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这两个字,说来容易,读来深刻
艺述史官方原创
说起母亲节,国际上公认的是母亲节是起源于美国。1906年5月9日,美国费城的安娜·贾薇丝的母亲不幸去世,她很伤心,就组织了母亲的追思活动,而且还鼓励很多人用类似的方法来感激母亲。后来在1913年5月10日,美国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久而久之,母亲节就成为了全国各地的节日。
但今天月涵想和大家说的是,我们民族自己的母亲节,暂且叫它“中华母亲节”。
这个不同于我们今天要过的母亲节,它是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二。为什么是这天呢?因为这天是孟子的生日。其实,把这天定为“中华母亲节”是很多学者的主张。学者们认为,孟母堪称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可以彰显母亲的伟大。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生儿育女是为人母的开始。现在我们有这样一个说法,每次生日都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把孟子的生日定为以孟母为形象代表的母亲节,也有双重含义,不光是给自己庆生,也是感恩母亲。
那说完了母亲节的由来,母亲这两个字,确实承载了很多人的情愫。接着月涵再和大家聊一聊“母亲”这个称呼的前尘往事。
说起母亲,我们现在最常叫的称呼就是“妈妈”了。妈,这个词最早记载在《广雅》这本书当中,原话是“妈,母也。” 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就能看得出来,“妈”最早的叫法是“母”。“母”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上,像是“女”字加上两乳,象征女人,后来才出现了“母亲”的称呼。
在秦汉的时候,记载说,“父为考,母为妣。”在当时,对妈妈的叫法是“母”和“妣”这两种。但是,“妣”这个字在唐代之后就不再泛指母亲了,而是指去世的母亲。
除了母亲、妈妈这两种叫法,我们熟悉的就是“娘”“娘亲”了。
我们先来看看“娘”这个词儿是怎么来的。娘这个字当成母亲的代称,是开始于隋唐时期。在元代的史料中,有关于“娘”这个说法的由来。说的是“娘字,俗书也,古无之,当作孃。”当时“娘”这个词不光有母亲的意思,男扮女装的人、保养好的中年妇女、妓女歌女等都会称为“娘”。可以看出,“娘”这个字在当时并不能上大雅之堂,是个俗字。
除了这些称呼,还有个记载是“姐本蜀人呼母之称。”这是说在四川地区,姐这个字也是母亲的称呼。在南北朝时期,母亲还被叫做“家家”,或者叫做“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