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书?——《爸爸的池塘》精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508号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书?——《爸爸的池塘》精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说明: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五百篇以上。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一、内容简介一次简单的经历,一则难忘的故事——讲述一名小男孩和父亲的垂钓之旅。在充满惊喜的垂钓过程中,父亲向儿子讲述远在他们故乡的,不一样的池塘的故事。就在这个清晨,小男孩看见一个比他所知道的大得多的世界。二、绘本信息书名:爸爸的池塘文:[美] 丕宝图:[美] 裴施译者:杨玲玲/彭懿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奖项: 2018年凯迪克银奖选题策划:北斗童书出版社: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9三、绘本精读【封面】

解析:在黎明的星空下,深蓝色昏暗的封面上,莹莹的夜光、闪闪的星星、涟漪的池塘,拿着鱼钩的父亲和冰冷挨冻的儿子,以及倒影水中的光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很轻松愉快的故事,相反有一种凝重的感觉,璀璨的星星似乎暗示着孩子内心的成长以及内心的希望,就在这个清晨,小男孩看见一个比他所知道的大得多的世界,而清浅而幽美的童年叙事,暗藏着极度暖心的伟大的父爱。这是父子垂钓的池塘,是一个禁止垂钓的地方,又怎么是爸爸的池塘呢!或者说这个池塘担负着父亲的回忆与期望。【环衬】

解析:环衬是泛黄的书页,仿佛在讲述遥远的记忆,这里面充斥着作者记忆中童年里的各种小物件。满页的布局实则仅有18种生活的小器件,重复的布局意在让琳琅满目的物件勾起记忆,可以找一找,看有你熟悉的吗?你生活中可以存有记忆的又是什么呢?【扉页】

解析:纵观全部书页,封面及内页都是灰暗的,环衬也是泛黄的记忆,只有扉页非常明亮,两侧褐色的植物,中间天空是弥漫着黄色,是希望,是开心。故事的创作背景,在1975年,文字作者随家人以难民的身份来到美国。爸爸妈妈为了生存下来,供养全家,做着好几份工作,但这个国家的人,往好里说,是不理解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往坏里说,是责怪我们。爸爸有时候会在太阳升起之前,带我们去钓鱼——不是娱乐消遣,而是为了填饱肚子。这段经历并不怎么值得感激,但现在自己也做了父亲,我想对父母的奋斗表示敬意,也想对他们偶尔讲起关于战争,关于我们从哪里来的故事,包括那些死亡和暴力的艰难故事,表示感激。他们跟我分享这些故事,并不是为了吓唬或刺痛我,而是这些创伤是我们过去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想让我明白这一点。我怀着同样的心意,把我们的故事呈现出来,让它流传下去。【献页】

解析:这是两个美籍越南人丕宝和裴施的作品,以一个7岁小男孩的视角,记录了和爸爸早晨钓鱼的故事。看似是一个讲述平凡人的亲情故事,实则内涵很丰富,只是被故事的表象所蒙蔽。所以作者本人也很克制地在扉页题词上含蓄地说:献给我的家人,献给世界各地热爱生活的人们。作者丕宝于1975年随家人来到美国,故事讲述的是1982年的事情,故小男孩的年龄应是7岁。【第1画面】

原文:爸爸悄悄地叫醒我,好让妈妈继续睡觉。还有好几个小时太阳才会升起来。厨房里光秃秃的灯泡,发出明亮的光。爸爸已经起来一阵子了,做三明治,往车上装东西。“要我帮忙吗?”我问。“当然。”爸爸小声说着,把钓具箱递给我。解析:深秋的黎明时刻,城市和大地还在睡梦中,淡蓝色的夜空中还闪烁着的微光。爸爸放低声音悄悄叫醒了儿子,为了让妈妈继续睡觉,蹑手蹑脚地离开了家门,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成员彼此间的爱。厨房里白炽灯,发出明亮的光,代表那个时代的照明设施。爸爸在叫醒了儿子前,已经起来做好了三明治,放在了水池旁,钓具箱放在桌子上。简陋家中的墙壁上贴着一幅1982年的挂历,故事就发生在那个年代。这正是越南战争之后,二战后,美苏在冷战期间,越南成为了两个大国斗争的棋盘。美国支持的南越和苏联支持的北越发动了内战,战争从1955年持续至1975年。在1975年,北越统一了越南全国,原本在南越生活的民众害怕遭到迫害和清算,纷纷逃难到中国、香港和美国。主人公(或者说是作者)一家应是在1975年至1982年期间,从越南逃难到美国的。但美国并不是梦想中的天堂,此时,美国深陷石油危机自身难保。爸爸、妈妈和“我”的卧房只有一张床大小的空间,床上有两个碎花条形枕,木质墙壁上的老牛牧童图很有亚洲特色,墙上还挂着一幅抽象人体图,下面钉着两幅小画,一幅红线条的荷花,一幅画了鱼和水波,应该是小男孩的习作,生活气息很浓郁。餐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很有中国味道的日历,有竹叶和鸟儿,日期是1982年。“我”家,其实是幸福的,住在尖顶的平房里,爸爸妈妈也都找到了工作,但除了“我”,还有五个小孩,家庭负担很重的。【第2画面】

原文:路灯看上去比往常更亮,太阳升起来之前,道路也没有那么繁忙。爸爸打开汽车暖风,给我讲故事。我学校里的一个小朋友说,爸爸的英语发音,听起来就像一条混浊、肮脏的河。可是在我听来,像温柔的雨。解析:故事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语言平和紧凑,没有更多修饰,代入感很强,让小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采用聚合式俯瞰的镜头,输电线路、宽阔的道路、双黄线及树木共同指向远方,在黑黢黢的空间,让读者的视线集中到道路的尽头,加大了纵深感,让清晨出行有遥远的味道,汽车很小,凸显他们的卑微,而驾驶室内特写的镜头,看到爸爸的专注与我好奇的大眼睛。在爸爸开车带我出门的路上,爸爸讲故事给我听,更多是缓解困意。而小男孩突然很突兀地穿插了一笔,写我在学校里的故事“我学校里的一个小朋友说,爸爸的英语发音,听起来就像一条浑浊、肮脏的河。”毫不避讳的提及了父亲的不流利英语。同龄人间的嘲笑往往让另一方陷入自卑,但小男孩坐在车里,听着爸爸讲故事,却觉得爸爸的口音“像温柔的雨”,没有任何的自卑,把父亲高岸伟大的形象,用细腻的内心描写出了父亲的无私付出!让一个如此艰辛的父亲得到了孩子的无限崇拜回忆。当然这是小男孩内心的回忆,也暗示了他们难民的身份,以及越南移民在美国受接纳的程度。道路两侧分布着颜色差异巨大的低矮建筑,一侧白色建筑及道路凸显宁静的氛围,而他们靠近一侧黄色建筑与道路,则暗示父子俩暖心的行动。【第3画面】

原文:我们在湖街的鱼饵商店前停下来。这家店似乎永远在营业。“你今天来得真早。”店员说。“我找了份兼职,”爸爸解释说,“今天上午还要上班。”“星期六还工作呀?”店员问。爸爸点了点头。我感觉到袋子里的米诺鱼在撞来撞去。它们在我手里像银色的箭一样晃动。解析:这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鱼饵商店,用小男孩的话说是永远在营业,可见这里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商店一外一内的画面结构,让读者全方位看到这个永远营业的商店。从他们的对话中,爸爸刚刚找到一份兼职工作,所以今天来得早,因为今天还要上班。这揭示出这家人的经济状况并不好,他们之所以去钓鱼,是为了填饱肚子。小男孩听到大人间的对话,并没有发表更多的感言,因为这在他们家已经是常态,他理解爸爸的行为。而之后一段完全不相干的话“我感觉到袋子里的米诺鱼在撞来撞去。它们在我手里像银色的箭一样晃动。”还配了一个极大的“我”的脸部特写,表达对袋子里米诺鱼的忧虑。这暗示趴在柜台上的“我”,实际上一直在关注着爸爸,他了解爸爸工作的辛苦,因此内心充满了某种在他这个年纪还不能很明白表露的担忧。但是这种对家人的关心和对家庭的忧虑,并没有直接通过心理独白或者话语来呈现,而是拐了个弯。这种有节制的表达,是本书写作的一大特色,似乎有很大的跳跃感,但内心却无不相连,轻描淡写,却富有力量。看到画面中的父子都很瘦弱,这也凸显了家庭经济状况的拮据,有种营养不良的暗示。【第4画面】

原文:我们赶到池塘的时候,天还没亮。我们停好车,翻过道路和树林之间的隔板。爸爸牵着我的手,穿过又乱又密的灌木丛。“跟着我的脚步走。”他说。我一直在回想爸爸对店员说的话。“既然你找到了两份工作,为什么我们还要抓鱼当食物?”我问。“在美国,不管买什么都要花很多钱。”他解释说。他紧握着我的手时,我能触到他手上的老茧。解析:在星光点点的夜空中,他们在一个上坡的路上,停下来,翻过栏杆,穿过灌木丛,来到湖边。白色光秃秃的土坡给黑暗的湖边树林提振了色彩,也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亮点,灰色的路面与湖面的夜空点缀着文字,让整个画面文图的结合不在生硬。爸爸一直牵着我的手和“跟着我的脚步走”,体现的是爸爸的爱心加耐心。而小男孩触碰到爸爸手上的老茧,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以至孩子在参与中感受到了成长。这时小男孩的突然不解的问“既然你找到了两份工作,为什么我们还要抓鱼当食物?”小男孩从爸爸与店员的问话中,受到了启发。爸爸回答“在美国,不管买什么都要花很多钱。”这对经济不宽裕的家庭来说,就要处处精打细算。以至在竖着告示“禁止擅闯,请勿靠近”的禁地,冒险去钓鱼。也正是因为禁止,所以小男孩和爸爸只能是天黑时偷偷摸摸去钓鱼,不让别人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为了生活而不断忙碌的爸爸。为了家庭,他宁愿多付出,哪怕早上早早起床,来池塘帮一家人钓条鱼做晚餐。每一个不富裕的家庭都是这样精打细算的,以至于有一句古话: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这也是我小时看到我的父母的经历。【第5画面】

原文:有时,我们会在池塘边碰到一位苗族人。他说英语的口音很像爸爸,他喜欢讲笑话。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位黑人。他给我看他收集的彩色诱饵。这一次,只有我和爸爸。天气有点冷。我搓着手,打着哈欠,抬头望着雀斑一样暗淡的星星。解析:他们接近池塘,准备钓鱼时,作者安排了一个插叙——“有时,我们会在池塘边碰到一位苗族人。他说英语的口音很像爸爸,他喜欢讲笑话。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位黑人。他给我看他收集的彩色诱饵。”这看似无关的插叙,揭示出像小男孩家处于尴尬身份或底层艰辛生活的人,还有很多。但从两个画面看,大家都很乐观。看得出深秋的早晨还是很冷,小男孩双手插到兜里,全身颤立着,孤独地看着远方,才想起夏日碰到的苗族人或者黑人,温馨的场面。苗族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除了中国,人群散布在世界各地。小男孩遇到的苗族人也可能是越南的苗族人,他们和小男孩以及他的爸爸一样,可能是为了生计去偷偷地钓鱼。还有黑人,他们在美国的地位也是比较低的,受歧视,同样都是生活在底层的民众,为了生计,都要起早贪黑。这一次钓鱼,小男孩和他爸爸没有遇到别人,可能是因为天冷,搓着手,打着哈欠,抬头望着雀斑一样暗淡的星星。此时的行星不再是浪漫的象征,而是一种生活贫困的想象,像是悬在贫困人家的屋顶上的,因此并没有像我们通常所见的星星那样,闪烁着宝石一样晶莹的光芒。喇叭裤在上世纪60年代成为美国的时尚,80年代在中国内陆的流行,风靡大陆。可见当时从大人到孩子都为之痴迷。【第6画面】

原文:爸爸在一片空地上做准备工作,我收集小树枝,用来生火。树枝必须干燥又干净。我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然后,我又数出十根备用。我把一些石头围成一个圈,支起树枝。“要像一座火山。”爸爸提醒我。我把每根树枝的一头朝下,另一头朝上,让它们靠在一起,相互支撑。我只用一根火柴就点燃了它们。爸爸点了点头。解析:爸爸准备鱼饵,小男孩开始收集小树枝。作者用了两页来认真地描绘小男孩是如何捡树枝、搭树枝的过程,然后骄傲地说“我只用了一根火柴就点燃了它们”。小男孩用自己认真“工作”的方式,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父亲的负担,他一定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爸爸不插手让孩子自己来生火,当火被点燃后,爸爸只是点头肯定,没有说什么,而从小男孩特写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他得到了极大的快乐与自信。爸爸的那句话:要像一座火山,表面上是在教儿子怎样生火,实则是教他面对人生的态度,“像一座火山”永远充满强劲和喷薄的热情,从小以父亲的榜样作用教会孩子将来怎样做一个男人和一个父亲。月下照亮的黑土地,突出展现出小男孩认真的行动,作者更是用右半页,用放大和特写的方式,完整诠释了小男孩点火的过程和爸爸收杆旁观无形的力量。【第7画面】

原文:“你想不想把米诺鱼装到鱼钩上?”爸爸问。我很想帮忙,但还是摇了摇头。我不想伤害那条小鱼,虽然我知道,它就要被一条更大的鱼吃掉。爸爸笑了笑。他并没有生气。解析:小男孩学会了生火,爸爸还问他“想不想把米诺鱼装到鱼钩上?”但是有着心地柔软善良的小男孩,他很想帮忙,但因为他不想伤害这条小鱼,他不想对于即将成为诱饵的米诺鱼充满愧疚,最后还是摇头了。当小男孩拒绝装鱼饵时,爸爸笑了笑,他感受到儿子的善良,这可是人生最根本的所在,当然他并不会生气。小男孩能勇敢地学会生火,学会替爸爸分担压力,但在装鱼饵的环节上,则是一脸的敬畏与退缩,这体现出孩子的善良之处,而不是真正的畏缩不前。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不想伤害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这是他们可贵的童真。画面中出现两个月亮,空中月和水中月,也是一种陪伴。【第8画面】

原文:爸爸递给我一份三明治,两片面包夹着冷冰冰的火腿。“小心辣嘴。”他说。火腿里有半个胡椒粒,像裂成两半的月亮,嵌在肉里。“我小时候,常常在这样的池塘边钓鱼。”爸爸一边吃三明治,一边说。“和你的哥哥吗?”我问。他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别处。爸爸跟我说起过战争,但只是偶尔提到。他和他的哥哥并肩作战。有一天,他的哥哥再也没有回家。解析:在等待鱼儿上钩的时间里,父子俩坐下来一同吃着三明治。在第一页中,三明治被摆在厨房水池边的台面上,这也是一处爱的暗示。爸爸叫“我”起床时,不但特意提醒我不要吵醒妈妈,而爸爸早就把三明治做好了,爸爸的爱在母子身上是如此的深藏不露,就像一棵大树,默默撑开自己的绿荫,庇护着全家人,他任劳任怨,辛苦工作,周六也不肯休息。在钓鱼的间隙,爸爸跟他讲起自己的家乡也有这样的池塘,对故乡的思念,小男孩似懂非懂地,但从他的表情,我看到了他对那个生活和世界的好奇,似乎还有点小向往。父亲讲起了他和他的哥哥去钓鱼以及后来并肩作战的事,只是爸爸的哥哥再也没有回家。小男孩默默地听着父亲的哀愁,虽然他提供不了任何慰藉,但或许默默地倾听你就是最大的安慰。这无形中让小男孩对战争的残酷与苦难有了认识,而他们自己就是因为战争而颠沛流离,但他们没有放弃希望,站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坚强地生活下去。爸爸教儿子在清冷的黎明里自己动手,收集干燥的小树枝用来生火,去体会生活的不易。他同时也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默默地影响着正在成长中的儿子,月光下的阴阳脸也在暗示两面的人生。故事的情节很简单,没有精巧的故事结构和隐藏的伏笔,绘画技巧也很普通,人物寥寥数笔,墨笔简单勾勒,施以水彩突出人物,背景以深蓝色为主,体现天光未亮时的压抑气氛,使整本书体现的氛围却是“哀而不伤”,尽管生活非常艰辛,仍有暖意处处存在。【第9画面】

原文:浮子沉入幽暗的水里,爸爸用力拽着鱼竿。“抓到一条!”他几乎是大叫着说。一条太阳鱼!很快又是一条。“要我帮忙吗?”我问。他点了点头,我用双手帮他把鱼滑进桶里。这条鱼摸上去黏糊糊,却又疙疙瘩瘩的。我做了个鬼脸,爸爸大笑起来。解析:在明亮的月光下,水面和岸边很清晰,投射的光影很长,爸爸起身用足力量把大鱼拉到水面,小男孩高兴而胆怯地躲在爸爸的身后。画面采用了两个特写叠加的镜头,一是凸显小男孩的背影,一个激情按捺不住的举动,一个摸到大鱼的体验而做出的鬼脸,三个小男孩的画面,描绘出不同的心理反应,从娇祯的躲闪,到上前俯身的指向,再到滑稽的表现。这是本书最爽的一幕,一条太阳鱼在鱼钩的牵引下浮上水面,爸爸很兴奋,这样晚餐餐桌上有了保障,一大早的时间没有白费。小男孩也亢奋地说“要我帮忙吗?”爸爸并没有把活儿全部揽下来,而是把钓具箱递给儿子。当孩子想参与时,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大鱼在爸爸的池塘里闪光,在淡蓝色的曙色映照的清晨,爸爸帮助小男孩看见的和感知到的,却是一个比安静的池塘要大得多的冷暖世界。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却呈现出现实压力,一个移民美国的亚洲家庭,生活拮据,迫于生计,也为了更好改善全家的伙食,父亲一大早带着最小的孩子去池塘边钓鱼。但也是一对富有情调的父子,他们能够用独有专享的早起时光来一起做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起回忆爸爸的池塘与往日的悲哀。【第10画面】

原文:爸爸微笑着,他的牙坏了一些,但在黑暗中显得很白。我们已经钓到几条鱼,他知道,我们今晚有鱼吃了。该回家了。爸爸必须为上班做好准备。他用一小块白绿相间的肥皂洗手。我也用它洗了洗手。回车里的路上,我看了看这片树林。我很想知道爸爸家乡池塘边的树林是什么样子。解析:在父子俩钓到了很多太阳鱼后,儿子笑了,爸爸也笑了,因为今晚有鱼吃了,那是他们最放松的一刻了。少有给爸爸的特写,却在黑暗中看到爸爸坏了的牙齿,爸爸忘乎所以了。看到离别时小男孩留恋池塘的回头,他看了看这片树林,很想知道爸爸家乡池塘边的树林是什么样子。作为一个对那场战争和逃难印象不深的7岁小男孩,他尽可能地去以自己的方式,替爸爸感同深受对故土的思念,对不曾谋面的亲人的思念,也许这样,爸爸就会更开心些吧?在父子俩去钓鱼的各种细节里,我们体会到了爸爸的艰辛与伟大,懂得了一个男人对家庭应该负起的责任。例如,爸爸在路上给他讲故事,在他听来,爸爸的声音就像“温柔的雨”;爸爸紧握着他的手时,他悄悄地感触到了爸爸手上的老茧;甚至爸爸微笑时露出的、已经坏了几颗的牙齿,也没有逃过儿子的眼睛。看上去都是轻描淡写,但读者也完全能感受到,爸爸转过脸看着别处的时候,眸子里一定噙着泪水,但爸爸不愿让年幼的儿子替他难过。当他们钓完鱼要回家时,儿子已经有了这样的愿望:“我很想知道爸爸家乡池塘边的树林是什么样子。”这似乎是年轻的一代人对自己父辈们所经受的苦难和艰辛,包括他们的奋斗和伤痛,愿意和渴望去了解和熟悉的。至此,在星星闪烁的、淡蓝的曙色里开始的故事,又在同样是星星闪烁的、淡蓝的夜色里结束。【第11画面】

原文:我们到家的时候,车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只是淡淡的蓝色和灰色,而不是金色。在家里,妈妈看起来很累,但她还是微笑着看了看大白桶里的鱼。解析:当父子俩离开池塘回家时,新的一天的太阳已经升起,但从车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只是淡淡的、略带伤感的蓝色和灰色,而不是耀眼的金色。回到家里,妈妈看到父子俩一大早的收获,脸上洋溢着喜悦。我们看到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妈妈为此虽然还有些累,但是还是用笑脸迎接他们的归来。【第12画面】

原文:爸爸换好衣服,准备去上班。他拍了拍我的背,对妈妈说:“我们孩子今天学会生火了,他干得非常漂亮。”“你学得真快!”妈妈说。然后,她让我帮忙处理鱼,过一会儿,她也要去上班。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我很难过,但也不是太难过。我知道晚上他俩都会回家。“照顾好你们的小弟弟。”妈妈提醒我的哥哥姐姐们。“小弟弟”说的是我。然后,她骑上自行车去上班了。我不是小宝宝了,我心想,我还帮忙抓到了晚餐。解析:回家里把鱼交给妈妈,爸爸换上蓝色连体工人服准备上班,一个在厨房,一个在走廊,一个连带笑意,一个疲倦不堪,再加上一明一暗的光影对比,让读者看到了负重前行的父亲和辛勤操劳的妈妈。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爸爸还不忘拍了拍儿子的背,对妈妈说:“我们孩子今天学会生火了,他干得非常漂亮。”“你学得真快!”妈妈也这样夸奖儿子说。生活是艰辛的,妈妈也得去上班。临走时,妈妈叮嘱大一点的孩子说:“照顾好你们的小弟弟。”然后骑上自行车上班去了。男孩的爸爸除了正常上班,还在周六找了一份兼职,妈妈周六也要出去上班。书中有一个细节,彼时的美国汽车保有量非常高,汽车代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孩子的妈妈去上班骑的是一辆自行车。儿子隔着窗户,望着妈妈远去的身影,这样想道:“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我很难过,但也不是太难过。我知道晚上他俩都会回家。”我们看到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男孩要学习自己处理鱼,他的爸爸告诉妈妈在钓鱼的时候他还学会了生火。爸爸妈妈去上班的这一天,哥哥姐姐们还要帮忙照顾弟弟。虽然一家人生活拮据,但是其乐融融。温馨的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第13画面】

原文:今晚,当我们都在家的时候,爸爸会把米放进锅里,妈妈会把鱼煎得两面酥脆。我会拿出一罐鱼露,上面浮着辣椒粒和胡萝卜粒。在餐桌上,哥哥姐姐们会讲有趣的故事。妈妈会过问他们的家庭作业。爸爸会点头,微笑,半闭着眼睛吃东西。“味道不错。”爸爸会对我说。我会点头,微笑。之后,当我们睡觉时,会梦见遥远的池塘里的鱼。解析:他想象着,到了晚上,他们全家人将会围在小小的餐桌边,一起分享妈妈亲手做的煎鱼。在餐桌上,哥哥姐姐们又会讲些有趣的故事。妈妈会过问他们的家庭作业,爸爸会半闭着眼睛吃东西“味道不错”。然后,夜色来临了,一家人将在亲情里进入各自的梦乡。当我们睡觉时,会梦见遥远的池塘里的鱼。那个池塘,是爸爸小时候家乡的池塘,更是小男孩和爸爸在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池塘。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在这么早,带小儿子去钓鱼呢?是不是工作忙碌的他,为了争取和儿子相处的时间?还是想以一个父亲的方式,让他懂得帮忙分担家庭的艰辛,懂得关爱家人,懂得什么是责任感?所以,就有了极其梦幻的结尾。一个幸福的结尾。【封&底】

解析:绘本全文虽然没有提到奋斗二字,但从语言和绘画中让人深深感受到了父母为生活的打拼和奋斗,而且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也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成员彼此间的爱。为什么《科克斯书评》认为它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书?”因为这本书里蕴含着一个好父亲最该有的两个品质——勤奋与乐观,而这两个重要的品质在我们这个时代逐渐成了稀缺品。好爸爸是勤奋的,爸爸解释说星期六还要去做兼职,即使做着两份工作,也要为了省钱而去抓鱼当食物。一个在穷苦中勤奋的父亲,他没有顾及个人的得失,只为家人过得更好,看似平凡,却犹如超级英雄。好爸爸是乐观的,有好几次描写爸爸的笑:当小男孩拒绝装鱼饵时、当小男孩做鬼脸时、当钓到了好几条鱼时、当晚上在餐桌上时……虽然贫穷让小男孩眼里池塘上空的星星看起来如雀斑一样暗淡,就连车窗外透进来的阳光也不是金色、而是淡淡的蓝色和灰色。爸爸却依然能微笑着讲诉温情和那悲伤的故事,没有对生活的任何抱怨,只有对此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希望。这样的乐观,不断鼓励着孩子,让孩子觉得无论身在何处、人生境遇如何,都能拥有发自心底的快乐。故事中父亲的勤奋和乐观,让一个生活拮据的亚裔美国家庭享受着逆境中的宁静和幸福,让孩子拥有自由探索未来的勇气,值得每一位父亲学习。爸爸爱与温情的父亲绘本:《和爸爸一起读书》〔美〕理查德·乔根森 文 瓦伦·汉森 图《和爸爸一起散步》〔美〕艾莱沙·库珀 文图《等爸爸回家》〔美〕乔安妮·施瓦兹 文 西德尼·史密斯 图《月下看猫头鹰》〔美〕珍·尤伦 文 约翰·秀能 图《爸爸带我看宇宙》〔瑞典〕乌尔夫·史塔克 文 爱娃·艾瑞克松 图《爸爸》〔日〕土田义晴 文图《等爸爸来敲门》〔美〕丹尼尔·比蒂 文 布莱恩·科利尔 图《我们去钓鱼》〔台〕邱承宗 文图《爸爸的池塘》〔美〕丕宝 文 斐施 图四、作者信息丕宝出生于越南,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南部的菲利普斯附近长大。他是一名作家、诗人、社团组织者和父亲。裴施出生于越南,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长大。她画画、写作和教书。她的图画小说《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Abrams,2017),讲述她母亲和父亲的故事。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