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本伤寒杂病论(十三)
辨血痹中风中寒历节病脉症并治第十三
老庄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歪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迟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中寒。
中寒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中寒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大者五枚
上一味,以蜜二升,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煮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者,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心下偏痛,其脉紧弦,此寒也,当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一枚(炮)干姜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中寒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
麻黄二两 甘草二两(炙) 川乌五枚(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己桂术附姜甘汤主之。
己桂术附姜甘汤方
防己三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一枚(炮) 生姜五两(切) 甘草二两(炙)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