,进行学习。
持续性复盘反思,才能形成正向反馈。学习成长不是喊口号,核心是对所学知识的最大程度吸收,而复盘是最佳的思维辅助工具。

阅    读
你的「背景知识」决定你看到的东西。
背景知识是什么呢?我们做个简单的小测试:
第一题
1、2、3、4、5、6、7、8、9
阿拉伯数字,大家应该都认识。
第二题
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
会英语的人,可以看到「数字」,而不会英语的可能只能看出一堆「拼音字母」。
第三题
neun、eins、zwei、fünf、acht、drei、vier、sechs、sieben
这是什么?
只会拼音的,依旧看到一堆拼音字母,会英语的也未必看得懂。
其实这是德语,它表示的是什么呢?
根据前面两题,或许90%的人会推出这是1-9,但这种「惯性思维」得出的答案未必正确,其实这是一串无序数字:9、1、2、5、8、3、4、6、7。
这种视野和思维的局限性,其实就是背景知识不足造成的。
换个场景,就是考试的时候,同一题学霸有N种解,我可能连1种都想不出来;
生意场上,同一件事,别人能看到商机,我可能什么都看不见。
阅读,就是打破这种局限性成本最低的方式。
可恰恰阅读在一些人眼里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手机大行其道的当下,王者、某音、吃鸡,哪个不比阅读香,而且获取快感的成本好像比阅读远低得多。
但是真的如此吗?
我们在第二点记账中提过「时间账」,如果你已经开始做了,不妨试着记录自己每天花在手机等短期快感上的时间,以及自己的收益。
一对比,你会发现,除了虚无、转瞬即逝的快感,并没有什么实质收益(钱、自我提升等),时间的投入远超于收益,性价比非常低。
相比来说,阅读虽然看似无聊,但坚持越久,复利就越高。
问你一个小小的问题:你有多久没好好静下心,看一本书了?
很多人似乎从高中毕业后,就没有好好阅读过,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人甚至连一篇稍微长点的文章,都再没有耐心看完。
不仅阅读能力下降,耐心也越来越差。浮躁,成了大多数人最真实的写照。我们需要好好反思自己了。

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黛西分享两句很喜欢的话给大家:
1.你要明白,只有走完必须走的路,才能过想过的生活,只有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能拥抱你的诗和远方。
2.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当下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未来的基石与铺垫。
另外,这篇文章,黛西码了4个晚上的字,点个「在看

」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能让我开心上一整天。

最后,愿我们都能远离低级无聊,成为默默拔尖的优秀大神呀……

关于作者:黛西,90后女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