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泰斗梁漱溟

梁漱溟, 广西桂林人。他的鼎鼎大名, 天下皆闻。

事实上, 梁漱溟早年在他的《朝话》中, 对自己便有过一番中肯的评价:“我的长处, 归结言之, 可有两点:一为好学深思, 思想深刻;一为不肯苟同于人。”

早在1916年, 年纪轻轻的梁漱溟便在全国上下扬了一次大名。那时,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与文科学长陈独秀商量, 决定聘请梁漱溟来北大哲学系讲授印度哲学。梁漱溟说, 我怕不行吧。蔡元培说, 你不行, 国内还有谁能行呢?你的连载文章《究元决疑论》我看过了, 你就不要再推辞了。这件事情, 非同小可, 很快就成为一个轰动全国的爆炸性新闻, 报刊上很是热闹了一番。

一则因为梁漱溟年轻, 只有24岁;

二则梁既没上过大学, 更没留过洋, 学问全靠自己钻研;

三则蔡元培用人不拘一格, 体现兼容并包之量

梁漱溟没有辜负蔡校长的信任, 在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坛上一站就是七年。他讲课, 不拘一格, 时而带学生进一破旧房屋, 以房屋改造引导学生就东西方人处世哲学的差异发表议论;时而将学生引到街市上一个卖零散啤酒的去处, 让学生看着那以各种姿态自得其乐地喝酒的人们, 让他们进行一场东西方不同价值观的辨析。

1919年, 他的著作《印度哲学概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同在北大, 梁漱溟讲授《印度哲学概论》, 胡适之讲授《中国哲学史》, 马叙伦讲授《老庄哲学》, 三驾马车, 各行其道, 成为沙滩红楼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大景观。

梁漱溟1921年又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书中公开宣言:“世界人类的未来, 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此书8年中重印了8版, 堪称首次倡导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学术经典。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读罢此书, 专程登门拜访, 与之切磋学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时, 说他早就知道梁漱溟的大名, 并说“很愿意听梁先生谈谈儒家道理”。一番交谈, 泰戈尔称赞他是中国的“新儒家”。后来, “新儒家”还真成了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重要学派, 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等著名学者为中坚力量, 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4年初, 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 以非凡的执著精神搞起了乡村建设实验, 又一次成为中国朝野关注的知名人士。他从广东到河南, 从河南到山东, 办村治学院, 办乡村建设研究院, 办《乡村建设》杂志, 孜孜以求, 从无倦怠。1936年, 他的40万言的专著《乡村建设理论》 (又名《中国民族之前途》) 出版, 阐述了他的从村治入手, 探索一条民族自救改造中国的途径。在当时有学问的人大多往城里跑的情况下, 他带着一帮忠实追随者, 怀揣“振兴农业法丹麦, 建设乡村救中华”的壮志, 光头跣足, 穿行垄亩, “与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工夫”, 自然再次成了媒体追踪的对象。

1938年1月, 梁漱溟以国防最高会议参议员的身份访问延安。当年任教北大时他常到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先生家造访, 每次给他开门的那个高个子青年, 如今已经成了中共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两位同年而生的对中国农村问题都有独到研究的人物围炉夜话, 促膝恳谈。毛泽东高屋建瓴, 肯定了梁先生乡村建设理论中的一些观点是对的, 同时又指出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的问题。二人时有论辩, 了无拘束, 竟不知东方之既白……

梁漱溟一生关注农民问题, 又向以“不肯苟同于人”的面貌出现, 以至建国之初与毛泽东在会场上发生的那次关于农民地位的争论, 震动朝野。此后, 梁先生被世人称为“一代直声”。

晚年的梁漱溟回顾自己一生, 不禁大为感叹。他说自己有两个想不到, 一是从未上过一天大学, 却在中国最高学府站了七年讲坛;二是一生信佛, 原本并不打算成家, 结果不但如同俗人一般结了婚, 而且还结了两次。梁先生一生奔波, 却不忘著述。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是《中国文化要义》。1993年6月, 《梁漱溟全集》问世, 共8卷524万字。

作者:彭匈

原载《人事天地》2015年09期

———— / END / ————

(0)

相关推荐

  • 梁漱溟先生邹平墓地的大师书法精品

    这是山东邹平梁漱溟先生的部分骨灰安息地,另外一部分埋葬在他的故乡广西桂林. "我并不失望,也没有遗憾,我做完了我这一生要做的事情."1988年6月23日,被称为"最后的儒 ...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论争--《走进乡村》读记

    本文是<走近乡村----20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发展论争的历史追索>(王先明著)的读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国农产物约占输出总额的80%,一战期间有所减少,但仍占70%.中国数千年来一直实行重 ...

  • 为什么乡建运动竟与梁漱溟的佛教思想紧密相连?

    在民国,很多有识之士寻找救国强国之路,但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最终夭折.梁漱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试图以乡村建设运动来拯救旧中国的厄运,但最终因战火而被迫停止.乡村建设运动已成为历史,但梁漱溟等人的 ...

  • 梁漱溟资料简介 梁漱溟生平事迹 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祖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19日生于北京.父梁济举人出身,曾做清政府内阁侍读,具有维新思想.梁漱溟6岁时启蒙,父亲一反中国教育惯例,不让他读四书五经,而让他读<地球 ...

  • “我不懂什么叫哲学”——哲学家梁漱溟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1987年12月25日,梁漱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位于颐和园北侧的中央党校,参加"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开幕式,发表了一生中最后一次公开讲 ...

  • 每日荐书20210623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中国文化要义>:被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梁漱溟自言:"我不是为学问而学问的.我是感受中 ...

  • 日本“哲学泰斗”这样解读孔子的一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6-18 . 最近"宝藏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又更新了,这次播出的是<论语>. 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虽然只有十多 ...

  • 李零、傅杰联袂推荐,日本“哲学泰斗”的这本《孔子》讲了什么?

    大哲笔下的孔子 (中文版序) 傅杰 跟众多日本的孔子研究者不同,本书作者和辻哲郎(1889-1960)不是汉学家,而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与伦理学家.他生在村医之家,中学时代因困扰于信仰与人生意义的问 ...

  • 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梁漱溟这十句格言,彰显人生哲学与教育真谛

    他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他便是梁漱溟.今天,我们便一起来了解梁漱溟的故事,欣赏他十句至理格言,体会文字背后的哲理和大智慧. ...

  • 张东荪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哲学园 今天 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张东荪 在中国这样干燥的学术界,人们的思想这样浅薄,要有一本比较上有心得的著述真是难得了.所以挽近出版界,除了翻译以外,很少有价值的东西.友人梁君漱溟 ...

  • 大师风范:如何评价梁漱溟?|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济

    通过对梁漱溟先生一生经历的观察,可以发现他的身上有两个醒目的标记,一是"思想家",二是"实践家".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上上个世纪末,梁漱溟出 ...

  • 哲学的第一课——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第一课--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科学?这是学习哲学的首要问题.由于这一问题总是被人混淆不清,导致学习哲学总是处于云山雾罩之中,很多人更是趁机浑水摸鱼,阐述问题不清不楚,甚至把哲学当做科学 ...

  • 李猛:哲学在现实中的尴尬

    [摘要]李猛:"我一直想,中国人写西学著作能不能探索一些非教科书式的写作方式?"于是,他选择用小说来打开一扇门,邀请读者来上一堂关于自然社会的哲学课. 李猛 "我母亲那时 ...

  • 哲学: 爱谁的智慧?

    哲学: 爱谁的智慧? 马天俊 | 文 摘 要: 哲学当然是 "爱智慧",这一古义尽人皆知,但其要旨和教益似乎久已被忽视.在哲学的出发地,爱智慧是爱神的智慧,现在哲学几乎遍及文明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