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未来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第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尚和,和的精神是刻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里,融入血液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永恒不朽的伟大精神。

人类历史的四大古文明:华夏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流传了下来,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未中断并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虽然也曾不断受到外族的入侵,但是朝代的更替反而使社会更加进步,在不断完善的机制中运行,主线没有被断过,一直向前发展,不断学习先进文化,为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大的方向不出错,文化被很好的延传下来。中国的历史很完善,历朝历代我们都能通过阅读史籍了解当时的朝代,中华的文化和文明不但没有中断,反而是更为加强。

而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占领中华的古代外族,在占领一段时间后反而会被中华给同化,成为华夏文明的一份子而继续传扬。

长期研究中国的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特维叟.莱特说了一句话:“不要试图同化中国人,因为你首先会被同化”。

中华文明的“和文化”融化了天下,这个以“仁”为本的“和文化”,始终强调的是社会,民族,天下的和谐有序,也正是因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和文化”的礼乐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在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够不断的同化,不断的统一,让这个天下之邦不断的长大,绵延至今。

如果有人要问什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我的回答毫无疑问一定是“和”,中华民族始终都是追求“和”,热爱“和”的民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礼仪之邦”,“以和为贵”的伟大民族,伟大文明为什么在却没有发展出像西方文明一样的科学,民主和自由的精神呢,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儒家文化本质上是一种集体主义文化,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道路是天下的,但是孔子的天下道路却不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实现的共享天下,而是一个人人忠诚于集体的道义天下,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强调道义的,这个道义其实就是担当或者责任,“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篇》,儒家文化强调每一个个体所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事兄长,事父母,事君主,事天下,这种强调社会责任的集体主义确实有利于文明的统一,但是过分的强调义务而忽视个体的自由与权力则直接让这种集体主义文明不断的走向专制与腐朽,以至于最终成为了鲁迅笔下“吃人”的文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先秦的诸子百家全部为儒家让路,儒家也一跃成为了国家正统,皇家御用的治国思想,而董仲舒通过阳尊阴卑,天人感应等形而上的神学理论强化了王权,并通过创制“三纲五常”的理论,成功的阉割了孔子的先秦儒家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愚昧百姓,奴役百姓,加强王权统治,遏制个体的觉醒与解放,遏制人文崛起,遏制资产阶级萌芽的文化武器。

而其实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不是提倡一种等级的专制,而强调一种社会的人道主义,在孔子那里人伦其实是平等的,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这是一种对等的责任关系,潜台词就是,君如果不能践行自己的责任,那么原则上做臣子的也可以不履行做臣子的责任,但是可惜的是,孔子的思想被阉割了。而到了清朝,这种愚民政策就更加变本加厉了,留辫子,裹小脚,各种恶礼劣俗,繁文缛节爬满整个文明国度,被阉割和利用的儒家文化也成功的成为了“吃人”的工具,儒家文化基因中的人道主义精神被封建统治集团强化了,对等的责任没有了,有的是一种无条件的对于帝王家的忠诚,对于父母的绝对服从,有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从一而终,终身制捆绑婚姻,有的是一群群麻木,愚昧丧失灵魂的行尸走肉。这种情况在清朝被无限放大,尊卑等级,人吃人,人踩人,人没有尊严的活着,人的灵魂没有安放之地,人没有自我实现的自由权利,人成为了活着的死人。

这样一个没有平等尊重,没有个体自由的权利的文明又怎么可能发展出现代文明的科学,民主,自由的精神呢,又怎么可能发展出现代文明社会呢,又怎么可能实现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和幸福呢,这是不可想象的。

而这一切的问题其关键就是两个起点,一个是孔子只片面强调道义的先秦儒家思想,一个是被阉割和利用的儒家文化。前者导向责任集体主义,后者造成专制集体主义,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起点,后者是前者的阉割和放大,专制集体主义直接锁死了整个文明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通道。“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政策和思维也最终使得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中华文明成功的落后了西方文明,落后于整个历史时代,成为一个封建愚昧落后吃人的文明,并最终在完成了资产阶级文明和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列强面前不堪一击,成为了一个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国家,而这一切在其文化根源上正是儒家文化只片面强调责任的集体主义,忽视个体的自由权利,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这种只强调人的责任而忽视人的自由权利的集体主义在本质上就一种庸和思想,而在未来的中国,在社会主义文明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认清这种“和”的本质,中国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实现共产主义文明,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要客观而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扬弃中西,融合中西,摒弃传统的“庸和主义”和谐思想,而追求一种积极的,进步的,有利于集体自由和幸福的和谐主义,这个新的和谐主义就正和。

什么是正和?正和是和谐的一种,正和即价值和谐(本人所创造的价值学原理),即有利于社会整体的自由与发展的和谐主义,也可以叫做自由和谐主义,庸和是一种责任集体主义,这种集体主义由于缺乏对个体的价值的肯定,则必然导向等级奴役,而正和是一种自由整体主义,西方文明的自由主义是不能通向未来的,因为他们的自由主义本质上是个人的,而个人自由主义缺乏对于集体的义,是不能够实现社会主体的整体觉醒和社会实现的,当然也就不可能通向共产主义文明,而人类社会要想实现最终的命运共同体,实现最终的全球化的共产主义文明,就必须要放弃西方的个人自由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庸和主义,而走正和之路,实现社会每一个个体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的有机统一,建立一个互爱共生的人的全面解放与全面实现的和谐新文明。

(0)

相关推荐

  • 孔子与秦始皇历史贡献比较

    孔子与秦始皇,哪一个贡献更大?越是伟大的人物,其价值越难发现 2020-07-06 13:16 来源:寻根拜祖 秦始皇怎么可以跟孔子相比?我们不否认政治实践家的历史地位,但是要论对中国历史的深层影响力 ...

  • 儒家思想在西方:为何启蒙思想家们喜欢孔子的学说?

    原作者 | 武斌 摘编 | 徐悦东 许多人也许都知道,著名的启蒙哲人伏尔泰深受孔子影响.其实,在当时的欧洲,崇尚孔子是一种风尚.当时的许多学者将孔子称为"启蒙运动的守护神".不仅在 ...

  • 论语集中反映了什么 论语全面反映了孔子的

    论语较为集中的反映了什么?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主流的观点,把<论语>当做忠 ...

  • 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唐宁宗时期,柳公权的书法冠绝当代,宁宗聘他为翰林侍读书士有一次,宁宗问柳公权:你的书法怎能如此好?柳公权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宁宗闻言,默然. 很多人说,故事中柳公权是以& ...

  • 中国正能量|激发全民真善美,唱响社会核心价值观

    中国正能量|激发全民真善美,唱响社会核心价值观 三水英子 |文 两弹一星强国防, 大胆改革惊四方. 袁老奋发成国士, 南山抗疫士无双. 千千万万志士才, 曾把热血炼成钢. 诚信友善真善美, 亿万传递正 ...

  •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演变,宋朝人的思考对现代人有何启示?

    在中国从秦始皇到北宋这一千多年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人们都处于某种对周礼的迷梦中.包括秦汉建构的文明体系,也只是对宗法制度的再次尝试,再次拓展,另一个是从汉末到五代十国,这是汉文明体系被冲击的时 ...

  • 大一统是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统一是中国最高民意不可违抗!

    大一统是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统一是中国最高民意不可违抗!

  • 贺赵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诗12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诗12首 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 经济繁荣百业兴,国富民强中国梦. 实力强大国防固:安居乐业享太平. 民主 百年革命为民主,政通人和心情舒. 国家大事能参与,集思广议少弯路. ...

  • 诗词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诗词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1.湖南浏阳  汤建农 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心情爽快把恩酬,尽孝由衷不计仇. 莫效黄沙淹翰海,甘为基石筑高楼. 万年臭味鸿毛落,百世英名泰岳留. 蜡炬成灰宁奉献,人生幸 ...

  • 日本养老之行:(二)从企业理念到核心价值观

    这次来日拜访的企业并不多,一家是日本最大的养老企业(简称A),另一家是日本最大的社会福祉法人(简称B).别说太少,这两家中任何一家旗下的机构类型数量一年的时间你都跑不完. | 一 | 无论A还是B,在 ...

  • 李斌:探析如何运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比价教育研究>21年2月刊 探析如何运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利川市第二中学    李斌     邮编:445400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对 ...

  • 程红兵:我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程红兵 一个班级应该一个班级的精神,一个学校应该有一个学校的精神,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精神,这种精神换一种表述方式就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能够起到凝聚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