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8个保研offer的川大数学女生:打破框架,不被定义!

大川对贺钰淇的第一印象是“干练又可爱”。她说话很快,有逻辑,又很热情开朗。有时说着说着,自己就先笑了起来。

贺钰淇来自数学学院本科,专业综合排名第一,学术论文被EI和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去年夏令营,贺钰淇获得了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浙大等八所院校的保研offer。

女生学不好数学?

本科生做不了学术创新?

  贺钰淇在川大的几年背后,

  是一个不断“打破框架”的过程。

高水准文章的背后

刚入学时,贺钰淇学的并非数学专业。但很快,她就有了转专业的念头:“比起学习如何去运用一个定理,我更喜欢探索这个定理推导出来的过程。”

川大的转专业制度给了贺钰淇机会。那一年,她去数学学院旁听课程、参加数学竞赛,甚至把考研数学题基本做了一遍。转专业的竞争如同“神仙打架”,但贺钰淇发挥得很好,最后“稳打稳地进了”。

科研这条路的开始,源于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一开始,贺钰淇只是在课程论文中做一些小的创新,在老师们的引导下逐步完善,她也因此对“做学术”有了基本的了解。

大一、大二两次出国访学,带给贺钰淇很多灵感。当时的老师推荐了许多书籍,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贺钰淇慢慢发现,“只要多读文献、多看书,数学还有很多可以突破创新的地方。”

就这样,在大一去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时,贺钰淇结识了教授Patrick Houlihan,并在其指导下和同组的朋友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并被哈佛大学图书馆收录;在大二去英国伦敦政治与经济学院交流后,在数学学院刘淑君教授、黄南京教授的指导下,贺钰淇作为第一作者分别在EI和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Bank Queuing Optimization Based on Markov Process》《基于Vesciek模型美式期权三叉树定价》,她也因此两度受邀参加国际EI会议并发言。

每篇文章的写作过程,都是贺钰淇的瓶颈期,因为她并不确定自己能否做出成果,而身心疲惫很容易使人陷入内耗。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始终是一个想要“打破框架”的信念。

“我听很多人说,数学那么难,本科生是做不出什么创新的。”贺钰淇不喜欢这种被“别人设定的框架”所束缚的感觉:“为什么我不能做出创新呢?我坚信自己作为一个学数学的女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都会有所突破。”

实践与竞赛的背后

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深的科目。出国访学,不仅让贺钰淇学得更多,也转变了她看待知识的方式:“我们太把知识'知识化’了,学得没有那么灵活。”

贺钰淇曾在一家证券公司做实习生,对资产管理平台产品进行流程设计。去年,贺钰淇又通过线上科研项目申请,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终生教授Alexei Chekhlov的助教。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贺钰淇还学习巩固了股票市场、投资组合、优化、python等知识。

贺钰淇实习的目的,本质上还是为了更高效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自学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想通过实习这种方式,在前辈的带领、同辈的陪伴下一起学习,这样会学得更多,而且找得到重点。”

贺钰淇还参加过两次建模竞赛。竞赛通常要求选手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中,贺钰淇带领的小组,要与来自全球的专业选手展开较量。

比赛只有三天,时间是紧迫的。由于是线上竞赛,他们需要在凌晨五点等待题目发布,接下来的几天基本没合过眼,即使“真的困得不行了”。

基于此前写论文的经验,贺钰淇深知解决问题要一步步来,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先给出了最理想的假设,解决最简单的问题,再把其它因素依次考虑进去,这样慢慢把问题复杂化。”最终,小组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约前15%)。

贺钰淇在大学期间获得的各种奖项

这种“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再逐个击破”的方法,既可以用来解决建模问题,也让生活中的贺钰淇获益匪浅:“我喜欢数学,不仅是喜欢追溯本源的过程。数学中的思想会给我很多灵感,让我可以触类旁通到其它领域。”

不断尝试的背后

贺钰淇的英语口语很好。当被问起平常如何练习口语时,她说起了和川大口语外教Callum Cooper的故事——他也是贺钰淇最感谢的几位老师之一。

刚上大学时,和很多同学一样,贺钰淇英语读写能力都不错,但一张口就“蹦不出一个词”。Callum是一位活泼的老师,十分鼓励同学们多多开口。“于是,我当时抱着豁出去的心态,要了老师的联系方式。”

就这样,贺钰淇和Callum闲聊了起来。一开始只是打字交谈,后来得知贺钰淇要参加夏令营面试,Callum主动提出打视频电话,帮她练习口语。通过每天和英语母语者交流,贺钰淇逐渐培养起了语感。再加上平常不断地练习,贺钰淇在夏令营面试中表现得十分出色。后来,她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中拿到了一等奖。

被评为数学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川大,贺钰淇还尝试过很多这样的第一次。学生工作也是其中一项:她第一次当了班长、党支部书记,也曾任校社团联合会办公室副主任、校学生会班长联席会理工科主任。

贺钰淇说,党支部的工作“很有意思”,因为每个支部需要自己组织活动,突出支部特色。于是,数学学院“1+1帮扶活动”应运而生:贺钰淇联系学院成绩优异的学长学姐,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为其他学院的同学答疑。由于颇受欢迎,这已经成为了支部定期举办的活动,集中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前。

1+1帮扶活动

在川大的五年,贺钰淇无疑变得更大胆了:“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很慌,但做完后总有一种莫名的爽。”尝试固然有失败的风险,但更多时候,尝试给予了她宝贵的机会与难忘的经历。

肩负数任的背后

贺钰淇喜欢运动。跑步、游泳是她从小就有的习惯,她曾在校运会上跑过女子400米、1500米的第二名的成绩。去年,她还喜欢上了拳击。

她的拳击教练曾说:“拳法只有直拳、勾拳、摆拳三种,看似非常简单,但打组合拳时,加上侧闪和步伐,却可以有无数种排列组合。”贺钰淇正是被这种“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的感觉深深吸引。

练习拳击

贺钰淇还弹过钢琴、练过声乐。拿到钢琴十级证书后,贺钰淇如今依然在坚持练琴;她也加入了四川大学音乐协会,成为了乐库独唱中的一员。

面对各种各样的事务,贺钰淇有着特别的任务管理法。“我每天只会给自己定一个定量、易实现的目标。这对我而言是一种奖励机制,一旦超额完成,心里还很有满足感。”

参加四川电视台《致敬百年科学家》活动

贺钰淇是典型的晨型人。在大三课业负担最重时,她最晚六点起床,利用上午的5-6小时先做困难的工作,一天也会过得越来越轻松。正是用这种方法,贺钰淇很好地兼顾了学习、竞赛、社会实践与学生工作。

保研后贺钰淇的一周时间规划

大四保研后,贺钰淇依旧保持着给自己制定每日任务的习惯。她的生活主要分为专业学习、英语、运动、辅导学弟学妹四个板块,依旧相当充实。

作为优秀毕业生在数学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言

这个九月,贺钰淇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深造。

谈及过去,贺钰淇觉得“没有辜负自己”。

谈及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像数学学院的刘淑君老师一样:“我希望自己能兼顾科研与事业——能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也可以在事业上对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