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卡片笔记写作法》,你将从小白变成大咖,日入千元不是梦
梁文道在自己的节目《一千零一夜》中说到:做学问做研究的人都喜欢做阅读卡片,这是一种积累素材的专业手法,这种手法不分国籍不分时代,纳博科夫喜欢、村上春树喜欢,连钱钟书也喜欢。
当我们的写作还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一句话一句话的开始组装,然后一段一段地再连成文章,期间还要确定主题,找寻观点,查找素材,琢磨金句,写作不再是一件热爱的事情,反而变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渴望完成却又充满胆怯。
而那些习惯了做阅读卡片的作家们,他们的写作如同拼图,不管脑海中跳出什么主题,都能立刻在卡片中寻找到积累好的段落,现在只需要这里拼一块,那里拼一块,拼出一角天空,拼出山水景物,拼出一篇绝妙的文章。
作家的写作流程:阅读、写作、修改,永远是把阅读排在首位,然后用卡片来组织阅读心得,如同一个满满的储钱罐,每一张卡片就是一枚钱币,日积月累财富逐渐增多,最终只需要伸手进储钱罐,就可以拿到你需要的文学财富。
而这种卡片阅读方法简单,只需要你实践起来,哪怕你是写作的小白,坚持下来也会变成大咖,如同高产的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最终反转人生。
卢曼原本是酿酒师的儿子,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辞职在家大量阅读,没有任何学位、没有写过任何论文,却因为一篇手稿被著名的社会学家赏识,推荐到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
而卢曼也不负众望,一年拿下博士学位,以后更是出版58本著作,数百篇论文,而他这些经过自学得来的成绩,都归功于他的卡片盒笔记法,这套理论被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申克·阿伦斯研究推广,写下著作《卡片笔记写作法》。
原来我们的记忆方式和学习方式都是错的
人类记忆存在广泛且普遍的元认知错觉,会误将“记住了”当成“学会了”。
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常常到了考试的时候才开始抱佛脚,拿起书本突击背诵一周,不出意外的也能马马虎虎过关,但是书本一丢,那一周的背诵仿佛也跟随着被抛了出去,再难想起。
等到了孩子上学,老师有点奇怪,没有作业,仅仅让孩子回家对家长复述今天学到的知识,看了《卡片笔记写作法》我明白了老师的苦心,不由得给她点赞。
一直以来我所实行的都是错误的学习方式,记忆背诵,然后考试,但最后大脑中却了无痕迹,原来是一直踏进了“记住了”就以为“学会了”的误区,会与不会之间隔了一个“思考”。
这也是为什么钱钟书、卢曼、姚雪垠建立卡片素材库的原因,当我们的输入变成了自我的思考,那将不再是拿来主义,而是变成了自己的知识,成为了自我思考的一部分。
正确的阅读是将知识变成自己的思考
卢曼的卡片阅读一再强调,看到好的点不是原文摘抄,而是需要经过自己的思索,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转述内容,如果你连说都说不清楚,那么你就没有真正的明白。
再次转述也是检验自己是否吃透的方式,为此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阅读法》中,将卢曼的卡片阅读分为三步:
· 闪念笔记:首先将自己脑子里一闪而过的想法,也就是我们偶尔冒出来的创作灵感,快速记录下来,随身携带小本子,或者可以写在手机中,现在的APP功能都非常的强大,随时记录也非常的方便。
· 文献笔记:接下来当他在阅读中看到需要的文字,不是原文摘抄,而是精心选择需要记录的文字,并且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能一味的抄写,而是去理解其含义,变成从自己思想里走出来的文字。
· 永久笔记:翻阅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时,思考其相关的联系,从内容衍生出自己的想法,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准确写下一条笔记,形成永久笔记,做到精确、清晰,下次拿起就可成文,而此时的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则可以抛弃。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卢曼的三部曲,我就在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上进行了变化,文献笔记尽量原文,在背后写上出处,这就是“我见”,永久笔记则是“我思”,由文献笔记做出自己的思考,然后发散思考,形成拿起即可使用的写作素材。
重要的不是照搬,而是要照办,只有做起来才会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系才是进一步的学习
学习、思考、记录、复习这是学习必经的闭环,当我们建立了笔记,写卡片的过程中变成了自己的思考,而当我们的卡片越来越多,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就会形成一种联系,需要我们将他们链接在一起,最终形成系统的项目笔记。
卢曼的方法是将卡片笔记编上号码,然后建立索引卡,同类可在其中随时添加和删减,这样在链接的过程中,我们的学习经过了一次复习,思维也进行了一次质的飞跃。
现在因为卡片笔记的运用,各种各样的APP应运而生,可以在笔记中添加上标签,自动归类,建立双向链接,实现无拘束的跳转和搜索,阅读卡片的建立随着APP运用的熟练,将使你的写作越来越便利。
改变既定思维,突破隧道效应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当我们开车时,视线常常关注于前方,而当我们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视线盲区就会越来越大,如同走进隧道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同样的困扰,由于自身眼界不高,视野有限,所以缺乏远见和洞察力,常常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进,不允许丝毫的改变,这种困境,就像视野受限的驾驶员驶进隧道,所以被形象的称为“隧道效应。”
想要摆脱“隧道效应”,我们就应该提升自己的见识,改变自己的既有思维,在以往的习惯中,我们的阅读划线或者手写摘抄坚持已久,如果我们想长期从中受益,就需要改变我们已有的工作流程。
年轻的百度副总裁李叫兽曾曰过:在只有几个知识时,人与人的差距并不明显,但当拥有10000个知识,高手每接触一个新知识,可能新增5000个知识——他和其中的一半建立了联系,人和人的知识水平差异就此拉开。
所以没什么难的,行动起来,只要在阅读中拿起笔,按照从书中学习到的方法做好卡片笔记。从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熟练,一切关于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